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電子科技大學2023年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清水河校區體育館隆重舉行,9798位學子即將從成電啟航,開啟人生新篇章。在2023屆畢業生的“最後一課”上,曾勇校長以《誌不求易 事不避難 書寫“強國有我”新答卷》為題,寄語全體畢業生。
誌不求易 事不避難
書寫“強國有我”新答卷
——在2023年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曾勇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滿懷喜悅,隆重慶祝2023屆的4052位本科生、5400位碩士生、346位博士生,包括98位國際留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學校、代表亞非書記,向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向為你們成長成才辛勤付出的師長、父母、親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每年的六月總是一個憧憬未來和離愁別緒相互交織的時節。在梔子花香、銀杏翠綠、水杉蔥蘢的校園裏,同學們穿上學位服、戴著學位帽,在“我在成電很想你”的路牌下、在東西湖畔、在主樓前後蓋章打卡,用相機定格自己的成電青春記憶。在清水河校區的各處草坪、眾創空間旁的鋼琴小屋、沙河校區體育場,一場場畢業歌會和嘉年華輪番上演,揮舞著的熒光棒和全場大合唱,湧動著的是大家肆意綻放的青春……
和大家共同度過3年、4年,7年、10年的時光,此刻,我也有一些成電記憶同大家分享。
過去幾年,同學們身著軍訓迷彩服在體育館揮舞國旗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的畫麵,登上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片尾,全國人民都看到了成電新青年的愛國情懷。一張張年輕的麵孔在講台下聆聽老教師講成電故事,在成電舞台看校史劇《又見青春》、新編川劇《小蘿卜頭》,一起追憶崢嶸歲月、賡續紅色血脈、體悟成電力量。從導師主持組會的耐心教誨,到親身攻克難題的歡欣鼓舞,再到參加頂級學術會議的自信從容……時至今日,這些場景依舊曆曆在目。
過去幾年,成電校園變得越來越美。西湖與曾經貫穿其中的市政紅光右支渠含淚“分手”後,白日波光粼粼,夜晚流光溢彩,成為師生的新興打卡點。東湖經過養護後變得清澈見底,重現水下森林和水下草坪景觀。四號科研樓、六號科研樓、成電國際創新中心正開門迎接新成員的到來,宿舍組團中庭顏值升級,沙河校區圖書館有了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同學們在校期間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求學體驗。
過去幾年,由於疫情反複襲擾,我們都經曆了一段特別的大學時光,一起親曆了雲端教學、雲端複試、雲端實驗、雲端講座、甚至雲端運動。在2020年初,大家既見證了全國上下眾誌成城,也渴望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早日返校。當時,有同學在“文藝成電”公眾號《雲遊成電第一期》的推文下留言,說“我想看曾校出道”。我還向人請教了“出道”的涵義,他們說就是“出現在銀杏大道”。後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拍攝了《雲遊清水河第二期》視頻,我出鏡幫大家喂了西湖的天鵝,展示了湖畔“萬條垂下綠絲絛”的美景,也“出道”向大家介紹了森林公園的二叉樹和校園裏的其他花草,舒緩同學們對成電的“相思之苦”。
在座的許多同學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來到成電校園,開啟人生新階段。記得在2019年的開學典禮上,我曾告訴大家:“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獨特性,不應該用一個標準的模板來測量人生的成功和失敗,隻要將個人的誌趣融入到為社會、國家、民族、人類作貢獻的事業中,每個人探索的路徑可以千差萬別,成功的樣式可以萬紫千紅。”如今,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成電學子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生張騰月同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她從小立誌參軍,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穿上軍裝。讀博期間,她發表了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深度參與多個國家級項目。為了實現軍旅夢,張騰月同學在勤奮學習與科研之餘,一直堅持鍛煉身體。畢業前夕,她毅然決定成為戰略支援部隊的一名新兵,為祖國國防事業貢獻成電人的力量。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碩士生王楠同學是一位來自貴州大山深處的仡佬族女孩,在家鄉公益助學團隊支持下來到成電求學。碩士期間,她刻苦學習,獲國家獎學金、省級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她說,外出求學的七年,公益助學團隊像大家庭一樣支持她的成長,解除她們這些被資助同學的後顧之憂。“吃水不忘挖井人”,畢業後她選擇回到家鄉,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同時還會留在公益助學團隊,資助更多有夢想的孩子,讓愛心接力延續。
這兩位同學是畢業生裏把前往國防和基層一線作為人生之路新起點的代表,越來越多成電學子選擇將自身成長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清澈的愛,隻為中國”。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許曉銳同學本科階段便立誌為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大二開始進入課題組開展半導體芯片的研究,一堅持便是7年,成功將研製的芯片應用於多種裝備,突破了該方向無芯可用的困境。他在集成電路及交叉學科的頂級期刊和頂級國際會議發表了10餘篇論文,未來將繼續傳承成電精神,努力做一個為“中國芯”攻堅克難的“奔跑者”,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成電力量。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李杜白同學在大學裏專心致誌地打磨每一個項目,宿舍樓裏的活動室幾乎成了他的工作室,因為總能在那裏找到正幹活的他。作為隊長,他帶領團隊獲得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金獎,首次斬獲“最佳新應用獎”和“最佳創業獎”兩項全球最佳單項提名獎,並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金獎。懷著做有價值科研的初心,他們設計出了一套高效穩定的脫墨酶生物係統,並製備了一台能夠實現自動化脫墨的設備,實現辦公廢紙原地再生。
這兩位同學是眾多富有奇思妙想,敢於創新突破,將目標變為現實的成電學子的代表。他們已經準備好在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廣闊天地貢獻聰明才智。
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留學本科生途睿同學(Turi)是2022-2023學年“成電優秀留學生”榮譽稱號獲得者。家境貧寒的他,通過努力入選“埃塞俄比亞傑出科技獎學金”項目,來到成電學習。他十分珍惜留學機會,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刻苦學習,不斷磨煉工程實踐能力,取得了優異成績,畢業後將赴清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幾年的求學和實踐經曆讓他深刻認識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艱辛曆程和巨大成就,也讓他深深意識到建設祖國的重任。他說,自己帶著祖國的期望和使命來到成電、來到中國學習,學成之後一定要努力報效祖國。
