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疫情後國際比較教育視角下的中國出國留學趨勢
2024-05-24 15:23
教育國際交流
作者: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學生輸出國之一,其留學生的流向和選擇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展,也牽動著國家的教育戰略和人才培養。麵對國際政治經濟的新挑戰和國內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留學生的全球地位正經曆著重要的轉型期。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教育質量的提升,出國留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在不斷演變。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印度和日本出國留學趨勢變化以及留學歸國人才的貢獻,探討當前環境下出國留學的現狀與未來趨勢,為有意向留學的學生和家庭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中國和印度出國留學發展趨勢比較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計劃藍圖2022》(Project Atlas, 2022)報告顯示,2021/2022學年,中國國際學生人數在全球排名前十的留學目的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荷蘭)以及新西蘭位居全球前列,在其中7個國家都位居第一(見表1),仍為全球第一大生源國。

  但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開始,印度出國留學人數增長非常迅猛,在多個主要留學目的國的國際學生人數已接近或超過中國。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數據顯示,2021/2022學年,中國和印度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新西蘭以及菲律賓都分別位居國際學生第一和第二位,其中印度在加拿大和菲律賓都是第一大國際學生生源國(見圖1)。

  而根據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與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3》報告,在2022/2023冬季學期,印度又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在德國際學生最大生源國,來自印度的國際學生達到 4.26 萬人,占所有在德國際學生的 12%,且這一數字在過去五年翻了 1.46 倍。此前常年占據榜首的中國則縮減至 3.91 萬人,占所有在德國際學生的 11%。

  雖然中國在英國際學生人數仍位居第一,但印度增長相當迅猛,近4年增長比例都超過40%,在英的印度國際學生人數從2018/2019學年的19,935人增加至2022/2023學年的121,851人,增長速度遠超中國,和中國國際學生占比差距不斷縮小(見圖2)。

  中國和印度在美國際學生人數變化趨勢和英國情況類似,自2020/2021學年起中國在美國際學生人數連續三年下降,而自2021/2022學年起,印度國際學生人數連續兩年高速增長(見圖3)。2019/2020學年,中國國際學生占全美國際學生比例為34.6%,印度國際學生占全美國際學生比例為18%,中國幾乎為印度的兩倍;而在2022/2023學年,這一數據分別為中國27.4%,印度25.4%,差距大幅度縮小。

  根據ETS公布的GRE考試最新年度報告,2022/2023年(2022年7月-2023年6月),中國籍考生為57,769人,而印度考生為113,304人,接近中國考生的2倍。而在2020/2021年,中國籍考生人數是70,136人,比印度考生多1萬人。這也預示印度赴美留學人數即將超過中國,從而取代中國成為美國國際學生第一大生源國。

 二、外因和內因疊加導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下降

  中國的北大、清華等頂尖理工科高校發布的《高校就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在疫情結束後的2023年,出國留學的大幅反彈並未到來(見表2)。

  究其原因,在美國帶領下西方國家為遏製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實施的限製政策是重要因素。其實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增長的停滯,在2018/2019學年已現端倪。2018年6月,美國為打壓我國科技發展,限製了部分STEM專業中國留學生的簽證發放,受限領域包括機器人製造應用、航天航空、高科技製造業等。2020年5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又簽署了“PP10043”總統令——《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這一政策的實施對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造成了顯著影響。2022年7月,澳洲官方更新了留學生簽證政策,新增8208條款,禁止所有國際留學生在澳洲關鍵技術相關的專業就讀。2024年1月,加拿大聯邦政府創新、科學與經濟發展部(Innovation,Scie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也發布了一項與軍事、國防有關的敏感技術研究和相關附屬機構的限製政策,包括一份敏感技術研究領域清單和一份指定機構清單,清單涉及俄羅斯、中國、伊朗的多所高校和機構。其中涉及中國85所院校及機構,占到了指定總數的90%。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出台類似政策,加強對學習相關敏感專業的限製。

  盡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經濟和貿易的角度出發,一直鼓勵國際學生前往留學,但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仍對留學生持高度戒備態度。雖然各國目前的工作簽證偏好STEM領域國際學生,但是其中的關鍵技術領域可能會受到更嚴格的安全審查,相關專業的留學可能更受限製。

  搖擺不定的簽證政策、國際局勢的緊張態勢是導致家長和學生出國留學意願降低的外因。而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從就業角度看留學“性價比”的降低則是重要內因。

  中國高校在各國際排名中的表現顯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頂尖高校在多個排名中均位於前列,顯示了其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競爭力。據QS發布的2024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大陸共有71所高校上榜,上榜高校數為世界第三。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顯示,有10所中國高校進入前100。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的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嶄露頭角,體現了中國高校在學術研究、教學質量等方麵的巨大進步。中國學生在本土也可以獲得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近些年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加以及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留學生回國就業也同樣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由於中國留學生群體以自費留學為主,在教育階段投入很大,因此在求職時,對薪金的期望值往往偏高。海外應屆留學生的期待平均年薪約是國內應屆生的1.7倍(見圖4)。

