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寧波諾丁漢大學發展史,半部中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史。
2024年,寧波諾丁漢大學迎來了建校20周年的榮耀時刻!雙十春秋,鐫刻著輝煌的印記,亦標誌著新的起點。
回溯至2004年,寧諾在我國的東海之濱振翅起飛,以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的先鋒之姿,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
20年來,寧諾一直引領著國際化高等教育的創新和變革。
圖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從引入英國先進的教學體係,到構建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從到打造全球聯動的科創平台,到重塑跨界融合的產學研合作鏈條;從創設豐富多樣的第二課堂,到鍛造引領未來的創業創新體係。
寧諾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和實實在在的成果,為未來的優秀人才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優質教育和成長平台,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和國際認可,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成就,在高等教育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這,還遠遠不夠。
二十年前,一群弄潮兒在甬江邊邁出了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第一步,一起“聚光,向未來”;
二十年後,新時代的教育人在夢開始的地方奮楫揚帆,攜手無數懷揣火種的追光者,共創未來!
圖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詮釋價值 塑造變革力量
我們都知道,今年人類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紀元——人工智能爆發時代,這不僅預示著科技行業的深度轉型,也意味著個人、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將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大環境中,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與創新源泉,其角色和使命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始終相信,一所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國際化大學,必須具備洞察未來的慧眼和創新變革的決心!我們矢誌不渝,立誌讓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進步,更快一步發生!”
一直以來,寧諾都以國際化的教育特色和前瞻性的教育模式構築戰略基石,成就能夠塑造未來、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者與領導者。
麵對風雲變幻、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寧波諾丁漢大學積極擁抱變化,以開拓者的無畏和創新,推出具有強大精神內核和號召力量的品牌形象,深度挖掘和全新表達一所麵向未來的大學內在風貌,啟迪並引領前行的方向。
學校集結業界資深專家,傾力打造包括品牌指南、品牌資產和品牌工具的品牌體係,通過多維度的視覺、視頻、敘事,生動詮釋教育創新的內核、展現寧諾國際化教育的獨特價值,傳遞希望與信念的力量,激發無盡的勇氣、雄心和未來的可能性。
圖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先進的AIGC和AR技術在新品牌體係中被大量采用,連接“現在”與“未來”。品牌主視覺巧妙嫁接AR,掃描海報即可瞬間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寧諾獨特的校園環境和學術氛圍,直觀體悟寧諾的教育理念與價值追求。
品牌視頻更憑借震撼人心的視覺表現,再現寧諾運用前沿科技賦能教育創新,並通過AI混聲喊出了寧諾全新的品牌口號——“創造未來,就在現在”,以此向世界宣告:我們不是迎接未來,而是創造未來,從每一個“現在”開始。
圖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照亮未來 共啟卓越之路
未來是什麼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象。
未來是科技智能化的交融,是人機共生的和諧世界,虛擬與現實之間無縫銜接;
未來是生態可持續的發展,是綠色能源驅動的城市與生活,我們在尊重自然中尋求進步;
未來是全球互聯的社會,知識共享、文化共融,跨越國界的競爭和合作成為常態……
未來是好奇、是思考、是創造,唯獨不是等待。
“每個人今天的付出、決策和行動,都在悄然塑造著明天的世界。
無論是個人的生活規劃、職業發展,還是社會層麵的技術革新、環境保護等重大議題,都需要我們在當下付諸實踐,用實際行動去實現對未來的構想和理想。”
麵向擁有無限可能、追求卓越成長的人們,寧諾以麵向未來的教學體係、賦能未來的第二課堂,以及助力城市與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點亮每個人的潛能。
圖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在這裏,寧諾搭建東西方溝通橋梁,傾力營造一個多元包容的社群,打造跨國界的知識交流平台,融彙全球技術助力地方發展,讓合作和繁榮共生。
在這裏,寧諾化靈感為實踐行動,將先進技術、革新理念融入人才培養,與行業無縫對接,合力應對瞬息萬變的挑戰。
在這裏,寧諾聚全球教育英才,用卓越的博雅教育,啟迪每一顆好奇心,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助其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光彩,成就燦爛人生。
在這裏,寧諾是開拓者和先驅者的搖籃,鼓勵每個人掌握命運的舵盤,賦予他們振翅高飛的羽翼,翱翔於未知世界,直抵夢想的天際!
未來是無數挑戰,未來是無窮創新,未來是無限可能。
加入寧波諾丁漢大學,在這裏,我們創造未來,就在現在!
來源:寧波諾丁漢大學
通訊員:周婉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