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23日,吉林大學召開2024年學校工作務虛會,以“解放思想謀發展,凝心聚力譜新篇,全力以赴答好‘強國建設 吉大何為’的時代命題”為主題,緊盯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師生期盼,研究探討解決學校事業發展製約性、瓶頸性問題的思路舉措,旨在補齊“斷點”、打通“堵點”、搶抓“賽點”。黨委書記薑治瑩、校長張希召集會議並在會上講話。
薑治瑩以“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奮力書寫強國建設的吉大篇章”為題,圍繞如何回答好“三個命題”作講話。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麵對複雜艱巨的形勢任務和廣大師生的新需求新期待,要從全局看局部、從未來看當下、從成績看不足、從困難看潛力,從中明確前進方向,找到路徑方法。
薑治瑩指出,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回答好“教育強國,吉大何為”的時代命題。一要把握“關鍵點”,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形成“同題共答”的思想共識;二要找準“銜接點”,對照《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中提出的與高等教育相關的重點工作,提前謀劃、主動出擊,找到破題之策、解題之法,形成“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麵。三要抓實“著力點”,以“三大工程”建設為根本抓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形成“同向發力”的良好氛圍。
薑治瑩強調,要牢記囑托、高標站位,回答好“東北振興,吉大何為”的政治命題。一要把握科研成果轉化這個關鍵“突破點”,助力振興發展。既要在科技創新上“打先鋒”,緊盯國家需要,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也要在理論創新上“站排頭”,加大學術攻關,服務東北經濟社會發展。二要把握高端人才引育這個持續“發力點”,賦能振興發展。堅持“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和“人才培養”中心工作,源源不斷地為東北發展、國家建設輸送“基礎紮實、工作務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優秀人才。三要把握文化傳承創新這個全新“增長點”,支撐振興發展。堅持“文化榮校”發展戰略,不斷夯實陣地建設、加強研究闡釋、強化谘政服務,豐富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精品、提供文化支撐,讓吉大文化走出校園、服務社會。
薑治瑩強調,要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回答好“一流建設,吉大何為”的發展命題。一是對國家所需、吉大所能的事情,要毫不猶豫地去幹,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今年重點是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二是對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機遇,要毫不遲疑地去爭,把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今年重點是在重大平台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重大成果產出上再有新作為;三是對綱舉目張、牽動全局的工作,要毫不鬆勁地去抓,以一流學科建設引領一流大學建設,今年重點是全麵啟動“強農興農行動”。四是對製約發展、束縛幹事的難題,要毫不手軟地去改,堅定不移地奔著問題去、迎著問題幹,今年重點是一體化開展各類問題整改。
薑治瑩表示,今年要通過重點任務“回頭看”的方式對重大戰略、重點工作進行再盤點、再推動、再落實。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為什麼看?”,要通過梳理階段成果提振士氣,通過發現問題瓶頸改進措施,通過嚴查工作不力追究責任。二是要聚焦重點工作,明確“看什麼?”。要看商管學院重組、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文科振興計劃、工科集群建設、機關管理服務效能提升攻堅行動、校地合作、增收節支等重點任務成效是否顯著。要看學校黨委提出的要求、大會上布置的任務、方案裏製定的措施、工作中細化的指標落實是否到位。要看學校班子的工作、中層單位的工作、各級幹部的工作師生是否滿意。三是要狠抓工作落實,明確“怎麼看?”。按照“回頭看”的五個階段,製定時間表、路線圖,切實做到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相關工作按期保質壓茬推進。在具體工作中,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要融入日常工作,不給基層添負擔;二是要對比具體指標,實事求是評功過;三是要結合幹部換屆,形成選任好導向。
張希首先闡釋了召開本年度務虛會的主要目的,對如何開好務虛會提出要求。他指出,本次務虛會重在聚焦關鍵問題,希望大家通過交流、討論甚至爭論,反思製約學校發展的問題,凝聚解決問題的共識,實現從反思到超越。在發言中,張希結合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責任,以學校“三步走”發展戰略為出發點,從育才與請才,學科與專業,科技與轉化,師德與學風等方麵分享了思考與體會。
