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包含百億級神經元和百萬億級的神經突觸,其結構和功能上極其複雜精密的連接和相互作用,是意識和思想湧現的物質基礎。研製用於解析腦連接圖譜和功能動態圖譜的研究工具是各國腦科學計劃的一個核心方向。2月24日,北京大學程和平、王愛民研究團隊在《自然-方法》雜誌在線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一款重量僅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能直接透過大腦皮層和胼胝體,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中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成像,為揭示大腦深部結構中的神經機製開啟了新的研究範式。
圖為佩戴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的小鼠(研究團隊提供)
課題組成員、北大未來技術學院博士後趙春竹介紹,海馬體位於大腦皮層和胼胝體下麵,在記憶鞏固、空間記憶和情緒編碼等方麵起重要作用。但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胼胝體對傳播光束具有高散射特性,突破胼胝體實現大腦深層直接成像成為長期以來神經科學家麵臨的極大挑戰。此前,國際上已知的微型化多光子顯微鏡均無法實現穿透全皮層直接對海馬體進行無損成像。
據悉,此次新研製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一舉突破了此前的成像深度極限:顯微鏡激發光路可穿透小鼠大腦皮層和胼胝體,實現對小鼠海馬CA1亞區的直接觀測記錄,神經元鈣信號最大成像深度可達1.2毫米,血管成像深度可達1.4毫米。
這一成像深度的突破得益於該顯微鏡全新的光學構型設計,使散射熒光收集效率實現了成倍提升。此外,該顯微鏡還可長時間、不間斷地觀測神經元功能活動而不產生明顯的光漂白與光損傷。
圖為使用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對小鼠大腦皮層和海馬CA1亞區結構成像(研究團隊提供)
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說,利用該顯微鏡,團隊研究了小鼠大腦頂葉皮層第六層神經元在抓取糖豆過程中的編碼機製,發現約37%的神經元在抓取動作之前就開始活躍且在抓取時最活躍,約5.6%的神經元在抓取動作後開始活躍。
“這顯示出不同神經元參與了不同階段的編碼,也初步展示了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在腦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潛力。”程和平表示,這一成像技術為人類更深入探尋大腦的奧秘、揭秘腦功能連接圖譜提供了重要工具。
2017年,程和平團隊成功研製第一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獲取了小鼠在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皮層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的動態圖像。2021年,團隊研製的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將成像視野擴大了7.8倍,具備獲取大腦皮層上千個神經元功能信號的三維成像能力。
(本文原載於2023年2月25日新華網,題目有改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