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由民盟盟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王青春主持維修改造設計的人民大會堂東門新版國徽模型捐贈儀式在清華大學校史館舉行。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光謙,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校史編委會委員許慶紅出席儀式。
王光謙講話
王光謙在總結講話中用“傳承一種精神”和“分享一種榮耀” 概括了此次捐贈儀式的重要性。他指出,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誌,蘊含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曆史經驗和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通過此次儀式學習重溫黨和國家發展曆史,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曆史必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民族精神,意義特殊而深遠。同時,在清華人和民盟盟員心中,國徽還是一種榮耀的載體。從梁思成、林徽因、張仃先生參與國徽設計,到王青春老師接過“接力棒”主持維修改造人民大會堂國徽,七十餘年的曆程彰顯了清華大學師生報效國家、精益求精、爭當大先生的愛國情懷和治學精神。希望清華民盟盟員們以國徽設計任務中的接力傳承作為生動案例,分享榮耀,傳承“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優良傳統,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參與經濟、社會、教育和文化建設,努力在新時代為國家發展作出民盟人應有的貢獻。
許慶紅向王青春頒發捐贈證書
儀式上,許慶紅向王青春頒發了捐贈證書。
史琳發言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民盟清華大學委員會主委、能動係教授史琳在致辭中回顧了國徽誕生的曆史。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梁思成、林徽因為代表的設計小組和以張仃為代表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了國徽圖紙稿,高莊先生最後模型定型,可以說,國徽的設計和製作凝聚了清華人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清華人深厚的愛國情懷。梁思成等老一輩民盟盟員作為國徽設計的主要參與者在這項任務中以嚴謹執著的創作態度,為民盟盟員樹立了學習榜樣。王青春老師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國徽維修改造工程中以傑出的工作成果為清華大學增光添色,也是新一代民盟盟員傳承民盟前輩愛國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人民大會堂東門新版國徽石膏模型的捐贈書寫了清華人與國徽跨越七十餘年的“不解情緣”,必將對參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發揮重要作用。
張利發言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表示,國徽誕生的故事在建築學院是一段經久傳頌的學術佳話,老一輩清華建築人在國徽設計任務中展現出的愛國情懷,早已轉化為服務國家需求的強大基因,在一代代清華建築人的血液中流淌。在新版國徽的改造設計任務中,王青春老師以其對造型細節的準確把控和對現代科技的敏感,不斷克服技術難點和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按時保質高效完成任務,以民盟盟員和清華建築人的雙重身份續寫了前輩們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的愛國精神。
王青春發言
王青春作為人民大會堂東門新版國徽的製作者和模型捐贈人發言,介紹了人民大會堂東門國徽的維修改造情況及新版國徽的傳承理念、製作原則、創新策略等。他表示,接到新版國徽的精準模型製作和生產監製任務,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傳承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輩國徽設計藝術精神的基礎上,新版國徽融合了傳統技法和數字科技,是一種新的嚐試。
國徽模型捐贈儀式現場,範寶龍主持儀式
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檔案館館長範寶龍主持儀式。
人民大會堂東門新版國徽石膏模型,直徑80厘米,將被保存在清華大學檔案館恒溫恒濕的實物檔案庫房中,與清華大學檔案館珍藏的梁思成等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張仃等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應征圖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擬製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組報告,高莊定型製作的國徽石膏模型實物及曆史圖片等珍貴的史料檔案一起,共同記錄清華人與國徽背後的故事。
合影留念
來自宣傳部、統戰部、建築學院、美術學院、民盟清華大學委員會等校內有關院係單位和組織的40餘名師生代表參加了捐贈儀式。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參觀了清華大學110年校史展覽國徽設計展區並合影留念。
相關鏈接:
2022年,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實施人民大會堂東門國徽維修改造工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程曉喜教授,尹思謹、王青春副教授,美術學院李鶴、吳詩中教授等參與此項工作,對東門國徽有關製作標準、製作原則和技術規範等提出了專業指導意見和建議。鑒於王青春複製過第一版國徽及對國徽設計細節的深刻理解,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人民大會堂東門國徽維修改造工程“80厘米國徽精準模型製作及東門國徽生產監製”任務。王青春在設計過程中,傳承梁思成等前輩國徽設計藝術精神,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修訂細節,創新數字科技,還原深化設計標準,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身心投入,圓滿完成任務。新版國徽於2022年國慶節前夕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門。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就此特別向清華大學發來感謝信,向清華大學對該工程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信中說,“清華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展現了過硬的專業素養、嚴謹的工作作風、負責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為工程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民大會堂首次懸掛國徽始於1959年,曆經幾次更換。2022年3月,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委托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承擔國徽維修改造設計項目。該項目堅持三大原則:一是采用1950版國徽方格墨線圖;二是墨線圖稿圖案不清晰處參考天安門城樓國徽做法;三是國徽生產嚴格按照國徽2008國家標準,采用鍛銅工藝,雕刻起伏參考現東門國徽。經過為期175天的奮戰,2022年9月14日,高5.6米、寬5.2米的巨大國徽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大門上方。這枚國徽是全國範圍內最大的國徽,為全國範圍的特定場所國徽做出了標準示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