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18·春)上,《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白皮書(2012—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亮相。該書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係研究”專家工作組發布,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大學生競賽的白皮書。
學科競賽不僅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近年來在高校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蓬勃發展。但同時,麵對越來越層出不窮,數量眾多的學科競賽,於高校而言,在參賽熱情持續上漲的同時,也麵臨著如何選擇高質量競賽的難題。為了進一步規範管理、推動和發揮學科競賽類活動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麵的重要作用,規範、引導和協調競賽機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2017年2月啟動《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係研究》項目,對我國高校學科競賽的開展、組織和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分析、評估。
《白皮書》共11章,涵蓋了我國高校學科競賽發展脈絡和現狀、評估思路和方法、評估競賽項目簡介、高校大學生競賽狀態數據等多方麵內容,全麵反映了我國大學生競賽概貌。
高校學科競賽省級層麵呈東強西弱態勢
據《白皮書》顯示,從2013—2017年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省份)分析來看,西部省份的得分顯著低於中部和東部省份,且內部發展不均衡性高於其他區域,東部省份進入前300名的高校數量明顯多於中西部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但同時也體現了在省級層麵東強西弱的不均衡問題。
重點高校在學科競賽中優勢明顯
從評估結果來看,重點高校優勢明顯,地方院校學科競賽提升空間較大。在TOP100中,原“985”工程院校有34所,占所有原“985”工程高校的89.47% ;原“211”工程院校有65所,占原“211”工程高校總數的58.03% ;雙一流建設高校為35所,占比為85.37%。而且從得分來看,這些重點高校的得分是其他高校的1.43到2.05倍,獲獎數量是其他高校的2.73到7.37倍。
此外,理工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的得分顯著高於其他類型的院校,一方麵可能與本次評估中競賽類型的選擇有關,另一方麵也可能跟相關專業缺乏高質量競賽有關。學科競賽是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有力引擎,是激發大學生創造活力的“星星之火”,從當前比較有影響力的競賽分布來看,人文藝術社科的競賽數量相對較少,在結果中也表現出這一類高校的學科競賽評估結果相對較差。
2013—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本科)前20名學校: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東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複旦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2013—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高職)前20名學校: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