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以黨建扶貧強誌、以產業扶貧強技、以社會扶貧強效、以教育扶貧強智,助力湖北省建始縣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黨建扶貧強誌,鑄魂領航夯實基層攻堅堡壘。壓實責任鏈條,建立校黨委全麵負責、學院黨委和機關黨組織具體落實的定點扶貧工作責任製。學校黨委和建始縣縣委共同編製定點扶貧“八年規劃”,建立聯席會議工作機製,繪好“作戰圖”,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持續係統開展各項扶貧工作。完善組織體係,開展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配強“主心骨”。2018年以來,學校31個基層黨組織與建始縣25個未脫貧的村黨支部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實現村村有學校基層黨組織對接幫扶、人人有學校黨員結對幫扶,確保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貧困學生和傷殘人員黨員結對幫扶“五個全覆蓋”。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壯大“生力軍”。學校先後選派優秀黨政幹部、骨幹教師33人次,在建始縣副縣長、駐村第一書記、重點產業發展顧問、團委副書記和湖北省博士服務團等崗位上奉獻智慧力量。先後有420餘名黨員教師赴建始縣開展調研實踐,用真情和實幹助推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以產業扶貧強技,精準發力賦予脫貧持久動能。堅持技術可行與經濟可行相統一。立足建始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實施“圍繞一個特色產業,組建一支教授團隊,設立一個攻關項目,支持一家龍頭企業,帶動一批專業合作社,帶領一方百姓脫貧致富”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校縣雙方共同組織技術力量,培育和打造了魔芋、景陽雞、獼猴桃、高山蔬菜等11個覆蓋麵廣的特色產業。堅持問題驅動與科技引領相統一。針對製約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問題,設立產業攻關項目,組建科技服務團隊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引進與更新,聯合產業龍頭企業實施技術集成與示範。2013年以來,學校組建科技服務團隊42支,設立產業攻關項目53個,投入項目經費1114萬元,服務龍頭企業21家、專業合作社258個,有效解決了景陽雞疫病、獼猴桃潰瘍病等製約產業發展的頑疾。堅持短期見效與持續受益相統一。注重以龍頭企業培育帶動專業合作社,以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人口,樹立產業品牌,提升產業效益和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將產業發展受益麵覆蓋更多貧困人口。
以社會扶貧強效,多方協同突顯脫貧幫扶實效。注重文化扶貧提檔升級,充分挖掘建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經濟價值,開展係列扶貧產業品牌形象設計,將特色文化融入科技扶貧產業。參與傳統村落、民族村寨、農業遺跡等保護開發,助力鄉村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推廣不斷提升建始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注重消費扶貧增值賦能,與建始縣合作組織農特產品暨“六個一”品牌展銷會,開展農特產品進超市、進食堂、進福利、進後勤、進專設門店的“五進促銷”工作。堅持質量為上,不斷拓寬當地農特產品銷路,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廣泛動員校友等社會力量到建始縣投資興業,幫助引進3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探索“金融+科技”扶貧模式,牽手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當地企業緩解燃眉之急。搭建“學校+地方+企業”愛心橋,組織企業認購援建項目,助力當地基礎設施條件改善。
以教育扶貧強智,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施“甘露工程”,培育一批基礎教育骨幹教師。實施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選派“本禹誌願服務隊”研究生誌願者8批共35人,8年不間斷在官店鎮摩峰小學開展支教工作。舉辦鄉村教師培訓班,組織100餘名小學校長、骨幹教師來校參加培訓,實現縣鄉村小學全覆蓋。實施“活泉工程”,培育一批高水平管理和技術人才。整合學校、社會教育資源,建立特色產業試驗示範培訓基地43個,依托產業扶貧項目,開展科技服務4900餘次;依托各類培訓平台,為建始縣培訓管理幹部、農技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等2.1萬餘人次。編製《建始獼猴桃實用栽培技術》等實用技術手冊20餘種,累計發放10餘萬冊。實施“春風工程”,組織科技團隊42支、博士服務團7批、科技特派員31人次、“三區”科技人才計劃50人次,赴建始縣接續開展科技服務。充分調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家力量,組建“與崗位科學家同行”誌願服務團,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科技谘詢、產業調研、生產指導,探索打造“崗位科學家+學生誌願者+產業基地”的教育扶貧新模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