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充分發揮學校科技和人才優勢,著力強基礎、育人才、謀良策、創模式、樹標杆,為助力“三農”事業發展、推進鄉村全麵振興提供“西農智慧”、貢獻“西農力量”。
完善體製機製,為服務鄉村振興強基礎。深化管理體製改革,整合相關單位資源和職能,加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成立鄉村振興工作辦公室,打造統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平台。發揮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聚焦糧食安全、種業振興、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領域,開展重大關鍵核心技術集成研究,提升科研服務鄉村振興能力。聯合西安、寶雞、鹹陽等10個地市農科院所成立陝西省農業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以項目為紐帶,開展科技協同創新與示範推廣,積極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地方相關產業發展。委托專業機構開展存量專利篩選並進行分類評價,形成106項重點推介轉化成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聯合地方政府、企業合作研發成果轉化平台,構建多元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市場化科技推廣機製。培育的“西農”係列65個小麥新優品種,累計推廣麵積超2億畝,糧食增產超15億公斤,有效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
創新培養模式,為服務鄉村振興育人才。成立鄉村振興學院,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探索建設“鄉村學”交叉學科,構建體現新農科內涵的課程體係和實踐教學體係,推進學科發展與鄉村振興協同互動。圍繞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深化“項目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設立“鄉村振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專項,依托“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鄉村發展與治理”“旱地綠色農業發展”“絲綢之路農業國際合作”等項目,與延安、韓城等地深化駐站學習實踐,推進多層次、立體化人才培養。利用全國農業農村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和農民發展學院等平台,廣泛開展鄉村振興基層人才培訓。先後組織糧、果、畜、菜等產業發展以及縣域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等專題培訓班300餘期,係統培訓基層幹部2000餘人次、技術人員30000餘人次,通過網絡平台點對點遠程指導3000餘人次,努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發揮智庫作用,為服務鄉村振興謀良策。整合優勢學科力量,組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圍繞鄉村發展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開展研究,組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項調查”“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之鄉村振興百縣萬戶大型調查”等係列調研,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理論支持與決策谘詢。組織開展“西北鄉村調查”,完成西北地區鄉村類型劃分,探索構建西北鄉村類型與特征分類指標體係,為國家及區域鄉村振興規劃設計提供基礎數據。牽頭組建陝西省鄉村振興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發布《陝西省鄉村振興技術標準化體係規劃(2021—2025)》,為陝西省鄉村振興標準化建設提供科學方案。編製出版《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編製內容與規範》《縣域鄉村振興監測與評估方案》等,支持合陽、韓城、楊淩等地編製鄉村振興規劃,有效發揮服務鄉村振興“信息庫”和“人才庫”作用。
深化教育幫扶,為服務鄉村振興創模式。探索實施“三團一隊”幫扶模式,不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效能。組織院級黨委書記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並對接鄉鎮,構建學校黨委包縣抓總、院級黨組織包鎮抓落實的工作機製。依托產業試驗示範站、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專家工作站,組建“專家教授助力團”,深入開展整縣域、全鏈條產業幫扶。遴選優秀博碩士研究生,組成“研究生助力團”,到地方相關崗位開展頂崗實踐鍛煉,協助落實專家技術路線。配合地方有關部門遴選一批行業骨幹,組建“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協同“三團”開展技術服務和政策谘詢。“三團一隊”組建以來,全校20個院級黨組織、168名專家教授、345名研究生深入鄉村一線、田間地頭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引進和集成推廣,打通科技惠農“最後一公裏”。學校幫助培育的方寨9000畝櫻桃產業園區實現單項產值過億元,共建的南溝葡萄產業園區實現重點培育示範戶一畝八分地收入13.5萬元,支持的洽川葫蘆工藝加工廠吸納50名殘疾人就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打造示範樣板,為服務鄉村振興樹標杆。對標國家及省市鄉村振興示範創建要求,啟動實施“鄉村振興211”標杆創建工作。從學校對口支持的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包聯幫扶縣和若幹在陝試驗示範站(基地)所在縣區中,確定2個縣、10個鎮、117個村為學校鄉村振興標杆縣、標杆鎮(鄉)、標杆村創建對象。麵向不同類型創建對象,逐一落實技術依托單位和協調部門,分別由學校新農村研究院、試驗示範站、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等,與地方政府協同創建。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為突破口,瞄準地方主導特色產業需求,精準開展科技研發、推廣示範和培訓服務,著力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樣板。2022年10月,學校對口支持的合陽、洛川兩個縣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
教育部簡報〔2022〕第66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