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23〕第42期
同濟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內外統籌、提質增效、主動引領、有序開放,積極構建“大外事”工作機製,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內涵,加強同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互鑒、互容、互通,著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努力開創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新局麵,為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加強組織領導,推動目標任務更聚焦。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國際合作交流領導小組,出台《關於加快推動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若幹意見》,構建完善“校領導牽頭抓總、各單位廣泛參與”的“大外事”工作機製。將提高國際交流合作水平納入學校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任務,努力開辟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領域。指導各院係根據學科特點,圍繞“國際辦學有品牌、國際平台有特色、國際師生有質量、國際科研有地位、國際組織有任職、國際會議有聲音、國際頂刊有文章、國際獎項有分量”的總體目標,統籌安排出訪、來訪、國際會議等活動。引導專業教師以全球視野強化有組織科研,依托學校大科學設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圍繞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綠色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推出一批標杆性國際合作科研和工程項目,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以合作共贏理念推動實現國際合作交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拓展交流渠道,推動全球布局更完善。持續加強係統謀劃,圍繞“聚焦重點、做強主場、布局全球”的國際合作新戰略,進一步鞏固對德對歐合作優勢,深化與美英和“全球南方”國家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強與各國合作夥伴的全方位、立體化深度交流,務實推動合作項目落地,不斷豐富國際交流合作形式和內涵。重視與來華訪問的境外高校、企業和機構代表交流互動,推動各相關學院有重點地開展對接,在促進學院和學科建設的同時,持續增強學科國際影響力。加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等,深化與法語大學聯盟(AUF)、中歐工程教育聯盟(SEEEP)等的聯係與合作,努力提升學校在國際大學聯盟的參與度、展示度,推動擴大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朋友圈”。
立足優勢特色,推動科教融彙更深入。充分挖掘、發揮學校優勢特色,打造常態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機製,積極推動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科教融彙的高層次國際合作育人”“人文交流與智庫群建設”為三大支柱的“中德合作2.0戰略”落地見效。開展以博士生培養和聯合科研為核心的中德合作創新模式,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遴選中歐知名教授,構建百名中外教席教授共同領銜的“雙學術帶頭人”模式,聚焦國際前沿,建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支持中外學術夥伴共同申報和開展國際科研項目。推動加強與馬德裏理工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等高校在培養卓越工程師、共建聯合實驗室等領域的合作,麵向墨西哥、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高校努力拓展合作網絡。深入參與教育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平台建設,高質量開展“雙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麵向國內有關企業積極推廣拓展中德合作基金教席模式,推動企業和高校利用聯合攻關科研項目破解難題、共謀發展。
堅持全球視野,推動育人模式更優化。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合作,推動德國高水平應用科學大學群來滬合作籌辦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探索將“雙元製”育人理念全流程落實到辦學實踐、課程設計、管理服務等方麵。體係化拓展學生出國交流學習渠道,與佛羅倫薩大學、名古屋大學等合作開展以實踐項目為導向的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與國外夥伴高校積極推進人文交流、暑期學校、非學位和雙學位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化育人機製,係統構建從“文化浸潤”到“同窗情誼”再到“學術夥伴”的階梯式學術夥伴關係成長路徑。依托優勢學科資源舉辦上海暑期學校(歐洲)、中德工程學院德國學生上海暑期班等活動;積極推進全英文授課專業和課程建設,做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國際學生招生工作,設立10個“海外招生基地”,與13所國外知名高中建立“國際本科生高中校長直推項目”。深入推進“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中歐高素質工程人才全球勝任力培訓中心”建設,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工程類後備人才。
搭建平台機製,推動人文交流更密切。推動建設中德、中法、中西、中芬等12個國際合作平台學院,指導、支持各專業學院與國際夥伴開展跨學科、跨文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通過開展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合作項目及信息網絡建設,加強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合作,促進亞太地區落實世界遺產公約相關工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就在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框架下加強城市遺產保護、建立多邊聯盟、推動實習生交流等方麵達成共識。依托中意學院合作平台機製,圍繞可持續發展、設計創新、知識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與合作,組織“中意創新周”“運籌講堂”“中意校園嘉年華”等特色活動。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作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以學術創新為驅動、以中華文化為浸潤,組織國際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高水平競賽,涵養國際學生“知華”“友華”“愛校”情感,為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積極貢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