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補心”的13歲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回到協和醫院複查,這也是國際首例成功實施的新型細胞化肺動脈瓣置換術。該瓣膜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髒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為突破傳統生物瓣膜的耐久性難題,曆時20餘年,獨辟蹊徑、自主研發出的全球首個新型細胞化瓣膜。
“新型細胞化瓣膜具有優良的生物力學性能,植入體內後自體細胞會在瓣膜材料內部生長,具有組織重塑與修複能力,不易發生鈣化衰敗,利於患兒恢複肺動脈瓣功能。”董念國介紹。據了解,自今年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已經開展七例新型細胞化瓣膜植入術。
瓣膜置換術是心髒瓣膜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目前全球臨床所用的生物瓣膜易鈣化衰敗,兒童瓣膜材料選擇少且無法生長,這是國際心血管領域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未解決的難題。
作為全國最早成立心髒瓣膜病外科治療中心的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髒大血管外科自1978年開展心髒瓣膜手術以來,至今完成各類心髒瓣膜手術超過20000例。董念國於1999年開始從事心髒瓣膜替代物研究,並組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髒瓣膜研究室。2003年國際首次提出“生物材料細胞化提高耐久性”新理論,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等國家重大/重點項目資助下,曆經20餘年,聚焦瓣膜材料細胞化,將脫細胞瓣膜材料改性、生物化學交聯技術、幹細胞招募分化理論、組織工程仿生技術等有機結合,成功研發國際首個生物力學性能優良、且具備自我生長與重塑能力的細胞化瓣膜替代物。
未來,該新型細胞化瓣膜替代物顛覆了現有生物瓣膜製備理論與工藝體係,顯著提升瓣膜耐久性,有望實現生物材料由惰性置換向活性再生的根本性變革,推動全球生物瓣膜臨床應用迭代更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