  但受經濟形勢影響,近年來,留學回國人員實際獲得的平均年薪和期望年薪的差距越來越大。實際平均年薪呈下降趨勢:2020年,海外留學人才的實際平均年薪為26.82萬元,2022年降至24.41萬元,2023上半年為20.45萬元。而期望平均年薪盡管在2023年上半年略下降至28.62萬元,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20年的21.91萬元上漲到2022年的29.07萬元(見圖5)。

  因此,一些家庭和學生在考慮留學時更加理性。隨著回國就業壓力的增加,薪資的下降,以及海外留學學費和生活費的大幅上漲,部分學生可能因為經濟壓力而選擇在國內接受教育。

 三、日本出國留學發展曆史對我們的啟示

  在東亞地區,由於地緣因素,文化相近,中日在教育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中國留學生目前的發展趨勢也和日本20—40年前的發展經曆具有相似性。

  如圖6所示,1983-2013年日本出國留學人數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1983年到1993年,日本留學人數高速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1%,突破5萬人。第二個階段自1994年到2004年,日本留學人數穩定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在2004年達到8.2萬人的峰值。自2005年到2013年為第三階段,日本出國留學人數緩慢下降,進入平台期,一直穩定在5萬人以上,變化基本不大。

  日本留學生數量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到經濟發展減緩和家庭收入減少的影響;二是留學回國就業難,日本企業招聘季節與海外學習時間衝突;三是受到“少子化”的影響,人口減少。1992年,日本18歲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為205萬,達到頂峰,2000年縮減至146萬,2012年降至119萬,實際上日本出國留學生總人數雖然下降,但在高等教育適齡人口中的比例變化不大;四是日本高等教育處於亞洲領先水平,在本國能夠接受到一流的高等教育,沒必要選擇海外留學。

  對比日本的發展曆程來觀察中國當前的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可以看到一些類似的情況。中國出國留學從高速增長到趨緩乃至下降,除了疫情、政治經濟因素以及本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外,近年出現的新生兒人口的斷崖式下降也預示著未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的大幅下降。

 四、出國留學事業的未來展望

  (一)出國留學將繼續發揮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作用

  回顧新中國出國留學史,大部分出國留學人員最終都回國發展。中國對待出國留學的方針是“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在這樣的留學政策引導下,自改革開放至2019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回流率從2000年的23.3%增加到了2019年的82.5%,回國發展成為留學生的普遍選擇。

  出國留學也是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據教育部相關數據,從1950到1965年,新中國累計派出7955人到蘇學習,這個數字不包括實習生。而當時由工業部門和各單位獨立派往蘇聯的實習生近8000人,如果把實習生也列入其中,那麼總計留蘇學生人數達到16,000人左右,其中產生了200多位兩院院士。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提供的信息,截至2021年,1977年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科院院士有381位,其中超過50%的院士曾在學曆教育階段或博士後階段在境外學習,完全沒有境外留學經曆的院士占比為44.9%。

  根據公開的信息統計,2023年新晉兩院院士中,超過54%有海外留學背景。其中在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中,超過76.3%有海外留學經曆(見圖7)。

  由此可見,出國留學在我國高層次拔尖人才成長、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我們應繼續堅持出國留學的十六字方針,讓歸國學子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國家建設做出其重要、獨特的貢獻。

  (二)出國留學的選擇應多元化和理性化

  出國留學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途徑。家長及學生在做選擇時既要關注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也應關注國家發展需要的變化。

  一是選擇專業時應該考慮到專業的實用性和前瞻性,選擇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專業,既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的發展需要,也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具體到留學專業選擇,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學習和研究能夠直接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滿足國家在科技競爭中的“卡脖子”關鍵領域的需求,將有利於對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是選擇國別時除了發達國家,也應關注“一帶一路”國家。在美國的圍堵下,中國有些產業鏈不得不外遷,其中不少落地“一帶一路”國家。而伴隨著中國產業外遷的,是人才需求的外遷。這些國家和中國的經貿往來也在快速增長,將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三是留學形式上可以多元化選擇。除了出國留學,也可以選擇大學提供的各種國際交流交換項目,或者選擇在地留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2022年通過高考招生人數達13.8萬,而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校生規模已超70萬人,年保有量和出國留學人數基本相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中國即將讓出第一大國際生源國地位,但出國留學依然是個人成長和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當前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在選擇留學時應更加理性和多元化,結合個人職業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中外合作辦學的興起,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在本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機會。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留學生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同時也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任蕾,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分會副秘書長、beplay2網頁登錄執行總編輯)

  本文刊登於《教育國際交流》2024年第3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