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全國人大代表邱勇:發展高質量教育 鑄就民族複興基石
2021-03-11 13:46
求是網

發展高質量教育 鑄就民族複興基石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兩會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共鳴。就此,求是網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強調,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您是如何理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的?

  邱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是錨定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目標的關鍵舉措,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環節,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事業的價值導向,為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提供了堅實保證。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要以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為前提。辦學方向和辦學質量是教育的兩個根本性問題。辦學方向是引領,解決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辦學質量是保證,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隻有堅持正確辦學方向、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才會得到充分體現,教育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鑄就堅強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指明了方向。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將立德樹人貫穿融入教育體係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麵;必須深深紮根中國大地,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必須全麵深化教育改革,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必須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必須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核心追求。

  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是孕育和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國家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是高質量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關鍵在於增強高等教育的創新供給能力,不斷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不斷貢獻高質量創新成果,不斷推動高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可以說,沒有強大的高等教育,就沒有國家高水平自立自強。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各類人才。請您結合清華大學的實踐,談談如何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人才?

  邱勇:清華大學致力於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使學生具備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寬厚基礎、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全麵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

  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清華大學紮實推進綜合改革,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提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底色,建立完善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專融合的本科教育體係。成立通識教育實驗區新雅書院,實施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實施強基計劃,建立書院製、導師製。建立通識教育課程體係,提升通識課程質量。開設本科生必修課“寫作與溝通”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恢複不會遊泳不能畢業的老校規,傳承弘揚“體魄與人格並重”的體育傳統。成立語言教學中心,增設第二外語課程,增強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設立標杆課,評選精品課,將“三位一體”要求落實在教育教學各環節,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多樣成長。

  提出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實施博士生“申請—審核”製,建立學科交叉培養機製,加強博士生國際化培養。推進“讓學術更學術、讓專業更專業”的研究生分類培養,全麵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健全以博士生為主體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體係,推動建設具有清華特色和時代風格的高水平專業學位項目。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黨和國家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去年,清華大學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全麵梳理總結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召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今年2月,學校製定發布了《清華大學關於在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幹意見》,強調以服務黨和國家戰略需要和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為導向,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係。以學生成長為本,以能力提升為要,建立本研貫通培養新模式。強調科研實踐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科研平台也是人才培養平台,注重發揮科教融合育人優勢。強調研究生要在關注現實、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成長成才,著力完善產教融合育人機製。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請您談談教師在高質量的教育中的作用。

  邱勇: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清華大學一直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之後,學校召開全校人才工作會議,確立人才強校戰略為新百年發展的核心戰略,把教師隊伍人事製度改革作為突破口,率先邁出綜合改革中最困難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人事製度改革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提升教師標準,教師引進評聘的學術標準要與學科建設目標相統一,積極延攬海內外頂尖人才,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教學也是學術。一流大學必須彙聚一流學者,一流學者必須上講台。學校規定教研係列教師必須有40%的工作量投入教學,把講授一門本科生課程作為長聘教師的基本要求,鼓勵長聘教師擔任本科生班主任。縮短師生距離,營造有溫度的教育。2017年學校推出了“開放交流時間”製度,教師每周安排並公布固定時間接待學生自由谘詢,讓學生有充足的機會與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學術大師麵對麵交流。好老師一定執著於教書育人。學校積極創造一切條件鼓勵教師潛心教書育人,設立“新百年教學成就獎”和“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讓熱愛教書育人的老師站在舞台中央,享有最高的榮譽和最大的尊重。

  高素質教師隊伍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組成的,好老師彰顯了一個學校的教師風範。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實現教師教學培訓全覆蓋,加強教師的傳幫帶。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學校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常抓不懈,對師德失範和學術不端“零容忍”。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您對總書記這一指示是怎樣理解的?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清華大學在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方麵做了哪些探索、有哪些好的經驗?

