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以“嘉庚精神”為紐帶 做好來華留學工作
2022-09-07 11:05
神州學人
作者: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廈門大學、集美學村等均由其創辦,“嘉庚精神”是福建省廈門市的寶貴財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誌,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鬥,共圓民族複興之夢。為深入貫徹落實回信精神,在廈門市委統戰部的支持下,集美學校委員會、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自2017年起設立“陳嘉庚獎學金”,主要用於資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華裔留學生來廈學習深造。5年來,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和集美大學等7所招生院校(簡稱“院校聯盟”)共招收來自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越南、老撾、斯裏蘭卡共10個“海絲”沿線國家1100餘名華裔留學生,累計發放“陳嘉庚獎學金”10592萬元。
  截至2022年6月,院校聯盟共有在讀陳嘉庚獎學金生(以下簡稱“獎學金生”)493人,如何做好獎學金生的教育培養工作,引導獎學金生傳承弘揚“嘉庚精神”,立誌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中華文化使者,積極投身於“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獎學金生教育培養工作的現實意義
  從國家層麵看,深化開展“嘉庚精神”的學習傳承,有助於健全海外統戰工作機製,奮力推動形成統籌有序、協同有力的海外統戰工作新格局,感召和團結廣大留學生更多地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來。
  從地區層麵看,推動“嘉庚精神”弘揚傳播,可以在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強化廈門鷺島的“嘉庚”名片效應,推動廈門作為“海絲”支點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廈門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從個人層麵看,探究建立獎學金生傳承“嘉庚精神”的可實施路徑,可促進獎學金生對中國加強了解,增進他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幫助他們早日成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二、獎學金生教育培養現狀
(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院校聯盟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專班,製定完善《獎學金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專人做好獎學金生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各院校借助今日校園APP、微信群等技術手段全員摸排、化整為零、詳細掌握獎學金生的健康狀況和位置流動等信息,建立健康管理台賬。院校聯盟努力做好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支持。廈門大學發布《致廣大師生的心理支持指南》(雙語),開通校內心理支持熱線,利用電子郵箱和“廈大心理谘詢與教育中心”“廈大陽光”微信公眾號提供谘詢服務;華僑大學打造《生命關懷與心理健康》抗疫專題雲課程,為獎學金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在線心理谘詢服務,緩解學生緊張焦慮情緒。院校聯盟利用各種方式做好網絡宣傳引導。華僑大學推出“戰疫行動”係列宣傳推文,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及海外校友、學生參與防控誌願服務的先進事跡,開展“感知中國?我們的抗疫故事”征文活動,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疫情期間中國政府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的積極貢獻;集美大學組織留校的獎學金生和外籍教師錄製拍攝《我在中國很好!》微視頻,向世界展示中國抗疫的經驗和成果,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高校思政網等主流媒體轉載。
(二)做好學習生活幫扶
  疫情期間,時任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廈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毅恭先後到各聯盟院校調研,慰問在校的獎學金生,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叮囑他們做好自我防護,在校安心學習生活。各院校聯盟按照“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總體要求開展網絡課堂教學,並努力為獎學金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院校聯盟在生活方麵,建立一對一跟蹤機製,為每位獎學金生做好服務;舉辦新生“雲端”見麵會,幫助新生解決學習生活困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組織境內學子為滯留在海外的獎學金生、特別是從未來校的獎學金生提供溫暖幫扶,給予他們生活指導。華僑大學認真梳理在校、滯留在海外及即將畢業的獎學金生的不同需求,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專項幫扶,確保在校學生安心學習、在海外學生健康安全、畢業生順利畢業;廈門大學努力做好在海外的獎學金生的安撫解釋工作,及時更新入境相關政策;集美大學製定“一對一”幫扶實施方案,通過錄音、電子資料等方式,幫助無法返校的獎學金生開展自學。
