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為弘揚教育家精神,讓廣大師生,特別是師範生更加堅定教育理想,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華東師範大學慶祝第40個教師節特別活動”在大零號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教育,是偉大又謙卑的事業。我們的老師,是人群中最樸素的那些,沒有錦衣鮮少華服,但我們相信,天道酬勤人道酬誠,千萬教師才是一個國家的地平線,一個國家的真正堤壩。”校黨委書記梅兵以《教師,一個國家的堤壩》為主題的致辭更是麵向全體師範生的“開學第一課”。在致辭中,梅兵通過講述葉瀾、顧泠沅、米瑪潘多等一代代華東師大人矢誌不渝堅守教育初心,以教育服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感人事跡,闡釋了教育家精神所蘊蓄的生動內涵。梅兵表示,教育是偉大又謙卑的事業,教師的職業雖然質樸無華但他們才是一個國家的地平線,一個國家的真正堤壩。她勉勵同學們攀高行遠,不負時代,做“比春風更美的人”。
以下是講話全文:
教師,一個國家的堤壩
梅兵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初秋時節,希望與豐收同時降臨的時刻,我們一起迎接第40個教師節。四十載風雨兼程,四十年教澤綿長,教師,是大地上的點燈人,星辰般照亮無數孩子的道路,也為我們的民族與國家開出燦燦未來。
一百年前的1924年,為探索救國新路,華東師大前身大夏大學肩負“光大華夏”的崇高理想而建立。1951年,為響應“培養百萬人民教師”號召,華東師大應運而生。從山河破碎的舊中國到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從教育救國到教育強國,華東師大一直致力於以教育,特別是教師教育來推動民族和社會的發展。
教育,是偉大又謙卑的事業。我們的老師,是人群中最樸素的那些,沒有錦衣鮮少華服,但我們相信,天道酬勤人道酬誠,千萬教師才是一個國家的地平線,一個國家的真正堤壩。所以,建校以來,華東師大高度重視教師教育,為我國基礎教育輸送了數以萬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高素質好老師,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就像《春風化雨》電視劇所表現的,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傳道授業,更在廣袤的大地上,星星點燈,灌溉出無數夢想。
深耕新基礎教育30餘年,創立“生命·實踐”教育學派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華東師大原副校長葉瀾教授,以其深邃的教育理念與獨特的教學方法,為中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用“育生命自覺”的傳統智慧,為我們奠定了教育的新價值觀,成為無數教師心中的燈塔。
從鄉村中學的數學教師到推動全國基礎數學教育大變革的“青浦實驗”的引領者,華東師大校友顧泠沅教授堅守教育改革實驗近半個世紀。即使年過八十,他依然奔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線。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還有我們的校友米瑪潘多,她堅持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近20年,堅信“愛生必須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以愛心和智慧澆灌著那片雪域高原,照亮了無數孩子的前程。
近些年來,華東師大畢業的師範生,95%堅守在基礎教育一線,65%紮根中西部地區。他們將師者的精誠與大愛灑向邊疆,用青春點亮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中國首位入選“全球教師獎”的楊博雅、誌願任教西藏的上海籍學生張敏、反哺家鄉教育的古麗米熱·艾爾肯等一批優秀校友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教師的光輝篇章。
他們樸素又崇高的人生履曆,跟《春風化雨》中的教師一樣,無非是汗滴石穿地讓這個世界有更清朗的未來,讓智識燎原,讓所有的石頭有成為玉的機會。在一代又一代師大人的努力下,華東師大在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的道路上,始終走在前列。2018年起,我們不斷探索切實有效的民族教師通用語言能力培訓的“華東師大模式”,為數萬民族語言教師提供個性化培訓。
2020年開始,我們率先探索並牽頭組團實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帶動區域師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1年起,我們開始實施“教育築夢”計劃,至今已幫助136位來自艱苦邊遠地區、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領域的校友實現教育夢想,惠及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萬名師生。
如今,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華東師大正滿懷豪情書寫新的篇章。希望在座的同學們,特別是我們的師範生們,不負韶光,不負時代,砥礪前行。你們的高度決定國家的高度,你們的心跳就是國家的心跳,借用今天的活動題目,你們,要做這個世界上比春風更美的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