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四川大學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在江安校區隆重舉行。
典禮上,校長汪勁鬆作了題為《與優秀同行 與時代共進》的講話。他希望同學們珍惜在川大的學習生涯,與優秀同行、與時代共進,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與優秀同行 與時代共進
——在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汪勁鬆
同學們、老師們,各位來賓、各位家長:
大家好!九月的四川大學,江安明遠湖畔,處處洋溢著青春朝氣,我們又有一批優秀的學子從天南地北來到川大,為古樸厚重的學校增添了新的活力與激情。在這裏,我代表全校師生,代表甘霖書記,向圓夢川大的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也對同學們選擇川大作為追求夢想的新起點表示感謝!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是在於精神之大、作為之大。四川大學跨越三世紀、曆經百餘年風雨滄桑卻弦歌不輟,正是得益於她形成了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為核心的川大精神。回望川大的辦學曆程,從四川中西學堂的“力圖富強”到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的“仰副國家、造就通才”,再到今天培養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川大人始終飽含強烈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127年來,川大彙聚了曆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數學家柯召等大師巨匠,培育了共和國元帥朱德、國家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等一大批國家和民族棟梁。開創了中國現代口腔醫學、創辦全國第一個高分子專業,在中國科教史上創造了眾多的“第一”。從編著世界上第一部《甲骨文字典》到創造首個以中國本土研究工作命名的有機人名反應,從三星堆遺址發掘到東方紅四號衛星研製,從抗擊非典、抗震救災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家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和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活躍著川大人的身影,書寫了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答卷。
同學們,一代代優秀的川大人攜手前行,把個人的價值融入民族的血脈,用行動追求卓越、踐行國之大者。如今你們選擇這裏,就要傳承好鐫刻在川大人骨子裏的這種精神,特別是在新時代新起點上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川大也將為你們成長成才竭盡全力提供堅實的保障。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確立了“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係。同學們可以在通識課程的學習裏感悟人文熏陶、培養科學素養,可以在“探究式、小班化”課堂上頭腦風暴、思維碰撞。可以在暑期的國際課程周,不出校門學習世界一流大學的課程,同時,“大川視界”海外訪學計劃也會給予同學們更多的看世界的窗口。在川大,包括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內的一大批科研平台都將為同學們開放,所有的院士名師都歡迎大家來交流討論。希望同學們珍惜在川大的學習生涯,與優秀同行、與時代共進,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借此機會,我想給大家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要立大誌,做心懷家國的川大人。“誌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誌向,行動才有力量。求學路上知道自己心之所向,為何而學,就會更加篤定從容、勇敢堅韌。在抗戰年代,學校千餘名師生南遷峨眉,在艱苦的環境下“沒有停過一堂課”。那時在校的兩位老學長陳榮悌院士和李蔭遠院士,他們通過學習認識到當時國家科技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從而樹立了科學報國的誌向,後來出國留學深造並取得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毅然舍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於1954年和1956年突破重重困難選擇回國效力,陳榮悌學長帶領中國的配位化學研究躋身世界先進水平,李蔭遠學長成為我國固體物理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同學們,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麵臨的挑戰也不同,但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身的使命,隻有堅定誌向追求,厚植家國情懷,把小我融入大我追求無我,才能為自己的未來找到軌道,為民族的複興作出貢獻。
二是要厚基礎,做勤奮好學的川大人。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把基礎打牢、把根基紮穩未來才會行穩致遠。我們的老學長、經濟學家蔣學模先生曾講到,母校的教育使他養成了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對他的學術生涯影響很大。他在80多歲高齡時還堅持每天工作、更新修訂《政治經濟學》教材,書桌旁更是放滿了幾千張寫滿字的小卡片,隻為確保所做的研究真實可靠。希望同學們傳承好這種嚴謹求真、勤奮努力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好每一門課程,做好每一項實驗,自覺遵守學術規範,認真對待每一門考試,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打牢基礎、練好內功,為人生打好底色。
三是要強能力,做積極奮進的川大人。本領能力強,才能從容地迎接挑戰,自信地麵對未來,擔當勝任好各種角色與使命。今年夏天,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成都成功舉辦,賽場內外都躍動著我們川大青年的身影,其中,開幕式8名護旗手之一、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孫一民同學就是代表。他在校期間勤於鑽研、潛心做好口腔醫學研究,積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高水平學科競賽,多次組織和參與大型口腔義診、口腔科普宣傳,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提升能力的黃金時期,希望同學們在強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提升能力素質,尤其是在深度學習、深度思考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激發創新創造基因。同時,同學們還要在學習生活和研究實踐中,有意識地增強彼此協作精神,提升溝通表達能力等,努力成長為全麵發展的川大學子。
四是要重實踐,做知行合一的川大人。《禮記》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於心,篤於行,學問思辨後最終還是要落到行動上,通過實踐來檢驗。“中國公共衛生之父”、我校老一輩科學家陳誌潛教授,在讀書期間看到當時老百姓缺醫少藥的情況,就立誌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畢業後他一頭紮進最需要公共衛生的農村,大膽引入現代醫學,積極開展鄉村衛生實踐,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農村公共衛生體係,有效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行動才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全國勞動模範、學校電氣工程學院優秀畢業生李光耀,紮根金沙江畔帶領團隊解決了繼電保護與安全自動化裝置的“卡脖子”問題,同時創造了單月、單年接機發電的世界紀錄,將自身所學應用在電廠安全保障的最前沿。相信未來同學們也會像曆代川大人一樣,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在強國建設的實踐裏完善自我、增長才幹,在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貢獻川大人的力量與智慧。
同學們,在川大曆史文化源頭之一的尊經書院,曾懸掛這樣一副對聯:“考四海而為俊,緯群龍之所經”,寄寓著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學子的厚望。希望大家在這裏打牢立身立業根基,與優秀同行、與時代共進,用求真的渴望汲取成長的力量,用奮進的姿態書寫無悔的青春,爭做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你們揮灑汗水、努力奮鬥的樣子將成為川大最美的風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