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鄉村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推動教育公平、助力鄉村振興。8月14日,桂林信息科技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組織“情係三江”社會實踐團前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區丹洲鎮紅路村開展誌願服務活動,桂林信息科技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院長韓桂明、黨委書記梁自珍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常樟平、覃灩鴻、周莉、蔣建、楊蕾老師前來指導。
抵達紅路村後,實踐團迅速融入當地,精心策劃並啟動了“七彩假期興趣課程班”。這一創新舉措旨在打破傳統教育界限,為當地孩子帶來一場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暑假盛宴。課程班涵蓋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科技製作及素質拓展等多個方麵,全方麵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求。
圖為實踐團與紅路村村委合影
在德育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進行主題為“預防學生欺淩”、“預防性侵”、“預防溺水”、“禁毒”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通過PPT講解、遊戲互動等方式,結合未成年人典型案件進行講解,教育引領孩子們自覺遵守法律、提高自我保護、防範不法侵害的能力。
圖為“防溺水課堂”孩子們積極發言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孩子進行“禁毒”課程
智育課堂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科學奇旅。從主持口才到靜電現象,從煙霧空氣炮到不會灑的水再到變色實驗,每節課程都充滿了探索與驚喜,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到實踐中領略了科學的魅力,點亮了智慧的火花。
圖為孩子們正在上“主持人口才課”
圖為實踐團與孩子們共同完成磨擦起靜電並吸起小紙屑
圖為實踐團進行“煙霧空氣炮”課程
圖為實踐團演示“不會灑的水”小實驗
圖為孩子們動手參與“變色實驗”
在美育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通過DIY鑽石畫、卡通塗色石膏和DIY粘土相框畫等創意活動,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場色彩斑斕的藝術盛宴,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美的力量,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收獲快樂與成就感。
圖為孩子們動手DIY鑽石畫
圖為孩子們塗色卡通石膏娃娃
圖為孩子與老師DIY粘土相框畫
圖為孩子與他們的DIY粘土相框畫作品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實踐團還充分發揮電子工程學院的專業優勢,為孩子開設了科技製作課程。在實踐團成員的指導下,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小台燈,不僅點亮了他們的夢想,也點燃了他們對科技的熱愛與追求。
勞育中,孩子們麵對“扯不開的書”挑戰,學會了耐心和協作;體育場上,趣味橫生的遊戲讓歡聲笑語不斷,增強了體質與團隊的精神;在素質拓展中,齊聲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更是激發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和集體榮譽感。這一係列活動,全方位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麵發展。
圖為勞育課堂“扯不開的書”
圖為體育課上孩子與實踐團成員一起玩遊戲
圖為素質拓展課上孩子高歌齊唱《我和我的祖國》
此外,實踐團不僅在課堂上傾囊相授,更是利用課堂外與家長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同時,實踐團與紅路村村委舉辦了電子工程學院&廣東毅達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愛心牽手,讓溫暖傳遞”圖書捐贈儀式,將一批精心挑選的圖書贈予紅路村村委,為鄉村孩子搭建一座知識的橋梁,為紅路村帶來了知識與文化的滋養。
圖為實踐團老師們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的重要性
圖為捐書儀式
實踐團還創新性地以畫為媒,用色彩為鄉村振興賦能添色。他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繪畫活動,動手在表演台牆上繪製鄉村振興牆畫,並在紅路村黨群服務中心的表演台的台階上繪製侗族特色的人物,紅黃藍三原色在畫布上交織碰撞,勾勒出一幅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村畫卷,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
圖為實踐團繪製表演台台階牆畫
圖為實踐團繪製鄉村振興畫
此次電子工程學院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紅路村的誌願服務活動,不僅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了知識與快樂,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他們用色彩描繪青春、用激情點燃夢想、用奉獻書寫人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未來,桂林信息科技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將繼續秉承“服務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通訊員:彭博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