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所得與你的未來
——在2024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餘祖俊
2024年6月21日
各位畢業生同學、各位老師、各位親朋好友,以及遠在威海校區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畢業典禮,見證交大畢業生的光榮時刻。我首先代表學校,祝賀同學們並祝福同學們。同時,也向一路陪伴你們的老師和家人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天正好是夏至,從今天起,農作物從生長期轉向成熟期,就像現在的你們,多年求學,吸收了充足的養分,並充滿活力,邁入了人生的新階段。
邁入新階段,就意味著告別舊時光。你們一定會再看幾眼明湖的鴨和“八教”的貓;在BJTU紅氣球邊來一張畢業照;會擦亮實驗室裏的舊電腦,懷念它陪你度過的通宵。在離別之際,大學成為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回憶,被收藏在手機相冊、微信票圈和你們心裏。
我們這個時代,信息常常是碎片化的,而忙著收拾記憶的你們,可能忽略了大學帶來的更深刻、更普適、更長久的東西。教育家懷特海曾說:“一定要等到你 課本都丟了,筆記都燒了,為了準備考試而記在心中的各種細節全都忘了,剩下的東西,才是你所學到的。”那麼,你在交大真正學到了什麼,這些收獲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你今後的人生?這正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的:大學的所得與你的未來。希望這些探討能幫助你們坦然麵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坦然麵對不進則退、又常常難以進退的未來生活。
第一,大學教會了你們用科學解決問題
一百多年前,鄭振鐸學長和那個時代的交大人,走上五四運動的街頭,率先呼喚科學、呼喚“賽先生”的到來。知識救國、技術報國、創新強國,一百多年來,交大人把追求科學、堅持創新融進了血脈,成為你們的老師,以及你們老師的老師一生的事業。今天,鄭振鐸學長的銅像,就立在“科學會堂”的門前,這位率先追求科學的“大先生”,隨時迎接你們走進科學的殿堂。不知你們是否明白這個含義?
前途充滿未知,未知就要求解。自然科學是探索客觀世界的鑰匙,工程科學能解決理論應用的難題,社會科學幫助你處理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人文科學支撐你麵對內心的迷茫,還有各種學科交叉的方法,來幫助解決綜合性問題。總之,無論是生活的問題,還是學習和工作的問題,都一定有一個科學的解決路徑。而你們在大學裏學到的核心技能,就是把各種具體的認知,按照一定的科學規律結合起來,並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通俗地講,就是創新。這是研究型大學畢業生最擅長的事,是國家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最需要的事,也是人類文明之所以延續、之所以燦爛最核心的事。
第二,大學教會了你們用行動對抗焦慮
“焦慮”是畢業季裏常見的情緒之一。你們的焦慮,來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你們過去接受的教育,多數是關於確定性的,一旦失去了遵循和指導,焦慮就會占領大腦。麵對不確定性幾乎人人都會焦慮,但希望你們不要持續陷入對未來的擔憂和迷茫之中。
大學這幾年,選方向、選導師、選職業,你肯定迷茫過;投稿被拒、簡曆被拒、表白被拒,你肯定失落過,但無論有怎樣的負麵情緒,你都需要在第二天準時醒來,去往下一個課堂,或者開始新一輪的實驗。正是這種讓人不斷行動的機製,幫你走出情緒的困境。所以,消除不確定性的辦法,就是確定讓自己“行動起來”。即便是做一些小事,比如翻一本書、打一個電話,或者來一組仰臥起坐。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實驗證明,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小時的練習,一萬個小時並不是什麼天文數字,隻要開始,就有可能堅持下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交大人對“知行”校訓的理解是深刻的,現在,是時候行動了。
第三,大學教會了你們用交流跨越差異
你們身處一個多元複雜的世界,差異在所難免。比如,此時站在身邊的舍友,你還記得對他的“第一印象”嗎?你們是第一天就相處默契了嗎?也許直到現在,你們也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不同的職業追求,也許前一陣子,你們還在爭論,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好吃,但這並不妨礙你們在離校前徹夜長談、一醉方休,並在今天這個重要的時刻站在了一起,因為幾年間的交流,跨越了你們的差異。
未來,你們還會和更多的人相處與合作,這就需要你們尊重差異、包容差異。你們甚至會直麵不同國家、不同製度、不同文化的差異,這個世界並不是暢通無阻的,還有一些國家試圖築起高牆,這就更需要你們走出去,去認識彼此、去交流想法、去消除隔閡。信息打破邊界、交通連接世界。作為交通大學的畢業生,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多元的世界中推進交流與合作,就像習近平主席在複信中強調的,做友好合作的見證者、受益者、建設者和傳播者。
第四,大學還教會了你們用獨立守住自己
每一個社會中的人,首先是獨立的個體。我知道,你們承受了很多的壓力,在一個持續發展和進步的時代裏,這是年輕人無法回避的問題。學校也對你們提過很多要求、很多希望,但這並不是讓你們活在別人的評價和期望之中,而是讓你們在麵對評價、期望甚至打擊與誘惑時,都能守住自己。
相信你們能把自己的人生過好。大學教會了你們自理,把自己照顧好;教會了你們自律,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還教會了你們自立自強,有追求、有理想——這些都是為了幫助你們自我成長,更好地成為獨立的、完整的人。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提出過著名的“第一性原理”,強調突破思維的定式,從事物的本源出發去思考和行動。你們也要始終記得自己的“第一性”,記得自己的出發點在哪裏,進而摒棄浮躁,專注於可持續的事業、營造美好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和守護者。在美麗的新疆阿勒泰白哈巴村,村主任努爾蘭別克是我校2019屆的畢業生,回家鄉工作是他上學時就有的想法,也是畢業之後的做法。如今,他帶領鄉親們實現了旅遊致富,打造了“西北第一村”,讓“我的阿勒泰”成為無數都市人棲息心靈的“精神家園”。
“精神家園”,這也正是母校從今天起在你們心中的角色。同學們,當初你們入校時,學校用鮮紅的橫幅,歡迎你們成為紅果園的新主人;現在,你們即將離開這裏,主人的身份也不會抹去,紅果園永遠是你們的家。我也知道,這個家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自習室偏少、校園施工很吵,熱門課選起來好像“春運搶票”,比如還有不少宿舍樓洗不了熱水澡,比如不同的食堂吃起來都是一個味道……但請你們相信,你們的老師、你們的學弟學妹一定會努力把它建設得更好,等到銀杏樹再次泛黃的時候,等到畢業校友值年返校的時候,等到雄安校區拔地而起的時候,以及任何你們想“回家”的時候,都歡迎你們回來看看!
最後,祝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一生幸福!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