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積極“看冬奧”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還記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小號手男孩朱德恩嗎?2月16日,北京南山滑雪場,他再次吹響了小號。但這次是在外國留學生安東尼的鏡頭前演奏。安東尼在“看中國·看冬奧”的活動中,深入挖掘著小號手的故事,也記錄著他對北京冬奧會的了解和喜愛。與此同時,留學生黃宇晟和樸動現,也分別通過他們的鏡頭“看冬奧”,通過創作紀錄短片,呈現他們對於“綠色冬奧”的理解和冬奧會上的幕後誌願者群體。
什麼是“看中國·看冬奧”?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項目“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迄今已成功舉辦11屆,是對外傳播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來自五大洲91國74所海外高校804名外國大學生參與該項目,落地中國26省區市37所國內高校,1400餘名中國大學生參與其中,中外教師近400人次參與授課與教學指導;共完成779部包括20多語種的紀錄片,獲138個國際性獎項。
2022春節伊始,承托項目優勢,“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增設“看中國·看冬奧”單元,希望抓住這一契機,立足對外傳播大局,以“和平、團結、進步”為核心敘事,突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和“一起向未來”的口號,通過外國青年向世界展現中國的“風華·風尚·風光”,補充北京冬奧會對外傳播敘事。
目前,三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正在參與“看冬奧”,他們分別是安東尼(尼日利亞)、黃宇晟(韓國)和樸動現(韓國)。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創作世界,去看看冬奧故事。
奇妙的音樂之旅
導演:安東尼 Ovie Obebe(尼日利亞)
製片人:郭欣煒 Henry
尼日利亞青年導演安東尼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講述冬奧會開幕式小號手朱德恩的背後故事。安東尼深入祖孫三代“小號世家”,記錄朱德恩小朋友精彩演出背後和睦有愛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以及祖孫三輩對音樂的理解和堅持,為熱愛音樂的家庭提供諸多哲思。在絢麗舞台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恩恩與弟弟典典一起玩奧特曼卡片、畫畫、拚樂高、彈鋼琴……平凡普通的生活也同樣精彩鮮亮。他們在冰雪中與馳騁在賽場的奧運健兒們一起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一起向未來。
“我其實之前也沒有那麼會關注冬奧會的話題。不過這次冬奧會開幕式的時候,我記住有一個小朋友在吹小號。當時我想的是他能站在那個舞台吹小號,代表所有的年輕人站在這個舞台,帶來未來的希望,太了不起了。小朋友能有這麼寶貴的機會,站在習主席的麵前吹小號,太了不起了。”安東尼用了兩個“了不起”來解釋他的創作靈感,“從我的角度來想,他雖然有了這樣的機會,但還是一個小朋友。所以我拍的是恩恩作為一個普通小朋友的生活,比如他喜歡畫畫,有時候會在網上搜索一些飛機,然後自己畫出來。我還記錄了他跟爸爸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常生活,我想把這三代人放在一起,講述他們的故事。”
本次“看中國·看冬奧”活動,給了安東尼導演一次奇妙的旅程。安東尼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在與恩恩家庭初次見麵的時候,安東尼第一眼就看到恩恩家的非洲鼓,然後馬上演奏起來,恩恩也自然加入了演奏,吹起了小號,兩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其樂融融,甚至都不用熱場,兩人就直接通過音樂進入到一個深層次的交流狀態。
恩恩的爸爸朱光是我國著名小號演奏家,爺爺朱堯洲是新中國第一代小號演奏家,奶奶商澄宋是中國著名鋼琴家,這個“音樂世家”不僅為恩恩提供了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也為恩恩提供了幸福快樂的成長環境,這給安東尼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製片人郭欣煒回憶起拍攝過程中的溫暖:“情人節的時候,我們非常榮幸地跟恩恩爸爸媽媽在一起,感覺整天都在吃‘狗糧’,因為恩恩的爸爸媽媽都在互相‘捧’對方,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和讚美。我覺得這個不僅是夫妻之間,更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一個東西,這種能量是需要大家去學習的,同時也給恩恩和典典塑造了一個很好的性格基礎。”因為安東尼不吃肉,中午恩恩媽媽張雅楠還做了豐盛的素餐來款待。
在拍攝中,安東尼也將鏡頭對準了恩恩的弟弟典典。“很多人去采訪恩恩的時候,他們隻注重恩恩,一般不會去拍老二。典典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朋友,他非常活潑,非常有能量。他是恩恩的力量,有人敢‘欺負’恩恩,典典就出現了。兩人關係非常要好,老大離不開老二,老二也離不開老大。他們倆一起玩,一起睡覺,做什麼都是在一起的。”
