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通過‘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了更多基礎研究人才,不斷夯實其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接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鬆代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
在我國基礎研究創新體係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高鬆代表介紹,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傳統悠久、根基深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學科布局比較早、比較完善,多數大學有很好的學術傳承,學科體係比較成熟完備,是國家基礎研究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的主要來源。二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天然優勢和資源條件。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般是多學科、多院係的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綜合優勢為推動專業間、學科間,以及科教、產教方麵的交叉融合,創造了天然的有利條件。
高鬆代表說,回顧世界科技史,同樣也會發現,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直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基石之一,“因為高校輸出人才、輸出思想、輸出技術,概括起來是輸出創新”。
高鬆代表表示,我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擁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研究支撐性平台和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並產出了一係列重要的基礎研究成果,基礎研究主力軍的角色不斷強化。“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預示著新挑戰,在‘兩個大局’的戰略要求下,應高度重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麵的主力軍角色和功能,更大程度、更大深度地發揮其在基礎研究方麵的重要帶動作用。”
高鬆代表建議,加大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投入,完善長期化、穩定性的基礎研究投入機製。高等院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主要是生均撥款,用於科研的常態化經費來源則隻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其在整個辦學經費中的占比較低。隨著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能力的不斷提高,這項業務費的投入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在現有的“存量”經費支持機製方麵,應當利用好“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投入渠道,盡快研究增加投入的科學標準,加大這項業務費的投入規模和力度,充分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圍繞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進行自主選題研究,充分鼓勵從“0到1”的原創性探索、關鍵技術的基礎科學問題攻關研究、“冷門”基礎方向以及國際科技合作等。
高鬆代表建議,實施“以人為本”資助模式,建立傑出科學家和基礎研究領域優秀青年人才的長期支持計劃。這是在常態化長期性投入機製上做“增量”文章,建立新的針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的政策渠道。“以人為本”是投入目標的調整,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機製,從“投項目”逐漸轉變為“投人才”,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性攻關研究,讓科學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另外,對於“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101計劃”等基礎學科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亟須大幅增加生均撥款,係統優化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條件,夯實和提升我國基礎研究人才的“基本盤”等。
高鬆代表說,麵對新任務新要求,作為主力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更要主動擔當作為。“主力軍挺進主戰場,深刻認識自身優勢和條件,深入領會新形勢下的使命要求,充滿自信地擔當起主力軍角色,用行動和作為在科技文明史上書寫非凡貢獻。”(記者 吳春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