這位同學是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推動文明互鑒的成電國際留學生代表,希望留學生們繼續參與“留學成電”品牌建設,攜手講好成電故事、中國故事,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同學們,從現在起到強國目標的實現,還有不到30年時間,你們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主力軍,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宏偉目標必將在你們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成為現實。
作為同學們的師長,在大學的“最後一課”,我給大家提三點希望,作為臨別贈言。
第一,勇於自找苦吃,爭做擔當作為者。
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對同學們“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決心予以充分肯定,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成電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無線電大學,在67年發展曆史中,一代又一代成電人正是憑著這股“自找苦吃”的勁頭,才闖過了學習、科研、工作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為民族電子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2019年6月,當時即將從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碩士畢業的張硯秋校友,放棄了高薪工作,選擇參軍入伍,加入大漠深處的國防基地。初到工作崗位,來自天府之國的南方女孩麵臨的是幹燥環境下長時間的鼻血不止、皮膚曬傷,還有駱駝刺、戈壁灘以及漫卷黃沙帶來的寂寥清苦,這些都絲毫沒有影響她的決心與腳步。2020年底,張硯秋所屬單位調整,技術人員調遷河南洛陽,張硯秋也是內遷成員之一,從戈壁荒漠到繁華都市,工作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2022年3月,她得知所在單位的馬蘭基地急需補充技術人員,主動申請再進馬蘭,重回戈壁。她非常了解大漠的艱苦,但更清楚自己擔負的使命:麵對試驗中的一個個空白領域,馬蘭才是自己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主戰場。“二進馬蘭”的張硯秋校友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在矢誌報國中書寫了精彩的人生故事。
同學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直接去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而是要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多問我能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做些什麼,不僅不怕吃苦,更要自找苦吃,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向下紮根,努力成長為參天大樹。大家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融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征程。
第二,打破路徑依賴,爭做敢闖敢為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當前最火的賽道之一,莫過於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它的爆紅讓大家深受震撼:可以創作劇本、寫報告、碼代碼,畫個草圖就能做出同款網頁,給出繪畫“咒語”就能生成佳作……
ChatGPT隻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縮影。它將深刻改變世界,學會與AI共生是我們必須麵對的事實。在不遠的未來,注定還有更多劃時代的技術湧現,給這個世界帶來劇變。
其實在ChatGPT走紅的前幾年,就有一位成電校友因為AlphaGo輕鬆擊敗人類頂尖棋手,開始深入思考AI與未來戰爭的關係,並將成果凝結在《智能化戰爭——AI軍事暢想》這本專著裏。自2020年初出版以來,這本書連續三年位於各大平台人工智能圖書排行榜前列,還數次登頂榜首,深受業內外讀者喜愛。
書的作者是1979級校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吳明曦學長。大學學習激光技術的他在不斷學習和深入研究中,從材料、器件、結構、動力,到武器係統、防護係統、協同係統,再到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係統了解了裝備現代化的體係與鏈路。他說,是成電培養了自己圍繞一個方向持續深入研究和向多個領域不斷開拓的能力。
在這個加速變革的時代裏,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同學們要增強自己的適應力,大膽走出舒適區,打破思維定勢,擺脫路徑依賴,始終保持學習狀態,始終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的激情,以開放的思維去擁抱新生事物。廣大成電的畢業生們不能隻是追隨和跟跑,更要有勇氣創新和引領,既要為個人和家庭生活而打拚,更要有信心做有創造性的事情。
第三,擦亮實幹底色,爭做奮進有為者。
曆史不會辜負實幹者。成電能夠成為我國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也是全體師生員工一起拚出來、幹出來的。
在成電,有一個科研團隊自1956年建校起就一直深耕雷達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60多年來,雷達探測與成像教師團隊逐漸形成了“報國為根、創新為本、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文化,始終聚焦國防領域重大需求,奮力突破新體製雷達探測與成像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瓶頸,多次獲得雷達成像領域的國家科技獎,團隊培養的學生70%以上在國防科技戰線和國家重點單位工作,其中雷達型號總師8名、副總師20名,1名博士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技術是電磁空間信息感知的核心手段,被譽為戰場上的“千裏眼”。正是在一代代成電人的實幹奮鬥中,我們國家擁有了更多“千裏眼”“穿雲箭”“隱身衣”和“殺手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幹。”同學們無論是選擇繼續深造,還是投身學術機構、產業一線、基層舞台、火熱軍營或國際組織,都要努力把實幹這個成電人的鮮明底色擦得更亮。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一個人真正能夠成功,需要學習和做事的專注力;也需要責任心和韌性;更需要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人生的旅程不會一帆風順,希望同學們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也不要為暫時的挫折而氣餒,要有以微笑麵對困難的勇氣,更要相信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讓創意變為現實的能力。同學們要以“誌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錨定“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不斷譜寫成電人“求實求真,大氣大為”的新篇章。希望帶著成電烙印的你們,在漫漫人生路上守望相助、攜手共進,也希望你們常回家看看,無論你們的下一站在哪裏,美麗成電永遠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和溫暖港灣,母校永遠牽掛著你們!
祝願同學們畢業快樂、前程似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