通過音樂,安東尼與恩恩家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我希望他們健康,這個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然後無論他們做什麼我都希望能成功,我希望他們心裏的願望都能實現。”安東尼深情祝願道。
五行與五環的奇特連結
導演:黃宇晟HWANG WOO SEUNG(韓國)
製片人:楊爾康Yang Erkang
紀錄片從冬奧會開幕式點火儀式中的小火炬引入本屆冬奧會的低碳綠色主題,並將奧運五環引申到中國傳統五行——“金、木、水、火、土”,通過專家采訪等形式探究這五者在冬奧會中的環保體現,進而延伸到整個中國的環保舉措與成就,讓觀眾通過韓國導演黃宇晟的視角看到中國在環保方麵所做的努力。
2008年的大火炬給無數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的民眾在幾百米外都能看到鳥巢上熊熊燃燒的聖火。但15年過去,同是張藝謀導演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大火炬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火炬的“微火”,這不僅是一次美學革新,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低碳、綠色的環保理念。這個細節深深打動了主創團隊,一個講述冬奧環保故事、中國環保故事的想法由此萌生。
“與2008年我看夏季奧運會的時候相比,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更加強大、越來越好的感覺更加強烈了。本來我想做有關開幕式技術方麵的片子,就科學技術方麵進行采訪。但是我後來看到一個新聞報道說今年冬奧會火炬采取‘微火’形式是出於對低碳和環境保護的考慮,而這正是我所感興趣的議題。我希望我的紀錄片可以引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導演黃宇晟是“看中國”的老朋友,這次參與“看中國·看冬奧”,已經是他第四次參與“看中國”項目。去年他拍攝的片子《共感》,贏得了“金目獎”二等獎的亮眼成績。“大部分韓國人都應該感興趣五行的,我也聽說過中國古代有關五行的研究。我就從五行突然聯想到冬奧會的五環,而且它們的顏色也差不多。我準備將五行和五環連接起來,談談環保問題。”黃宇晟將“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為礦業、森林、水、能源、煤炭、土壤,以此作為線索,來探究這“五行”與冬奧會的關係,再延展到中國在這些領域所做的努力。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監王誌鷗談到他的團隊從19年開始就為冬奧會的“雪花”做準備,曾數次遭遇瓶頸,但仍然通過不懈努力克服了困難。幕後工作的艱辛和默默付出觸動了黃宇晟:“很多人不知道他們這三年間的情況,我覺得應該被人關注,應該非常感謝他們。”與之相呼應的是,黃宇晟團隊也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礙,時間限製、溝通不暢,尤其是在采訪對象的聯係問題上。“此次製作時間緊任務重,其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與采訪對象聯係和溝通的挑戰。因為之前對環保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層麵,此次我們需要分別聯係采訪五位環保專家,這就要求我們做大量的功課,找到每個領域的相關專家,並針對他們的研究領域查閱資料、設計采訪提綱。”製片人楊爾康說。在聯係采訪對象時,計劃聯係的5位專家,最終隻能聯係到2位,拍攝工作一度陷入停滯。於是黃宇晟團隊決定向“看中國”項目的老師求助。老師們不遺餘力地積極溝通,最終黃會林先生幫忙聯係到了北師大環境學院分黨委書記沈珍瑤和水科學研究院院長程紅光,之後的采訪聯係工作便順利進行了。“拍攝停滯了一天,當然我們也沒有浪費那一天的時間,還是去抓拍了一些這種空鏡。”楊爾康補充道。積極溝通、通力配合的精神始終貫穿在“看中國·看冬奧”的項目中。
從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到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15年間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15年裏,從政府到大眾都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中國也取得了諸多值得自豪的環保成就。這次拍攝也給了黃宇晟繼續創作的動力:“如果以後有機會,我想拍一個環保相關的紀錄片,也想創作一個劇本。”
“幕後的幕後”誌願者
導演:樸動現 PARK DONGHYUN(韓國)
製片人:嶽天舒 Rachel
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在歡樂祥和的春節氣氛中開始了,而在校園裏,為冬奧會準備的誌願者們卻因為冬奧與防疫的必要性隻能留在學校。在這個群體中,有為保障誌願者生活工作的誌願者的存在。韓國導演樸動現通過與“誌願者的誌願者”這一特殊且不可或缺但又並不易受到關注的群體的接觸,感受在春節、防疫與冬奧三個特殊節點交叉的背景下他們工作與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觀察他們又是如何在枯燥繁雜的工作中自得其樂的。
樸動現第一天來到誌願者辦公室的時候,就感覺到一種舒適的氛圍。在和誌願者們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不管是和人交流還是工作,誌願者們都在用一個更關心別人的態度、坦誠的狀態去完成,而這正是舒適氛圍的由來。“我在最開始的時候覺得我的進入像一個陌生人的闖入,但很快,他們在第二天就和我熟悉起來,也和我聊了很多好玩的事情,這讓我覺得非常驚訝。”
