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化改革創新 加快培養能源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2023-12-27 17:30
教育部
作者:

教育部簡報〔2023〕第65期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緊緊圍繞服務教育強國、能源強國建設,落實新工科建設要求,在體係構建、思想引領、學科布局、教學模式、產教融合等方麵下功夫,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創新型能源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注重係統設計,夯實人才培養基礎。聚焦加快培養能源領域急需緊缺人才,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彙聚優勢資源,將創新人才培養納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和“十四五”規劃,進行統籌部署、係統推進。出台關於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實施意見,推動能源領域相關學院、專業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麵大膽創新、先試先行,進一步激發能源領域創新人才培養活力。持續深化書院製改革,成立福中書院,並設“明德、至善、好學、力行”四個書院,積極探索構建書院、學院“雙院協同”,書院、導師、專業“三育合一”,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能源與安全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研發中心,推動形成以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2個“雙一流”建設學科為牽引,以煤炭精細勘探與智能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隧道工程災變防控與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平台為支撐,多所研究院為依托的“2+4+N”科研平台建設模式。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礦業高校聯盟,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努力打造具有能源特色的國際科研合作網絡。建設“能源科創中心”“大學生智造創新中心”等平台,為學生開展科研創新、工程訓練等提供有力支持。

  強化思想引領,樹牢能源報國信念。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麵,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讀書會為載體,定期組織師生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篇目,始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麵向未來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開發特色專業課程,將“開發礦業”精神、中國近現代礦業文明史等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建設“大國能源與現代文明”等課程,引導學生堅定“能源報國”的理想信念。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持續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各類課程、教材,建設能源工業課程思政特色素材庫和案例庫,打造“能源開發概論”“科研導論(采礦工程)”“油氣地球化學”“自然地理與地質學”“岩石力學與礦山壓力”等體現能源特色的課程思政示範課,2門課程獲評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積極拓展育人平台,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資源,積極推進校史多功能廳和礦業文明中心建設;建立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大力弘揚能源領域老一輩科學家愛國求實、創新拚搏、團結奉獻精神。持續開展“至善大學堂”“明理講堂”等活動,邀請兩院院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等能源領域高層次人才進校舉辦講座,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勇擔能源強國建設重任。

  聚焦戰略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瞄準國家能源領域重大戰略需求,秉持“優化、調整、充實、提高”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科建設成效評價和支持機製,優化能源領域學科專業布局。將優質資源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取得突出建設成果相關學科傾斜,重點布局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智能礦山、智慧應急等學科領域。持續強化以采礦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為核心的特色專業建設,能源領域主體專業全部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大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打造智能開采、安全保障、潔淨利用、礦山環境保護與修複和流態化采礦等5個深度融合、開放共享的交叉學科平台,促進相關學科跨專業、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交叉研究創新團隊。圍繞創新采礦方法和開采工藝,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手段新技術,開設智能采礦工程專業;麵向國家“3060”雙碳目標和能源綠色開發與低碳利用,以碳中和為重點建設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努力培養具有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突出學用結合,完善教育教學模式。按照“縱向貫通、橫向交融、能力導向”的培養理念,不斷拓寬學科基礎課程、凝練專業核心課程、鼓勵跨學科交叉課程,完善學科前沿課程群和全英文國際化課程群,開設突出挑戰性、創新性專業課程,進一步優化能源領域專業課程體係。麵向全體本科生,設置“創新教學環節”,打造“未來+”創新工場、眾創空間等學生創新平台,把實習實訓、學科競賽等融入教育教學環節,通過研究式、項目式、團隊合作式學習,強化智能製造、逆向工程、機器人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訓練項目,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推行以“自主學科實驗、自主課題實驗、自主科研實驗”和“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組、早進團隊”為主要內容的“三自三早”科研育人模式,促進教學與科研形成有效互動,學校能源主體專業學生80%以上的研究型畢業論文為參與國家級科研平台相關任務時完成。推動教學科研團隊間的有機融合、教學科研平台間的相互支撐,持續完善“本科生—博士研究生”貫通培養計劃,促進本研課程資源共享、教學實驗平台共建、管理係統互通共用,為拔尖學生深耕專業研究營造良好環境。

  深化產教融合,拓寬協同育人路徑。麵向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化產學研合作,探索打造“科技礦場”培養模式,聯合相關能源領域企事業單位,共建碳儲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等實踐基地,圍繞煤炭綠色開發、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煤炭地下氣化等領域前沿理論與關鍵技術,努力構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有機結合的實踐育人模式。鼓勵支持學生赴山西、內蒙古、陝西、新疆等地能源資源開采和礦山安全生產一線開展科研和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與相關行業協會合作建立全國煤炭行業新工科教育創新中心,充分發揮協會平台優勢和學校人才優勢,積極探索煤炭行業新工科教育的新理念、新標準、新模式、新方法,“麵向煤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係探索與實踐”“能源礦業類高校煤炭潔淨利用相關專業多學科交叉複合改造升級探索與實踐”等項目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依托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地下空間5G技術創新應用聯合實驗室等平台,建設“研試測檢用”產業鏈創新研發中心,彙聚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行業企業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協同育人合力,為能源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