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校企共答題
2024-03-25 17:42
beplay2網頁登錄
作者: 黃卓

  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最大的熱詞,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產業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戰場,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校企精準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千校萬企協同創新推進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以及產業企業的代表們,就“如何促進和深化校企協同創新,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索。

 有組織的校企合作

  培育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關鍵。科技創新是一項係統性工程,高校與企業扮演著功能不同但優勢互補的角色。一方麵,來自高校的前瞻性研究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思路和解決方案。另一方麵,來自企業的市場信息和資金支持可以分散高校的研發風險,加快技術的成熟與產品生產,完成從零到一,從一到N的跨越。

  “校企合作並不隻是以高校基礎研究為起點,以企業應用轉化為終點。產業和臨床一線往往蘊含著關鍵的科學問題,技術和產品革新的問題也暗藏著下一輪基礎研究的問題被發現和解決的機遇,源自企業的技術需求可以持續推動高校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優質科研轉化,發揮成果轉化對教學科研的帶動作用,實現從N到零的歸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樸世龍說。

  他建議構建高質量的校企循環促進機製,打造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科學家與工程師深度理解,高校與企業充分互信的合作機製,進一步完善高校和企業的新質生產關係,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如何提高校企合作效率?優化和創新組織模式是其中的關鍵。“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的核心是要助力於科技的創新突破及產業的創新升級。我們秉持的原則就是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將產業、企業需求與高校科研有效鏈接起來,做有組織的校企合作。”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秘書長趙強說。

  2022年6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共同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發起設立中國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推動校企精準對接,促進高校有組織科研和成果轉移轉化,提升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趙強介紹,在這一過程中,平台會著重發揮企業集群主和鏈主企業的作用。發揮國家高新區、央企、龍頭企業等代表一個產業鏈或者一個產業集群的作用。“它們會作為一個中間節點,發揮其在校企合作當中的組織作用。”趙強解釋到,“希望通過這些中間節點,提煉出一些重要需求和共性問題。一方麵將其發布給高校,使得高校迅速協同起來,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聯合地、有組織地科研攻關。另一方麵,這些中間節點,又能夠發揮其鏈主作用,提供產業資源及金融資金等全方位的支持。”

  實際上,在科研成果向新質生產力的轉化過程中,包括從需求的收集、分析、發布、對接、研發、實驗,到最後的落地應用,單純依靠傳統的“點對點”的校企合作,依靠企業個體的力量,很難真正地組織起來。在這一過程當中,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這樣的“連結體”,通過組織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中間組織者的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校企合作對接的效率。“單純依靠平台的力量也是不夠的。我們還會引入一些中間節點,類似於子平台,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最大程度上助力有組織科研的落地實施。”趙強說。

  “作為央企,我們考慮的是如何以企業為紐帶,把技術和產業對接起來,把這個橋梁作用發揮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殿常說。他表示,目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正在布局相關工作,重點考慮如何發揮整合、創新、孵化和支撐的作用,包括平台建設、人才培養、項目的聯合研發以及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等等。“我們要履行央企的責任,要把科技創新擺在一個重要位置,實現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標杆示範的打造,實現產業控製和安全支撐的央企作用的發揮。”

  “我認為,校企協同創新與以往的校企合作相比,關鍵在於怎麼把以往的散點式的、臨時性的、短期的合作變成有組織的、持續穩定的協同。所謂協同,我的理解就是要真正實現1+1>2。”四川大學副校長劉超說。

  “我們要利用類似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這樣的組織者和鏈接者,首先把我們已有的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與企業對接,將它們真正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讓企業和高校在前階段就在一起合作,而不是高校把成果做出來之後再轉化。”

  “對企業來說,產學研協同創新是企業開展重點科研的核心力量,也是企業能力建設的一個堅強支撐。”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謝慶峰也認為,校企合作的思路就是共建、共育、共創、共贏。“從以前點對點項目型的合作,也就是需求型合作,企業出題,學校答題,到十年前互惠互利的,企業出題,共同答題。下一步,要變成聯合創新中心,希望國家出題,校企聯合答題,最後落到產業上,產業是閱卷人”。

 科技成果轉化製度保障

  “除了組織模式的創新,製度上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劉超提出,“特別是在高校裏,我們如何引導老師與企業一起去合作,這裏麵涉及很多問題,比如,有可能是要多學科的團隊一起來做,這就和以往的考評體係不一樣了。那麼,我們的指揮棒怎麼來定?考評體係和激勵機製如何來做?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完備的科技成果管理規則、良好的成果轉化製度不僅是對成果轉化各方行為的規範,也是對各方權益的保障。原始創新成果的轉化周期漫長、不確定性高,隻有製度明確、規則清楚,企業才有信心把真金白銀投入到科技成果培育與轉化過程中,科學家才能安心從事基礎研究。”樸世龍認為。

  因此,他建議高校與企業從實際出發,明確知識產權歸屬與權益分配,完善製度化的轉移轉化流程,搭建專門化的成果管理與對接平台,打造專業化的轉移、轉化團隊,以便消除校企合作過程中潛在的誤解與衝突,為新質生產力要素順暢流動與高效配置,創造良好的製度環境。

  “我們希望教育部在這一塊能夠製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考核機製。比如,把大學科技園納入對高校的考核裏麵去。由高校和地方共建產業園,允許老師將科研成果直接在產業園裏麵進行轉化,並給予職稱評審等等相關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吳楓建議。

  “最重要的是,大學科技園要形成穩定的發展機製。”吳楓說。“要有一支專門的孵化隊伍,這支隊伍不屬於高校。另外,大學科技園也需要跟金融鏈進行結合,成立投資基金等等。有很多高校已經在做這些工作,中科大的相關工作也正在推進中。他表示,除此之外,大學的機構也要進行改革。“大學除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之外,應該把技術創新也作為主責主業。這是我們的一些思考。”

  專業的服務團隊和服務標準也是製度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設計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落地機製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人。”趙強說。“我們要建立科創經理人的標準和經理人團隊。具體來說,在企業要有一個科創服務經理人隊伍,高校、產業園區也要有一個服務隊伍。隻有這些隊伍能夠真正地到了‘田間地頭’,這個工作才能真正落地。今年,我們計劃培養1000名科創服務的經理人。”

  “我們2024年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平台組織集群主和鏈主,把一些重大的、共性的需求,進行收集、發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組織、協同,將校企合作有序地驅動起來。這會是我們貫穿2024年全年的工作主線。”趙強說。

  他表示,未來,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平台還將持續舉辦快速的,小規模的,專題性的對接會。“這些小規模的對接會是針對具體產業主題的,落地性的,以直接解決問題,促進校企成果落地,成功對接為目的的專場活動。這樣的專題對接會,我們今年計劃至少要做20場。”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beplay2網頁登錄

  作者:黃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714868387 2024-03-15 14:02
SRC-714868387 2024-03-15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