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工程碩博士培養交流大會暨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鬆山湖舉行。國內19所重點合作高校代表,華為、立訊技術等32家卓越工程師聯培重點企業代表等共3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學校校長馬宏偉為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揭牌,獲頒研究院戰略谘詢委員會聘書,並作主題報告。
去年,東莞獲批建設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開展工程碩博士聯合培養先行先試。11日上午,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建華,東莞市委副書記劉煒,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呂元元,副市長黎軍,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馬宏偉,材料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東敏為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揭牌。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立足東莞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重點選定儲能新材料、智能製造、工業軟件、集成電路為建設主攻領域。其中,工業軟件方向由東莞理工學院牽頭,成立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科技創新中心(工業軟件方向),東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袁華強為該方向帶頭人。
東莞理工學院積極參與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籌建工作,抽調教師參與籌建專班,參與製定研究院的建設方案以及各項扶持政策、組織架構、運行規章製度;探索校企招生、培養的工作機製和流程;建立企業庫和項目庫,挖掘企業需求,推動工業軟件工程師聯合培養,為東莞、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工業軟件產業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
為加快推動卓越工程師人才本土培養,東莞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戰略谘詢委員會在活動上正式成立,劉煒向馬宏偉等6名專家學者、企業頒發聘書。接下來,委員會將深度參與研究院發展工作,對研究院重大發展戰略提供指導意見與谘詢建議。
儀式後,馬宏偉以《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敏捷聯動 培養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為題作報告。馬宏偉闡釋了自己對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認識體會。他強調,地方高校是科教興國、產教融合的重要力量,要勇於擔當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重大使命,深刻理解培養卓越工程師的主體地位和職責,明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核心戰略,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方向。
馬宏偉從構建需求導向的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產教深度融合育人平台兩個方麵,向參會嘉賓介紹了學校在卓越工程師培養道路上的創新改革和經驗成果。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莞工已建成現代產業學院10個,其中教育部現代產業學院2個、廣東省示範產業學院5個。構建了校政協企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製,形成了多模式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了係列體現真實生產過程、學科交叉、項目驅動化等產教協同課程,建設了一批包括項目化課程、工程案例、教材等在內的係列教學資源,合作共建了一批集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協同創新平台。
近年來,學校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獲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一流課程29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9門。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奪得國賽2金4銀5銅、省賽17金10銀7銅,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重大突破。
目前,學校正大力推進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全麵探索形成“三聚焦六強化”現代產業學院2.0建設路徑。馬宏偉指出,接下來,學校將通過工程師學院建設、本研貫通人才培養、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實踐改革等創新舉措進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以卓越價值觀為引領,以區域科技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校內外優質社會教育資源為依托,打造“學科—專業—課程—教材、雙師—實踐基地—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人才”的雙鏈條產教融合新生態。
8月11日下午,卓越工程師培養研討會舉行,我校研究生院執行院長程發良作為高校代表在會上發言,分享了我校在工程碩士人才培養上的探索和改革。
今年7月,東莞理工學院全體2023級專業學位研究生新生就已經入學報到,且入學即先到行業、產業一線,開展3個月以上的實踐。這正是莞工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上邁出的一大步。
針對以往導師和研究生去校外聯合培養基地實踐的意願不強;專業實踐不貼近於行業企業所遇現實問題,不體現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等問題,學校通過逆向思維,重構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實踐模式。
學校創新性設計了多階段、多維度、多層次的“沉浸往複式”專業實踐,采用四段式、產-學-研-用輪動的專業實踐模式,將專業實踐分為選題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四個階段,分別對應產業實踐、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和應用迭代。幫助專業學位研究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掌握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素養,夯實其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