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與闔家歡樂的中秋節相遇,我們有緣在皮山農場度過這特殊的節日!感謝我的團隊戰友們和研究生……”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塔裏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教授吳翠雲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不僅僅是吳翠雲,這個長假,塔大植物科學學院多位專家教授在農場過了一個難忘的雙節。
師徒接續發力助脫貧
“果樹栽培和管理有很強的時間節點,錯過了就會影響到果農的收成。”國慶中秋雙節,57歲的王新建沒有休息,而是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五團,為3個連隊的少數民族果農做技術培訓。
塔大植物科學學院教授王新建從上世紀50年代一進校就和科技服務結緣了。說起科技扶貧的話題,他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那時候,我的老師閆春雨帶著我們去農村開展科技服務,指導貧困老百姓種果樹。”
堅持5年後,塔大師生硬是把12萬畝果園打造成了高產園,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閆春雨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王新建。作為他的學生,王新建接過了科技扶貧的接力棒,一幹就是30多年。
和王新建一樣,吳翠雲也記不得有多少次沒在家過節了。作為學校科技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的帶頭人,除了給學生上好課,另一件讓她心心念念的大事就是科技服務農牧民。吳翠雲的課表和別人的不一樣,周五和周一都沒有課,這是她特意要求的。她長期在兵團第十四師皮山農場和224團開展科技服務,去一趟,開車需要9個小時。“我周五早上出發,晚上趕到服務地點,周六周日忙完科技服務,周一返回學校,這樣就不耽誤給學生上課了。”
如今,吳翠雲的徒弟林敏娟等一批教師,又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幾代師徒接續發力科技服務和脫貧攻堅,一代接著一代幹,源源不斷地把技術送到老百姓手中。
在最需要的地方建基地
“我們完全可以就近建學生實踐基地。因為師生邁出校門,一腳就踏進了棉田和果園。”塔裏木大學黨委書記趙光輝說,“但我們沒有這樣想,而是選擇把學生實踐基地建在脫貧攻堅一線,建在最貧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田野當課堂,特色實習實踐助力脫貧,這是塔大植物科學學院的特色。南疆是我國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植物科學學院將農業生產一線作為教師實踐教學課堂、學生助農扶貧的“考場”。
考慮到和田地區和第十四師偏遠鄉村連隊農業技術人才極度匱乏,植物科學學院在洛浦縣和皮山農場、47團、225團設立了4個實習基地。根據基層實際需要,安排相應專業在關鍵農時開展畢業生產實習。
教授張銳告訴記者,學院把園藝專業夏冬兩季的實習都安排成修剪實習,讓學生進到果園剪枝,一邊實習,一邊為果農脫貧提供幫助。
碩士研究生武鵬雨讀本科時就經常和老師張銳到基地參加實習,幫助果農修剪。“在這樣的實習基地裏,既能得到鍛煉,又能和果農打成一片,為他們脫貧提供支持,實現雙贏。”
除實踐教學向貧困地區傾斜之外,植物科學學院黨委還組織開展支農幫扶社會實踐活動,以農民需要什麼、不會什麼、期待什麼為導向,提供“田間課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植物科學學院通過校內實驗站課程實習和校外基地生產實習,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將實踐教學學分占比提高到35.4%,實現了學生既助力脫貧攻堅,又提高動手能力的目標。
脫貧摘帽不脫幫扶
2016年到2018年,植物科學學院教授高山掛職和田縣科技副縣長,抓脫貧工作。他圍繞林果業提質增效,紮實推進設施蔬菜高效栽培,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
完成掛職任務後,高山和植物科學學院並沒有與和田縣斷了聯係,而是持續進行幫扶。2019年和田縣摘掉了貧困縣帽子,但學院仍然繼續開展科技服務,致力於該縣可持續發展,不斷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力量。
脫貧摘帽不脫幫扶,塔大植物科學學院為斬斷南疆貧困村的窮根,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有效銜接這個關鍵點上持續發力。
扶貧必扶智。學院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堅持向喀什、和田和第十四師等偏遠貧困地區定期派出專業教師掛職擔任科技副縣長,進行為期3年的科技扶貧,至今已累計22人次,其中耿濤、楊明超、閆誌順等掛職期滿後主動留任服務,800多名誌願服務南疆的畢業生留在基層。
趙光輝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塔裏木大學將南疆分成和田與第十四師、喀什克州與第三師、阿克蘇與第一師三個片區,分類施策、精準發力、長期幫扶,形成本地化技術力量,實現脫貧到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性轉變。
日前,塔裏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獲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趙光輝說,植物科學學院是學校開展脫貧攻堅服務的一個典型,塔大始終堅持紮根南疆大地辦教育,用胡楊精神育人,培養了一批批紮根邊疆、獻身邊疆的有用之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