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種創新型無線能量與數據協同傳輸係統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施毅教授、邱浩副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創新型無線能量與數據協同傳輸係統,利用信號基波和三次諧波作為載波分別進行能量和數據傳輸。設計了雙諧振補償拓撲和諧波抑製整流器電路拓撲,實現了數據鏈路增益的提升,並且有效抑製了能量鏈路對數據鏈路的串擾。
VLSI網址:
https://www.vlsisymposium.org/
芯片照片及性能對比
首次實現基於拓撲邊界態的類腦計算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類腦智能科技研究中心梁世軍副教授、繆峰教授聯合南京理工大學程斌教授,通過構築雙側對齊的魔角雙層石墨烯器件,觀測到電子型鐵電性與陳絕緣體的共存,提出並驗證了噪聲免疫的類腦計算方案。該工作為發展基於拓撲邊界態的新型低功耗電子器件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線。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98-y
準連續鐵電態的選擇性開關與噪聲免疫神經形態計算方案
開發碳納米籠以調控催化劑局域微環境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胡征教授課題組開發了具有新穎介觀結構、微孔-中孔-大孔共存、大比表麵積、高導電性和可摻雜調控的碳基納米籠,極大地促進了物料和電荷協同輸運以及活性位點的高效利用,成為能量轉換和存儲的新平台材料。該工作為一些重要反應的催化劑設計與微環境調控工程提供了新思路。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m9325
納米籠基限域型催化劑形貌及其在反應中自發形成籠內局域高pH環境示意圖
報道多核鈷團簇基配位聚合物電催化劑助力“人工固氮”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金鍾教授、馬晶教授、南京理工大學蘇劍教授等人密切合作,在研究中報告了兩種基於鈷團簇的多核配位聚合物{[Co2(TCPPDA)(H2O)5]·(H2O)9(DMF)}和{Co1.5(TCPPDA)[(CH3)2NH2]·(H2O)6(DMF)2}(命名為NJUZ-2和NJUZ-3)的設計和合成,它們具有不同的配位環境,明確的孔隙率、高密度催化位點、有效的傳質通道和納米限域的化學環境。得益於其獨特的多核金屬有機配位框架結構,NJUZ-2和NJUZ-3對電催化硝酸根還原(NITRR)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進一步的實驗分析結合理論計算表明NITRR活性的顯著增強歸因於NO3-在催化劑表麵的優先吸附和*NO3和*NO2中間體加氫所需的能量輸入的降低。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6098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路徑示意圖
首次實現多模軌道角動量梳狀數字激光器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慧田教授、汪喜林教授研究組在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簡稱OAM)激光器研製中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含一對共軛多螺旋相位全息鏡和嵌入簡並腔的嵌套環形腔結構設計策略,既規避了不同OAM模式間的隨機競爭,又解決了OAM模式數量和手性的控製問題,成功實現了多模OAM梳數字激光器;進一步演示了腔內增強的OAM梳二次諧波產生。
論文鏈接:
https://opg.optica.org/optica/fulltext.cfm?uri=optica-11-7-951&id=553194
基於具有二重對稱性的多渦旋相位圖設計原理
提出新方法、新結構以助力可穿戴能量存儲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姚亞剛教授/北京大學張錦院士團隊連同魯汶大學Jan Fransaer和浙江大學張漩團隊提出了一種同步扭轉的策略用於器件的組裝。結合最優的電極排布,這種策略不僅實現了器件的徑向可擴展性,還確保了多個纖維正負極之間均勻的電流分布和穩定的力學排布。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o7826
基於同步扭轉策略實現同軸可擴展結構的示意圖
在鐵調節蛋白2調節免疫功能方向有重要發現
南京大學醫學院李寬鈺教授課題組和附屬鼓樓醫院病理科樊智文副研究員合作,利用葡聚糖硫酸鈉鹽(DSS)造腸炎模型後,意外發現Irp2缺失小鼠有肝膿腫表型。該研究開拓了IRP2的功能,闡明了IRP2對免疫細胞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腸源性肝膿腫提供新的靶點。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321929121
在高壓下的鈦錳合金中觀測到高達26 K的超導電性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聞海虎教授團隊與孫建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富含磁性元素錳的鈦錳(Ti1-xMnx)合金中通過加壓觀測到高達26 K的超導電性,為錳基材料中的高溫超導電性探索提供了重要線索。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6836
左圖為Ti1-xMnx合金壓力下的超導相圖(上麵不同的實心點),插圖為β相晶體結構示意圖;右圖為上臨界磁場及其擬合結果,以及超越泡利極限的情況
支撐我國首顆陸地生態係統碳監測衛星,助力國家“雙碳”戰略
近日,國家航天局組織召開陸地生態係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投入使用儀式,標誌著我國研製的世界首顆森林碳彙主被動聯合觀測的遙感衛星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新階段。
南京大學國際地球係統科學研究所章釗穎助理教授和張永光教授團隊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成功合作,充分利用“句芒號”衛星的超光譜載荷優勢,建立了一套專門針對超光譜載荷特點的葉綠素熒光反演係統,改進了已有衛星葉綠素熒光反演算法,設計並實施了“空天地”一體化聯合試驗方案對其進行精度驗證。麵對當前“句芒號”數據中存在的空間不連續性問題,發展了葉綠素熒光數據時空重構技術,研發熒光到總初級生產力的估算模型,首次生產了以海南島和塞罕壩地區為示範區的植被葉綠素熒光和總初級生產力衛星遙感產品。葉綠素熒光探測技術的重大突破為全球植被碳彙監測和生態研究開辟了新道路,不僅有利於我國碳中和政策的製定與實施效果的評估,還使我國在建立國際碳彙計量標準、分配國際減排責任以及掌握國際碳交易主導權等方麵發揮關鍵戰略優勢。
海南島地區葉綠素熒光反演空間分布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