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7月12日至8月5日,安徽藝術學院鄉村振興專項團隊在長豐縣徐廟社區、肥東縣趙亮社區開展鄉村振興“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引導新時代青年積極投身於農業農村發展,在基層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藝起關愛留守兒童 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老師,這個字怎麼讀?”“老師,這道數學題怎麼解?”在這間臨時搭建的“教室裏”,孩子們爭先搶後地向這群“新老師”提問。針對徐廟、趙亮社區存在許多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又輔導不了、暑期作業很難完成等情況。團隊成員組織了課後“小飯桌”行動,為社區beplay體育手機生提供一對多的輔導,幫助他們完成暑期作業。並在授課之餘,培養孩子課外興趣,領略藝術之美,發掘孩子藝術天分,提供學習藝術的機會。
設計專屬IP 共注旺盛青春活力
傳統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市場需求。而文創產品的誕生,不僅推進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互聯互通,也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如何喚醒“沉睡”的鄉村文創產品,讓其走向大眾?放大IP、擴大傳播、增加品牌知名度。團隊成員結合當地農副產品,設計專屬IP,形成獨有記憶點,打響鄉村品牌。
傳承黃梅戲 非遺展魅力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徐廟社區二樓飄來陣陣黃梅戲的歌聲,有的曲調歡暢、有的婉轉悠揚、有的稚嫩討喜,這是黃梅戲專業王曉龍、王璟兩位同學在帶著社區同學們一起學習黃梅戲。雲手、雲步、臥魚、整冠……這些專業動作學起來有模有樣,在兩位王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一步步的學習每一個動作,一句句地練習。通過唱念欣賞、身段表演、服飾展示等形式開展黃梅戲講授和展示活動,讓社區同學們能從近距離接觸黃梅戲的唱念、服裝、道具、服飾等戲曲藝術元素,切身感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黃梅戲藝術。
傾心之光 照亮夕陽紅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次心靈的傳遞,是對老人們生命曆程的真實記錄。無論是寬厚的笑容,還是滄桑的皺紋,每一個瞬間都值得被銘記和珍藏。因此,成員們決定通過集中拍攝和上門拍攝的兩種方式,為趙亮社區的老年群眾免費拍攝照片,定格“最美夕陽紅”。其中,一對已經攜手走過58年婚姻長路的老夫婦,最早來到拍攝基地。爺爺激動地說:“我們已經30年沒拍合影了,偷偷告訴你,為了這次拍照我老伴在家試了5套衣裳,選了最漂亮的衣服來。真謝謝你們這群年輕人,為民服務啊。”
趙亮社區第一書記劉冬駿說:“這樣的活動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良好家風,提升鄉風文明,營造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
電商助力鄉村興 共創致富新時代
為助力社區農特產品銷售,增加群眾收入,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團隊聚焦“抖音直播+特色產業”聯合發展新模式,深入推進電商直播,對當地特色農副產品開通線上渠道,直播售賣,為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千家萬戶搭建出一條“新通道”。
為做好社區農產品直播宣傳帶貨,團隊同相關工作人員進入農產品養殖基地,親自參與體驗農產品養殖的日常工作,認真傾聽工作人員的解講說明,從而進一步增進大家對其農產品的特色、品質等方麵的了解,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網絡直播宣傳。直播當天,大學生主播們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仍然保持著飽滿的熱情,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的現場展示,向大家介紹當地農副產品及特色產品,當天點讚10萬+。通過此次直播,讓更多的本地農特產品走上電商平台,進一步打開銷路,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師生深刻體會到賦能鄉村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性,也深刻認識到‘下鄉’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日子,團隊成員將努力學習、將所學知識勤於實踐,用青春年華譜寫新時代絢麗華章。
撰稿人:曹宇、張道林、章辰(安徽藝術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