在看到冬奧會的紀錄片之後,樸動現對幕後誌願者群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與他想象中的枯燥、辛苦、無趣不同,冬奧會的青年誌願者的工作、生活狀態都非常積極,可以從工作中自發地尋找樂趣。即便是取物資這樣機械的工作,他們也很快樂。“這個工作聽起來就感覺好像是我去幫著取快遞、買東西,但我在跟拍的時候,發現他們會蹦蹦跳跳地去取,回來後他們也會開心地去把這些東西發放給同學們,我經常會在拍攝時看著看著就笑出來。”
與其他組不同的是,導演樸動現選取的主要拍攝對象嶽天舒,同時也擔當了製片人的角色。“天舒既是我的製片人,給了我很多幫助,同時也是我所拍攝的主要對象。不管是作為製片人也好,還是作為拍攝對象也好,她都向我展示了真實而坦誠的一麵。”
對於嶽天舒來說,四五天的拍攝過程也是一個和工作小組更加深入感受和交流的機會。在一次采訪中,嶽天舒和標兵朋友們坐在一起,在隨意的聊天狀態中,每個人都講述了不一樣的心路曆程,但是有著共通的主題,那就是朋友之間的關注、理解、包容和愛。
這次聊天給主人公嶽天舒帶來了不小的改變:“那天拍攝結束之後,我其實情緒波動非常大。因為在跟她們深入交流之後,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如此值得。雖然她們可以登台,而我不能,但是在一次次的深入交流之後,在我一次次見證她們的不斷成長、努力、進步之後,我能感覺得到我的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付出都是通過她們最終完美的呈現印證的,這是一種雙向的、不被辜負的狀態。這也讓我之前工作上的一些迷茫、一些我曾經覺得委屈的事情都消失了,我完完全全地和自己和解了。這次拍攝之後,當我再次麵對我的工作時,完完全全就是200%的投入和享受。”
指導教師說
喻溟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紀錄片導演
我們的每一位留學生導演,不僅找到了自己與冬奧會的關聯,更是找到了與主人公的“連接”,並且找到適合的方式來表達。這三部作品不管是從選題到表現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對紀錄片來說很重要,也很期待這幾個作品。隨著他們選題的深入和對主人公的拍攝,作為帶隊老師,我與冬奧也產生了更強的“連接”。
還有一個“連接”就是整個“看中國”團隊的連接。我第一次參加這個項目,又由於冬奧的時效性項目提前啟動,但我幾乎不需要適應的過程就融入進去了。每位老師的配合推動都使得項目進展比想象順利,中間也遇到一些困難,但老師們都在想辦法迅速解決問題。特別令人感動的是,“看中國”項目創始人黃會林先生每次都第一時間各方聯絡,把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某一組的導演因為聯係不到主人公想要放棄選題的時候,黃先生在夜裏11點仍幫忙聯係,挽救了這個珍貴的選題。
所以,留學生導演和製片人之間,他們與我之間,還有整個團隊的“連接”,使得我們“看中國·看冬奧”能順利的進行。
項目主管說
法蘇恬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後,2022年“看中國·看冬奧”項目主管
“看冬奧”其實是“看中國·看北京”的一部分,基於冬奧的特殊的時間起點,“看北京”也提前了,這種提前其實對外國青年導演、中方製片、拍攝對象以及很多幕後的工作人員來說,都是很有挑戰性的。冬奧跟春節時間重疊,所以所有為這個項目付出努力的人都放棄了自己的春節,加班加點,甚至暫時放下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學業來投入到這項目中,所以我們非常能體諒大家的辛苦和不容易,也非常的感動,感謝大家。
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但這次給我的感覺還是非常新鮮。因為每個外國導演與中國製片人的性格、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去拍攝的故事選擇的角度不同,所以最後呈現的影片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個影片其實都是外國青年導演自己本國的文化、自己個人的成長經曆、個人的喜好與中國的家庭、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文化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其實是有感情基礎的,是我們外國青年和中方製片與中國的采訪對象在拍攝和交流過程中的情感的融合、緊密合作的融合,所以這種融合也是非常自然、非常愉快的融合。基於這種融合,我們也相信我們一定可以“一起向未來”!
接下來的冬殘奧會同樣精彩,值得期待。奧運會的火炬仍然散發著光芒,誌願者也依舊堅定地站在各自的崗位上。
冬奧會為全球青年的對話提供了新機會、新視野,“看中國”也十年如一日地秉承對話精神,為全球青年的交流不懈努力。“看中國”誠摯邀請更多的留學生朋友加入到“看冬奧”的實踐中來,加入到“看中國”的實踐中來。關注冬奧,關注“看中國”,也是在關注全球的文化交流與青年溝通。
今年,“看中國·外國青年計劃”主項目會在“風華·風尚·風光(People, Society, Nature)”的主題下開展,如期與大家見麵:在東西南北中7省市開展“在華外國青年看中國”項目,同時在國內外同時實施“影響世界的中國元素——稻米”項目,並計劃在今年夏天邀請曾經參與“看中國”的導演來華重聚。
“一起向未來”,冬奧會的口號精神會繼續延續,我們永遠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路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