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天津大學勠力同心、接續奮鬥 助力定點幫扶縣鄉村振興
2023-12-08 11:00
教育部
作者:

教育部簡報〔2023〕第54期

  天津大學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聚焦發揮組織領航、科技賦能、教育啟智、文化潤心作用,積極整合學校資源力量,持續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助力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鄉村全麵振興。

  堅持組織領航,完善定點幫扶機製。一是強化係統設計。將定點幫扶工作列入學校“十四五”規劃,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每年製定定點幫扶工作計劃、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表等,保障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擔任雙組長的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建立定期研究推進定點幫扶工作機製,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幫扶工作辦公室牽頭協調,全校上下聯動、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先後34次帶隊赴宕昌縣調研考察,現場指導幫扶工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二是深化結對共建。持續完善“院級黨組織—黨支部—黨員”三級結對共建機製,推動36個院級黨組織與宕昌縣25個鄉鎮黨組織結對,師生黨支部與宕昌縣村黨支部結對,師生黨員與宕昌縣中學生結對,通過“共上一堂課、幫辦一件事”等方式,引導廣大師生黨員爭當定點幫扶工作的“急先鋒”“排頭兵”。三是加大投入保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在資金投入、人員培訓、消費幫扶等方麵加大工作力度。選優配強掛職幹部,先後選派多名幹部教師赴宕昌縣掛職副縣長、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辦副主任、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等職務,將定點幫扶工作作為培養鍛煉幹部的廣闊舞台,壓茬接力,接續奮戰,搭好工作對接橋梁。自2017年以來,累計為宕昌縣直接投入2887.75萬元,引進資金6117.18萬元,培訓幹部8337人次,培訓技術人員1.03萬人次,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2361.99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3365.27萬元,有力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堅持科技賦能,提升產業發展動能。一是完善科技幫扶體係。設立鄉村振興自主創新基金項目,圍繞清潔能源、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提升、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等選題“揭榜掛帥”,推動實現相關科研方向與宕昌縣實際需求精準對接。成立“海棠科技工作站”,打造專家科技服務基地,助力當地修複農業環境、提升飲用水水質等。組建專家服務團、優秀青年教師暑期實踐營、師生實踐隊等,持續深入宕昌縣開展各類科技服務,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著力構建“項目牽引—平台支撐—團隊協同”科技幫扶工作體係。二是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積極開展多學科聯合科研攻關,研發“邊修複、邊增產”功能有機肥技術、大棚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振興號”飲水淨化係統等,安裝屋頂光伏發電係統,不斷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供給、推廣能力,著力以技術創新產出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培育本土工作力量。依托建築、建工、藥學等學科專業力量,幫助當地規劃建設“拉路梁萬畝中藥材綜合展示園”,提供土壤監測、成分檢測、品質評價、深加工指導等服務,助推宕昌縣中草藥支柱產業發展。實施“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行動,選派相關專家主動對接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傳授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培育技術,並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育苗中心,著力為宕昌縣培養一批“田秀才”“土專家”。

  堅持教育啟智,夯實人才振興根基。一是多渠道加大資源供給。積極探索“數字支教”模式,建設59間“夢想教室”,麵向當地beplay體育手機生開設“電子線路”“音樂感悟”“鄉土繪卷”等140餘門在線“雲課堂”,並組織1640名誌願者為當地5000餘名學生提供線上課業和心理輔導。連續9年選派研究生支教誌願者赴宕昌縣開展支教,舉辦科學營、科普宣講、素質拓展等特色幫扶活動,助力鄉村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積極開展捐資助學、援建捐贈,實施“百萬資助計劃”,投入100萬元資助1000名宕昌縣困難教師和困難學生、孤殘兒童等;成立“興學之路”教育扶貧基金,直接投入500萬元,並引進價值1100餘萬元的相關教育資源,幫助當地提升學校硬件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二是多層次強化共建共享。學校教育學院與宕昌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結對共建,協助建設特色專業、實訓基地,接收同等學力人員申請教育學碩士;學校附屬小學、附屬幼兒園與宕昌縣基礎教育係統開展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麵向不同學科、不同學段教師,圍繞學前教育、中學理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音體教育等方麵,累計舉辦4期“宕昌縣beplay體育手機班主任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幫助300餘名教師強化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輻射帶動宕昌縣學校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三是多形式強化培訓服務。設立教育培訓幫扶資金,以“請過來”“送出去”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為宕昌縣黨政幹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等提供產業發展、旅遊開發、城鄉建設、電子商務等方麵的遠程研修、交流研討服務,努力為宕昌縣鄉村全麵振興夯實人才基礎。自2017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69期,培訓1.8萬餘人次。

  堅持文化潤心,營造宜居宜遊環境。一是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參與製定宕昌縣全域旅遊規劃,幫助設計官鵝溝天池遊客中心、哈達鋪紅色小鎮等建設方案,建設何家堡鄉“花海”等旅遊項目,積極打造“紅色”“綠色”“古色”等旅遊品牌,促進農文旅有機融合,推動實現以文促旅、以旅興農。探索推進數字文旅建設,聯合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共同打造紀念館全景VR,以新技術新手段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用”起來、“亮”起來。二是助力非遺保護傳承。發揮學校文學藝術研究院學科專業優勢,幫助宕昌縣深入挖掘區域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助力“宕昌羌儺舞” “羌陶製作技藝”“藏羌服飾製作技藝”等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發展創新。組織人文藝術學院教師赴宕昌縣開展非遺資源調研、藝術教育培訓、藝術采風等活動,圍繞古建築遺產、節俗活動、館藏文物等進行曆史溯源,開展係統研究、凝練文化特色,進一步講好宕昌人文故事。《天津大學“非遺扶貧”工作思路》獲評教育部直屬高校“非遺扶貧”示範創建項目。三是服務鄉村文化建設。設計建設大寨村“海棠廣場”,撰寫《海棠廣場記》,組織師生圍繞“鄉村振興”主題繪製文化牆850餘平方米,共同描繪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新風貌。聯合相關企業連續3年向宕昌縣捐贈價值3150萬元的電子書平台、借閱機係統等,組織生活美學與美育浸潤、中國傳統繪畫史等文化講座、“筆墨同敘脫貧巨變,師生共寫家鄉小康”書法比賽等,不斷豐富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著力打造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以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加快實現鄉村全麵振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