(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院校聯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增進獎學金生對中國優秀曆史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認同感。廈門大學開設《中國概況》必修課,組織獎學金生赴陝西省開展“追尋嘉庚先生足跡,探訪中國革命聖地,感知中華民族文化”主題實踐活動,讓獎學金生真切領悟“延安精神”;廈門理工學院組織獎學金生體驗陶藝、參觀玉石博物館、體驗玉石打磨、學習中國歌曲等係列的文化體驗活動,幫助獎學金生了解中國文化;集美大學開設《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概況》等中國國情文化課程,並開展中華傳統節日體驗、國際美食文化節等線上活動;華僑大學開展“‘聽見匠心——我愛集美’尋訪‘非遺’傳承人”研習活動,在尋訪過程中讓同學們感受非遺傳承人的匠心技藝,感受中國“非遺”魅力。
(四)推進“嘉庚精神”教育
  院校聯盟邀請資深學者和專家錄製“嘉庚精神”慕課,打造“嘉庚精神”精品課程,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廈門大學開設《嘉庚精神與華僑華人史》,集美大學開設《陳嘉庚精神》,廈門理工學院開設《嘉庚精神與一帶一路》等課程,華僑大學編印《學習傳承嘉庚精神》圖文冊。院校聯盟集合各類資源開展活動,推進“嘉庚精神”教育。陳嘉庚教育基金會組織獎學金生參加清明節祭掃嘉庚陵墓活動,開展“嘉庚風·中華情”華裔留學生看集美活動,舉辦“嘉庚·印象——留學生眼中的嘉庚先生”攝影比賽和“嘉庚精神伴我行”征文比賽,引導留學生感悟“嘉庚精神”內涵;院校聯盟組織全體獎學金生集體收看央視《國家榮光之華僑旗幟陳嘉庚》紀錄片,連續兩年舉辦“書寫戰‘疫’故事,弘揚‘嘉庚精神’”“我眼中的中國”等主題征文比賽,讓獎學金生感受陳嘉庚的愛國情懷與民族大義,促進獎學金生更好地學習和傳承“嘉庚精神”。
三、獎學金生教育培養工作麵臨的挑戰
  1.部分學生存在掛科情況。調查發現,部分理工科獎學金生因語言、學科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難以適應課堂教學,存在掛科情況,掛科科目主要集中在“高等數學”“高等代數”“離散數學”等基礎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部分同學的“麵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係統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存在掛科情況。
  2.部分課程受疫情影響。疫情期間,學校實行線上教學,但因設備和網絡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部分實踐類專業教學無法按時啟動。
  3.參與活動積極性有待加強。聯盟院校雖然都將學習傳承“嘉庚精神”納入學生的培養計劃,但沒有專門的師資隊伍,無法達到更好的“嘉庚精神”育人效果。特別是疫情暴發以來,相關活動隻能以線上方式進行,走訪參觀、實地考察等形式的活動處於停滯狀態,演講比賽、主題征文等活動互動性較弱,獎學金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4.獎學金生與中國學生交流的頻率較低。調查發現,2017、2018級獎學金生對學校、集美、廈門乃至中國的了解較為深入,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但2019、2020級獎學金生與中國學生的交流較少。
四、做好獎學金生教育培養工作的路徑
  1.做好獎學金生的健康管理工作。院校聯盟應關注獎學金生的健康情況,督促學生堅持每日健康打卡和報告製度,通過學生信息係統比對、學院排查、定位打卡等途徑,全覆蓋排查獎學金生情況,動態更新“一對一”工作台賬。
  2.做好幫扶工作。院校聯盟要關注獎學金生學習情況,對於學習不適應,成績較差的學生,納入“學長”計劃,安排高年級學長線上進行“一對一”重點幫扶,確保獎學金生安心學習、順利畢業。
  3.加強“嘉庚精神”教育。聯盟院校要建立獎學金生“嘉庚精神”教育工作隊伍,統籌謀劃獎學金生的“嘉庚精神”教育,促進教育活動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4.加強獎學金生同輩交流。聯盟院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獎學金生與中國學生交流,降低獎學金生的陌生感,增強他們學習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的信心和勇氣。
  5.樹立優秀典型。聯盟院校要選拔樹立在學術科研、科技創新、社團工作、誌願服務等方麵表現突出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人。
  (作者係華僑大學外國留學生發展中心副主任本文係福建省教育工委課題“嘉庚精神服務海外華裔新生代工作研究——以廈門7校陳嘉庚獎學金生教育培養為例”[JAT21049]階段性成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