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學習,拓寬了職業方向,改變了我的一生。”美旦增久美說。2010年她到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創業培訓、職業意識養成等一係列課程的學習,在校期間就開了自己的小店,畢業後又創辦了3家公司,形成了以食品、餐飲、特產融合的西藏旅遊品牌,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
職業教育是教育扶貧的排頭兵,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近年來,江蘇職業院校立足“賦能”,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在技能培訓、產業發展上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
協作辦學,阻斷代際貧困
扶貧先扶智。2017年以來,江蘇麵向大理州、普洱市開展中職兜底招生行動、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計劃等相關工作。江蘇共安排了11所優質中職學校參與兜底招生,三年累計招收滇西建檔立卡“兩後生”2700餘人。
“如果不是國家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走出大山。”2017級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大理籍學生李紅斌說。2019年11月,李紅斌首次代表學校參加無錫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汽車噴塗項目第二名。2020年1月,他又在省賽中獲得一等獎,李紅斌也因此被推薦到江蘇理工學院學習師範類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我希望畢業後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職校教師,讓跟多的學生走出大山。”李紅斌說。
“職業教育扶智的關鍵在扶誌。”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季玲莉說,“職教扶貧要讓學生有目標、有動力、有內涵,要讓他們追求工匠精神”。
除了在雲南滇西地區兜底招生,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等3所學校承擔新疆內地中職班招生與人才培養任務,累計畢業生人數1859人;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等7所院校承擔西藏內地中職班任務,累計畢業生總計1828人。
在實際辦學中,江蘇職業院校不僅負責學生培養,還通過資源共享、提升教師水平等方式幫助對口扶貧地區提升辦學質量。“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表示,在助力脫貧攻堅的曆史進程中,江蘇將按照“西部職業教育所需,江蘇職業教育所能”的原則,共享職業教育先進理念,共同打造職業教育優質育人平台。
2017年4月,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合作意向,開設了汽修專業寧夏班。為了讓寧夏班的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該校提前主動聯合校內汽修專業合作企業常州中天汽車集團,共同商討製定交流生的課程安排。
“寧夏民族職院交流生具有專業理論基礎薄弱、專業實踐缺乏、學風淳樸、求知欲強等特點”該校黨委書記王光文介紹,學校針對這些學生特點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重新編排,所有專業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方式教學,教學任務選用企業的實際工作案例為載體,外聘4S店維修技師現場教學,實訓課程直接開在企業,讓學生直接在崗位上學習和實踐。
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已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近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製作的《我的家鄉我代言》電子商務直播課程第一季最後一期課程在央視平台正式開播。
“開展電商直播培訓,是助推農民以技能就業、以技能脫貧的非常好的方式和抓手,更是職業院校共擔技能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使命擔當。”該校商學院院長孫君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疫情加速客流線上化,相比其他行業,直播電商行業人才需求逆勢猛增,是職業院校商學院轉型的重要契機。
經過精心策劃,該校從電商直播應必備的人、貨、場三要素著手,係統設計了第一季共5期課程,累計吸引11萬網友參與。“直麵助農需求,開展直播電商課程與培訓,讓職業院校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有了新的呈現方式,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孫君說。
培養一批區域產業結構亟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重要體現。
來自甘肅平涼靈台縣的郭金偉,在江蘇學習期間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創業培訓課程上受到啟發,立誌要將東部發達地區的攝影理念和技術帶回家鄉,畢業後返回家鄉從事婚紗攝影工作,目前帶動5人就業,在當地小有名氣。“我們不僅在江蘇學習期間有著各自創業補貼和優惠政策,返鄉創業之後,學校的還會提供各自創業指導谘詢,在公司開創期間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幫助。”
在江蘇的職業院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為來自西部的貧困學子提供創新創業技能和平台,已經成為常態。雪鷹通航是江蘇省重點產業援藏項目,2016年由江蘇若爾通用航空發展集團聯合拉薩布達拉文旅集團組建而成。為幫助涉藏州縣解決通用航空本土化人才緊缺難題,適應通航產業需求,江蘇主動承擔起學員的學曆教育,讓學員以學徒身份直接上機進行飛行訓練,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完成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
“能夠當一名飛行員,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來自拉薩的加措,是西藏雪鷹通航培養出的首批藏族民用直升機飛行員之一,“現在我每月收入有1萬多元,可以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目前,加措等8位藏族學員已取得直升機駕駛執照並在雪鷹通航就職。作為職業適應力突出的現代通航人才,填補了藏區的通航產業技能人才空白。
校地合作,促進就業創業
產業發展是徹底擺脫貧困的動力源泉。在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一個“旬石路”微景觀設計中心,陳列著許多以石頭為元素的工藝作品。這些石頭名叫旬石,產自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在當地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
在扶貧調研中,學校發現,旬石是工藝品加工的優良材料。2020年1月,陝西省旬陽縣高新區,常州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聯合打造蘇陝扶貧協作項目——“旬石路”,由在校學生對旬陽當地豐富的土石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將設計圖發送至陝西,陝西的農民根據圖樣加工出來,形成“多肉、綠植、花瓶、煙灰缸、奇石擺件、大型山水”為主打的係列微景觀產品,再通過電商平台進行銷售,極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
“采用線上電商、線下實體相結合,運用新媒體宣傳、設計、銷售,搭建專業‘一條龍’對應模式介入,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業發展平台,又能為當地政府緩解百姓就業壓力,提高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該校校長介紹說,項目啟動前當地農戶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每一款產品都能賣到幾十到上百元不等,幫助當地農戶每人每月增收2000到4000元,預計三年內將與1000戶農民簽訂協議,保障每戶每年增收8萬元,切實搭建一條致富“旬石路”。
在江蘇,像“旬石路”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一麵通過職業教育為貧困地區人員進行技術賦能、文化賦能,另一麵讓在校學生直接麵向市場、客戶,進行實踐教學,江蘇探索出了一道“點石成金”的職業教育扶貧雙贏之路。
在常州工程學院,學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開辟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新空間。學校與電凱實業(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智慧植物工廠協同創新中心”,將我國西北部地區多餘用電就地轉化為當地缺口量較大的牧草。目前植物工廠項目已經在新疆、寧夏、內蒙古、陝西、黑龍江、北京等地穩步推進。
“堅持以促進本地就業為導向,深入調研受援方的人文、教育、產業、社會等各領域基礎,精準把脈,探尋受援方的最大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製定出緊密貼合區域發展的幫扶內容。”省教育廳職教處副處長徐慶表示,江蘇將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紮實走高質量產業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