  邱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跟社會發展現實結合起來善用“大思政課”的重要論述,為我們進一步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基本遵循。

  清華大學高度重視基於慕課的混合式教學,2016年以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台edx,是目前國內僅有的登陸國際平台的中國思政課,選課國別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到2020年7月,清華大學開設的思政課慕課在國內外各類慕課平台的學習總人數已突破118萬人次。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清華4門思政課慕課被教育部選中,登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

  學校從2011年開始舉辦“清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學生作品展”,出版《信仰·信念·信心——清華學子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成果叢書》,有4門思政課程被評為國家在線開放精品課程,2門課獲得首屆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學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服務社會。鼓勵教師立足學校、輻射社會,開展了多主題、多形式的理論輔導和宣講活動。4年來開展了近千場宣講活動,覆蓋20萬餘人次。2019年在全國首創beplay体育手机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項目,著力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複合型人才和大beplay体育手机思政課一體化人才的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學校注重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思政課緊密集合,特別是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提升思政工作實效。在疫情期間,積極構築雲端陣地,在線上講黨課、過組織生活,將疫情防控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切實轉化為“四個自信”。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按地市成立11個學生臨時黨支部。廣泛開展誌願服務,3300餘名誌願者參與北京市核酸檢測數據錄入、醫護工作者子女輔導、社區防疫等誌願服務中。

  求是網:《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您對此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邱勇: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國家崛起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意味著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四個麵向”,推進科研創新體係建設;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人才培養和學術水平全麵提升;要探索建立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新模式和現代大學製度,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一流大學要在關乎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始終肩負傳承文化的使命,始終是人類的精神家園。

  探索分類建設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迫切要求。在新發展階段中,實施分類建設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特色發展。分類建設包括分類支持、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對於部分高水平大學,應該進一步擴大自主建設權限。對於區域特征或領域特色突出的高校,應支持建立麵向社會、麵向需求的發展模式。必須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方式,進一步激發不同大學和不同學科的活力。

  求是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清華大學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方麵做了哪些探索?

  邱勇: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和民族興旺的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當前,世界正在經曆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構。人類曆史上的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引發世界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的轉移,並重塑世界格局。當前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民族複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重大曆史機遇麵前,我們要自強奮進、勇攀高峰,矢誌不移推進自主創新。

  清華大學秉持“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自2016年全麵啟動科研體製機製改革,堅持尊重學術權力、強化問題導向、促進開放合作、建設創新文化。加大在量子計算、腦科學等基礎前沿領域,以及重型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人工智能、車聯網等重要領域的科研部署。把加強學科交叉作為提升學校創新能力的重大舉措,成立了一批跨學科交叉科研機構。完善學術評價製度,克服“五唯”傾向,倡導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強化學術共同體的意識,形成優良的學術文化。2014年至2019年,清華大學作為第一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61項,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在低維量子物理、結構生物學、密碼學、類腦計算芯片、量子計算、高性能計算、先進核能等領域取得一係列全球引領性成果。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對清華大學的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給予充分肯定。學校迅速組織了18支科研突擊隊,在檢測技術、抗體藥物、疫苗等方麵夜以繼日加快研發,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今年2月24日,學校出台《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和發展大學創新體係的若幹意見》,以服務國家、服務育人、文化引領、學術引領為原則,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加強有組織科研,加快技術攻關;堅持“又紅又專、全麵發展”特色,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提升育人成效和質量;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堅持正確導向,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激勵師生堅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學術追求,實現更多領域重大原創突破和引領。清華大學將加快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學創新體係,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努力成為服務國家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大學隻有在服務國家的偉大進程中才能成就一流的高度。當前,中國高等教育處在最好的發展時期。高等教育最好的發展時期就是提升辦學質量、辦學水平的最好時期,是服務國家發展並作出重要貢獻的最好時期,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引領作用的最好時期。大學要持續推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堅定辦學自信和辦學定力,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為實現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