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北大團隊Science發文,展望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2024-06-04 10:35
北京大學
作者: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朱瑞教授與英國牛津大學Henry J. Snaith教授合作,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Unlocking interfaces in photovoltaics”的展望論文(Perspective),總結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多晶界麵特性、能量損失來源及鈍化策略等,並進一步分析展望了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高,使其成為下一代光伏技術的重要候選者,在光伏建築一體化、柔性便攜式設備、太陽能汽車與飛行器等場景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光電材料具有較低的形成能,可以在溫和條件下沉積並結晶獲得高質量薄膜。然而,溫和條件下的快速結晶過程會在鈣鈦礦薄膜中引入大量缺陷,尤其是在各類界麵處,缺陷更加富集,從而限製了這類電池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早在2013年,朱瑞等人已開始重點關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界麵問題,並創新開發了一係列界麵優化策略及表征方法(圖1)。例如,率先提出“微量鹵化銨輔助生長”的策略,構築高質量鈣鈦礦薄膜,實現了電池體係中界麵的不斷優化,持續推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ACS Nano 2014, 8, 10161、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 26, 3508、Science 2018, 360, 1442);開發了一係列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埋底界麵的可視化表征方法及優化策略,首次直觀展示了多晶鈣鈦礦薄膜的埋底界麵,為領域後續埋底界麵研究優化奠定了基礎(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 2006435);從原子晶格尺度到三維晶界尺度,全麵優化鈣鈦礦薄膜界麵,有效減少晶界缺陷,大幅改善電池穩定性(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14, 6526、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 144, 1700、Science Advances 2022, 8, eabo3733)。此外,在電池的電極界麵緩衝層方麵,於鈣鈦礦薄膜上界麵創新構築非晶態稀土金屬氧化物氧化鐿(α-YbOx)薄層(Nature 2024, 625, 516),突破了基於金屬氧化物緩衝層的反式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瓶頸。

圖1. 朱瑞教授等人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優化策略及表征方法方麵的進展

  團隊基於多年來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的深入研究與係統認知,以“解鎖光伏電池界麵”為主題,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麵進行了總結探討與前瞻分析(圖2)。從經典電池結構切入,重點討論多層薄膜界麵能量損失的來源,歸納總結界麵材料、缺陷、能級等性質對電池性能的影響規律,回顧經典的界麵材料匹配與鈍化策略。

  相比於其它多晶光伏材料,金屬鹵化物鈣鈦礦通常具有更好的“缺陷容忍”特性。對缺陷進行有效的調控處理,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鈣鈦礦薄膜上下表麵存在大量未配位懸掛鍵或空位,其與相鄰功能層薄膜(如空穴或電子傳輸層)形成的異質結界麵是缺陷聚集、導致損失的主要區域之一。例如,鈣鈦礦與電子傳輸層界麵處的能級失配是性能的主要損失來源,在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麵構築二維鈣鈦礦層被認為是一個有潛力的界麵優化策略。此外,電子傳輸層與金屬電極之間往往是離子遷移聚集嚴重的區域,進而導致的電極分解等問題將直接破壞鈣鈦礦電池結構穩定性。目前,不同界麵緩衝層被引入到該界麵以抑製離子遷移,更多的策略仍待進一步開發;處在鈣鈦礦薄膜底部的埋底界麵因其難以被直接觀測表征而更少被關注,埋底界麵的孔洞、細碎晶粒、不可控應力等情況亦會嚴重影響電池性能。通過引入自組裝單分子層(SAM)可實現對鈣鈦礦埋底界麵的有效調控,其工作機理仍需深入探索。

  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未來的發展,論文總結提出了四個主要優化路徑:1)消除/修複界麵缺陷。盡管現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對缺陷的了解,但仍需要在更精細結構的層麵上理解缺陷的形成及其對界麵電子態的影響,同時也應當兼顧考慮新引入的鈍化材料對界麵電子態的改變。2)設計合理的界麵能帶結構。二維鈣鈦礦界麵層展現出一定的潛力,未來應當對其能級進行調控,實現在不同界麵處的載流子選擇性。3)最小化界麵應變。針對界麵導致的應變,應采用多尺度表征來加深對下界麵結構的認知,尤其是對局部載流子行為過程的了解。4)增強界麵機械穩定性。在加深對界麵接觸和應變了解的基礎上,需要針對性地設計接觸增強策略。

圖2. 論文配圖“設計最佳電池界麵”

  總的來說,該展望論文凝練總結了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界麵工作的進展,為電池界麵優化方向提供了指導,也為實驗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對進一步開發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推動新型鈣鈦礦光伏技術產業化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英國牛津大學肖雲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22屆博士畢業生)楊曉宇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瑞與Henry J. Snaith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極端光學協同創新中心等單位的支持。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北京大學 2024-05-2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