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全球數字化大潮,緊跟產業和教育發展需求,慧科集團品牌定位升級為“高校數字化人才培養合作夥伴”,致力於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化應用人才和數字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打造數字化人才培養體係的操作係統。
剛剛過去的 2020 年充滿不確定性,但是唯一的確定性在哪?數字化的重塑。
後疫情時代,數字化人才有多熱?根據脈脈《中國數字化人才現狀與展望2020》報告數據,疫情後市場對數字化人才的總體需求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91%,八成職場人認為任何崗位均需具備數字化能力,然而當前數字化人才隻占整體白領人群的 4.6%。
01.質量+速度並驅,數字化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求各崗位的人才具備一係列新的數字化能力。慧科集團合夥人、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博士表示,未來企業的人才都需要具備機器商,即善於將數字化能力融合入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慧科研究院 2020 教育科技融合趨勢前瞻發布會上,陳瀅博士以“Digitalent 數字化人才”為主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他基於對未來 2-3 年教育行業發展趨勢的洞察,發布了五大趨勢,其中一點談到“能力捷徑——快速敏捷的能力形成”。
他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來自於人。人才能力的形成需要企業根據戰略進行持續(時間)地推動(外力)。
在經典物理學中動量公式動量 = 質量 X 速度 (p = mv),這個公式本質上表述作用於物體上的外力在時間上產生的累積效應,這一概念同樣很好地闡釋了當前社會對數字化人才能力培養的要求,即在保證內容“質量”的基礎之上,同樣要提升能力建設速度,去滿足科技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對人才能力“衝量”要求。
這同時體現在企業和高校對於人才的要求。對於企業而言,因為市場需求倒逼,希望職場員工能迅速掌握數字化技能,對於學校來說,也迫切需要專業課程體係與產業接軌,希望盡快跟上企業的發展節奏,精準輸送人才。
02.慧科品牌定位升級為“高校數字化人才培養合作夥伴”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響應國家號召,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急需人才,以慧科沉澱的產教融合經驗幫助高校完善人才培養體係,慧科集團共同創始人、CEO 嶽喜偉在 2020 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上宣布,慧科集團品牌定位正式升級為“高校數字化人才培養合作夥伴”。
數字化人才,是指具備較高信息素養,有效掌握數字化相關專業能力,並將這種能力不可或缺地應用於工作場景的相關人才。根據數字化能力要求差異,應用場景的不同,可將數字化人才分為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化應用人才、數字化專業人才。
數字化管理人才:具備數字化思維,善於利用數字化帶領團隊推進企業數字化變革的企業管理者。
數字化應用人才:基於不同業務場景,善於利用新技術手段提高業務效率和價值的人才。
數字化專業人才:專業數字化技術崗位,聚焦數字化基礎設施打造。
03.各個專業都需要擁抱數字化
IT 谘詢公司 Gartner 指出,技能的缺乏正威脅著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技術能力已不再僅僅集中在 IT 部門,而應該滲入到各個組織功能與業務體係中,並與軟性技能相結合,共同促成數字化轉型的成功。
根據脈脈《中國數字化人才現狀與展望 2020》報告,產品和運營崗位是與業務場景最緊密相關的崗位,因此也成為對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化應用人才需求最多的崗位類型。大量與銷售崗位相關數字化管理人才與應用人才需求出現,說明數字化相關能力,如運用數據挖掘分析來提升營銷效果、數字營銷的普遍采用及營銷自動化工具的運用、智能化管理客戶關係與銷售流程等,已成為銷售市場類職位從一線到管理層的重要技能。
各行業各崗位對於數字化人才的需求同時在高校得到反映。陳瀅博士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全國高校校企協同創新育人高峰論壇上表示,現在不僅工程學科,商科、文科甚至藝術管理專業,都在討論數字化穿透所帶來的影響和人才培養。
04.打造數字化人才培養體係的操作係統
在科技和教育的賽跑中,教育遠遠落後於科技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培養的人無法滿足未來新的場景。
人工智能發生了什麼,區塊鏈發生了什麼,金融科技發生了什麼?這些跟上層的學校的教育有關係嗎?好像很遠,又好像很近。遠是因為學校拿不到一線的數據和資源;近是因為學校培養的人才要進入到這些新場景。
所以,我們需要打造新的產教融合平台去培養數字化人才。
陳瀅博士用計算機的操作係統來比喻這個新的平台,計算機的操作係統能夠把各種設備和資源進行融合,提供一個統一的平台來支撐上層的應用。新的產教融合平台也是如此,需要對行業和企業資源進行非常高度和專業的整合,包括數據、案例、工具和人才需求等,對其進行分析、能力的解構,然後要進行新一代的教學研究。
怎樣把這些行業資源賦能到高校,從而建立一個創新的教學與實踐模式的平台?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用數字化平台和工具來進行從底層到上層的支撐,這裏麵是一個循環,需要不斷地迭代。
05.打造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場景化模式
打造數字化人才培養體係的操作係統後還要做什麼?就像我們有了手機,有了操作係統後,就需要裝應用。這裏講的應用是什麼?是各種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新場景,例如工作坊、訓練營、雲實驗、大賽等都是支撐數字化人才培養場景的模式。
在產教融合的實踐中,慧科探索出企業創新訓練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最佳場景模式。訓練營圍繞前沿科技與信息產業,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在融合產業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實例分析,實境訓練、實戰檢驗的“三實”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戰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在這種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以真實的企業項目進行全流程實操,製定目標,搭建團隊,分工協作,公開答辯,後期複盤等,在這個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加深對專業和未來工作崗位的理解,掌握麵向未來職業所缺的“軟實力”。
06.靈鹿實驗平台助力高校數字化人才培養
慧科緊跟前沿科技和產業需求,早就開展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並得到《人民日報》的多次關注和報道。慧科 CEO 嶽喜偉表示,“過去十年中,慧科進行了 4 次融資,這些所有的融資,都投入在數字技術支撐平台和培養體係的研發上”。
十年磨一劍,基於踐行產教融合 10 年的深厚經驗和技術基礎,慧科把沉澱下來的數據、案例和資源凝煉成慧科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平台——靈鹿實驗平台。作為數字科技與教學運營的結晶,慧科靈鹿實驗平台以數字技術賦能產教融合,深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物聯、集成電路、金融科技、新設計、新媒體營銷等十大方向,積澱產業實踐精華,助力區域數字產業人才供給。目前,慧科與全國高校合作的基於靈鹿實驗平台的企業創新訓練營已累計舉辦 300 多場,參與學生 18000 多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