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作了題為《勇闖無人區 攀登製高點》的演講,深情寄語2024級研究生新生。
勇闖無人區 攀登製高點
——在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奎嶺
2024年9月19日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在這美好的時節,我們相聚在這裏,隆重舉行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向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陪伴和支持大家的父母師長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研究生階段是開展科研訓練和學術研究的關鍵時期,也是學術活力迸發、孕育創新成果的重要時期。你們有幸成長在新時代,正在經曆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的偉業,見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當前,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各國圍繞科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都在全力尋找創新的突破口,搶占各個領域的製高點。麵對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奮鬥目標,麵對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戰略部署,我們要堅定方向、勇擔使命,傳承百廿交大“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傳統,主動探索未知、勇於挑戰難題、不懈攀登高峰,向“無人區”進發、向“製高點”衝鋒,在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實現人生價值。在今天這個特別的場合,圍繞“勇闖無人區,攀登製高點”主題,我和楊振斌書記與大家交流幾點想法。
一是探求人所未知,向前沿邁進。勇於探索未知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指引著我們深入了解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奧秘。同學們選擇攻讀研究生,意味著不能單純滿足於獲取知識,而要帶著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的使命,突破現有認知,以寬廣視野和敏銳洞察力去探索未知領域,提出真問題,追尋新發現。
享譽全球的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李政道先生窮其一生探求未知,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都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研究生期間,他每周都會主動找老師討論一些十分前沿、富有創新性的問題。他常說,“求學問,需學問。隻學答,非學問”,告訴大家不要滿足於獲取已有的知識、接受現成的答案,而應積極發問以求創新。時至今日,我校李政道研究所師生們秉持“天問”精神,以突破根本性科學問題為目標,有的致力於研發高精度光譜儀,在浩瀚宇宙尋找第二個太陽係;有的嚐試研發拓撲量子比特,以期實現可以實用的量子計算;有的努力通過對基本粒子性質的精確測量,來揭示物質最深層次的結構……他們的足跡上天入地,尋找宇宙中極大和極小間的關聯,不斷拓寬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認知邊界。
探索未知,永無止境。在未來的學習研究中,希望同學們熱愛、專注於自己所選擇的領域,善於從不同維度思考並提出問題,持續激發自身潛能與創造力,主動探索未知世界的深邃浩瀚;不給自己設限,敢於突破自我、超越極限,勇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獲得新知識、發現新現象、認識新規律、構建新理論,為人類發展和文明傳承貢獻力量。
二是挑戰人所未做,向難點攻堅。科學道路上沒有坦途和捷徑,隻有向難而行、迎難而上,才能脫穎而出、有所成就。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但製約原創性成果產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業創新發展的很多難題仍未破解,需要我們激流勇進、奮楫向前,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向難題發起衝擊,力爭填補空白,打破“卡脖子”枷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學優化算法求解器”作為數學、計算機、係統工程的軟件集成,在現代航天、能源、交通、製造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行業門檻高、科研投入大、創新迭代快而被國外企業長期壟斷,成為製約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發展的“難點”所在。我校安泰經管學院葛冬冬教授團隊依托管理科學、數學理論、人工智能和軟件工程等進行交叉研究,持續攻堅克難,“從0到1”打破壟斷,將國產求解器做到從無到有,再到世界一流,並開創了GPU架構的新一代高精度高性能科學計算框架。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同學們,唯有不畏艱難、敢闖敢試,才能將學術道路走得更加紮實。“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不能僅僅滿足於“盡力而為”,而要有“努力到無能為力”的執著。希望大家涵養直麵困難、愈挫愈勇的意誌,做常人不願做的研究;增強創新自信,提升多學科知識儲備和跨學科思考能力,做常人不曾做的研究;堅持在深耕不輟和交叉融通中積澱核心競爭力,做常人不能做的研究,披荊斬棘、排除萬難,成就一番事業。
三是致力人所未成,向高峰攀登。影響和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新往往都是幾代人接續奮鬥的結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個人在未竟事業的征途上付出的努力和積累,最終能夠彙成推動曆史前進的洪流。學術道路沒有終點,我們所走的是一代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鋪就的一條向上之路,即便當下的付出不能立刻得到回報,也要始終懷揣追求卓越的誌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向著“人所未成”不懈攀登。
今年由我校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院士、陳竺院士和趙維蒞教授作為帶頭人的血液病轉化醫學研究創新團隊,獲得了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團隊,而榮譽背後是團隊師生30多年來的不懈奮鬥。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成立初期,團隊創始人王振義院士就帶領團隊攻關白血病治療方法,最終在國際上實現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誘導分化治療的原始創新,闡明發病分子機理並發展了革命性治療的“上海方案”,使其從最凶險的白血病成為第一個可治愈的急性髓係白血病。在此基礎上,團隊師生一步一個台階、一茬接著一茬幹,進一步拓展協同靶向治療的思路,使骨髓瘤、淋巴瘤等其他血液惡性和遺傳性疾病治療獲得新的突破。團隊成員“一門四院士”傳為佳話,王振義院士也成為今年四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之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同學們,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日複一日的堅持,無論從事自然科學研究,還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希望大家擺脫浮躁、專心致誌,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守,錨定目標持續進行探索和嚐試。希望大家腳踏實地、團結協作,在日積月累中砥礪前行,在千錘百煉中追求卓越,不斷攀登學術高峰。
生命因敢闖而精彩,人生因攀登而輝煌。作為交大的研究生,要在探索前沿中彰顯勇毅,探求人所未知的奧秘;在攻堅克難中奮力拚搏,開展人所未做的研究;在與日俱進中成就人生,完成人所未成的事業。麵對科研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和艱難險阻,希望大家始終充滿激情與活力,樂於嚐試“新事物”,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勇於探索“無人區”,以進取之心挑戰未至之境;立報國強國大誌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矢誌攀登“製高點”,在追求卓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學們,你們即將開啟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再次歡迎大家成為交大的一員。我相信,百廿交大將因大家的加入更加精彩紛呈,你們的人生也會因交大的求學生涯更加璀璨多姿!祝大家在交大學習生活愉快順利!
謝謝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