張希指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需要在黨的全麵領導下,依靠一流的師資,培養一流的學生,並以一流的管理為保障。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石,一流人才的引育是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近年來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國家級人才增幅顯著,“匡亞明/唐敖慶學者”人才計劃不斷優化,在吸引和穩定人才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來看,國家級人才總數占教師比例仍有待提高,人才分布不均衡問題依然突出,希望各學院引育並舉,持續加強人才工作。
張希強調,學科是為研究而設的單元,專業是為教學而設的單元,學科是專業的研究平台,專業是學科的教育界麵,它們都是人才培養的基本組成。學校要在辦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動態,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鼓勵青年人開展跨學科的研究,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特色專業建設。
張希表示,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拓寬人類認知的邊界,解決重要的問題,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科學研究與研究成果的應用同等重要。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係統工程,學校要大力倡導問題導向的研究,加強同企業的交流合作,不斷提高轉移轉化的比例。同時人文社科領域也要開展問題導向的研究,從中國看世界,從世界看中國,通過高質量的研究提出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谘詢和建議。
張希強調,師德學風是高校的精神命脈。師德既是個體的品德修養,又是一個職業集體的準則規範。學風是師生們治學、求學的風氣,是一個學校精神內核的外在表現。教師要先立德為師,再立德樹人,以身垂範,引導學生遵守行為規範,恪守學術道德,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他指出,學術規範是學術研究的“法律”約束,科學精神是學術研究的“價值”標準,學校要通過科學的分類評價來激發不同崗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追求卓越、多元包容、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以“務虛”的形式,交流思想、啟迪思路;以“務實”的作風,分析弱項、明確方向。會上,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馮正玉以“聚焦新質生產力決定因素持續提升機關管理服務效能”為題,就提升機關管理服務效能,提出教育培訓體係要再完善,年輕幹部培養要再加強,選育管用機製要再優化,機關治理能力要再提升的思考與建議。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蔡立東以“推進依法治校 提升學校治理體係科學性與治理能力有效性”為題,結合國家最新要求、學校發展實際,提出樹牢規則思維,提高“推進規範化”水平,樹牢權利義務思維,提高“質效指標化”水平,樹牢程序思維,提高“運行流程化”水平的工作舉措。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鋒以“關於新農科建設的一點思考”為題,提出了做實“強農興農行動”,促進新農科建設的目標。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國慶以“‘四維一體’推動吉林大學醫學學科建設”為題,係統梳理了製約醫學發展的問題不足,提出了具體建議。黨委常委、副校長邊鐵以“關於加強後勤修繕工程全過程管理的思考”為題,指出了當前製約發展的“六個矛盾”,並針對實施過程的“五個階段”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宏偉以“全麵推進審核評估工作 深入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體係”為題,剖析存在問題,提出具體舉措,以推動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黨委副書記韓喜平以“關於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的思考”為題,從當前校園文化建設成效分析入手,提出深入凝練和闡釋“北上精神”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黨委常委、副校長馬琰銘以“強化頂層設計 瞄準國家需求 紮實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為題,提出要強化校地校企合作,進一步強化科技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國興以“關於高校師德學風建設的思考”為題,對學校的師德學風建設現狀進行了精煉的概括,提出了建設路徑。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洪明以“關於加強黨委宣傳部工作作風建設的思考”為題,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姚毓春以“聚焦融合發揮優勢 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為題,書麵彙報工作構想和具體思考。討論發言中,大家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深入思考、暢所欲言,敞開說想法,敢於談困惑,積極提建議,相互借鑒啟發,氣氛十分熱烈。
全體黨委常委和校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漢壯以及部分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