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性、全局性工程。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為國家強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原創技術策源地支撐和價值引領。黨中央已經在戰略層麵對教育強國作了重點部署,我們該如何推進教育強國戰略?
第一,教育強國必須有一批能自主培養一流人才的高校。大學要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要追求普遍成才,讓每名學子具有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特質。更重要的是,考慮到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考慮到科技發展的高速度與高競爭,如何進行體製機製創新,自主培養一流的卓越拔尖創新人才迫在眉睫,是重中之重。
要加強情懷與信仰教育。“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對於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下大力氣思考如何能夠提升信仰教育的效果。必須保證一支足夠數量的、信仰堅定的、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要保證他們的定期培訓、良好待遇以及發展通道。一定要提高馬院教師的待遇和科研費用,充分發揮馬院教師的教育功能。進一步推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科學研究、專業實踐的深度融合,實現思政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要大力深化卓越人才培養體製機製改革。聚焦“四個麵向”,優化資源配置,在挖掘拔尖人才、設立卓越創新班、選編優質教材、實行“多導師製”、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麵多點發力,培養一流人才。積極探索“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後”貫通培養,建設跨學段、跨學科課程體係,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核心素質教育。探索在一流學科或者A類學科實行科研經費博士自主招生權賦予機製。擴大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麵,推動“區域+行業產業+大學”跨係統協同育人,形成更加緊密的人才協同培養共同體。
第二,教育強國必須有一批可產出一流創新成果的高校。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是應用基礎研究的生力軍,是原創技術的策源地。
在基礎研究方麵,要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圍繞國家戰略所需和國際科學前沿,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探索構建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多元投入機製、評價激勵機製和支撐保障體係。加大基礎研究穩定性經費投入,支持優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長。特別要提倡基礎研究的獨立性和長周期評估,尊重科學家對科研的主導權與創新靈感,營造潛心研究的創新生態。
在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麵,必須強調“大需求+大平台+大團隊+多學科”的有組織科研。要強化大學與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機構、領軍企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各個創新主體優勢互補,從人類重大需求和生產實際中發現、凝練、解決關鍵核心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建立健全適應有組織科研的管理、運行、人員聘用、評價方式、科研成果評價機製等。
第三,教育強國必須有一批一流師資隊伍完備的高校。一流大學要把構建一流教師隊伍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
要多方籌措資源,多元引進聘用,超常規延攬世界頂尖人才。要探索一流師資選拔辦法,完善未來大師和戰略科學家發現、培養、激勵機製。要營造允許偏科類大師誕生與發展的環境,製定特殊政策,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對於人才“潛力股”的青年人才,要大膽引進;對於勇闖科研“無人區”的人才,要敢於支持。要提升吸引卓越人才“回流”的能力,提供事業發展、生活需要全方位支持,形成“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
第四,教育強國必須有一批可開展一流國際合作的高校。對外開放、融合共通,高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要瞄準未來教育共同體建設,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主動融入高水平高等教育組織與聯盟,推動全球範圍內的盟盟合作。要完善全球合作布局,以我為主、兼收並蓄,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科技人文交流。要聚焦關係人類共同命運的主題,深入推進國際協同創新。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立群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19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