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韓傑才:全麵強化高校有組織科研 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4-01-18 13:22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摘 要]強化高校有組織科研,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高校練就“科技自立”之功、掌握“科技自強”之道、打通“科技賦能”之路。要重點突破關鍵核心,組織大項目攻關;建強科研“頭鏈”,以“人才特區”模式支持基礎研究;建強“第一資源”,以超常規路徑培育引領性拔尖人才。

[關鍵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組織科研;基礎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當前,大國科技競爭日趨激烈,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自立自強這條“必經路”,誰就能掌握戰略主動、占領發展先機。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方位、戰略路徑,在擔當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使命中,探索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高校有組織科研創新變革之路。

始終錨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方位

  當前,我國邁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迫切需要我們把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方位,以強大的戰略自信實現後發崛起、國富民強。

1.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奮鬥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麵分析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態勢,深入研判國內外發展形勢,從目標牽引,到動力機製,再到道路選擇,對我國科技創新工作作出了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

  在目標牽引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目標。這深刻揭示了大國博弈背後的主戰場是科技競爭,為我們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擘畫了宏偉戰略藍圖。

  在動力機製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特征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強調“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指出“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深刻揭示出科技創新是實現我國新時代發展動力變革的關鍵所在,作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重大論斷。

  在道路選擇上,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曆史發展規律、時代發展潮流、中國曆史方位,深刻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並著眼統籌國內大局,作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製,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的全麵部署;著眼統籌國際大局,作出“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的戰略判斷,作出“要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的戰略部署,揭示了全球視野下走好自主創新之路的辯證統一之道。

 2.全球三大中心轉移趨勢為我們帶來空前機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部署,彰顯了對近代以來全球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中心同構的規律洞悉和科學把握。

  從曆史演進維度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先後經曆四次轉移,從16世紀的意大利,到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的英國,到18世紀的法國,到19世紀的德國,再到20世紀的美國,不同形態的高等教育,吸引和培育著引領世界科學前沿和文明潮流的頂尖人才,推動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發生轉移,先後形成三次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德國洪堡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並重塑了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形成了“百年易主”的大致趨勢,為我們把握曆史機遇、實現崛起超越提供了重要曆史參考。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未來世界三大中心可能會形成“多中心並存、綜合中心與學科專業中心並舉”的格局,同時,我國科技創新動能正在加速釋放。在《自然》發布的2023年度自然指數榜單中,我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自然科學領域期刊榜單第一,中國科學院連續10年位居全球科研機構綜合排名第一,6家中國機構位居全球前10強。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排名達到全球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大國地位牢固確立。我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機遇空前、底氣空前。

3.世界科技強國崛起之路為我們提供了重要啟示

  環視世界科技強國,雖然其崛起的具體時代背景和現實基礎各有不同,但其崛起之路都蘊含著以國家為主導、推動構建國家有組織科研體係的豐富戰略智慧和有效實踐經驗,為我們搶抓機遇實現整體突破提供了重要借鑒。

  從科研力量統籌維度看,各國普遍以國家政策為牽引,強化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機整合。例如,美國於1945年發布科研政策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建立起了美國政府資助科研的機製,形成了以政府、科研機構、大學、私營企業和慈善機構等為主體的科研創新共同體,極大促進了美國在基礎核物理、先進能源係統、計算機、醫療設備製造等領域的發展,也由此奠定美國全球科技霸主的地位。德國通過充分發揮國家在立法、規劃、管理和監督方麵的職能,建立起了由高等院校、國立和非營利性科研組織、企業研究機構和提供技術轉移等相關服務的中介組織等共同構成的結構完整、分工明確、協調一致的科技創新體係,使德國科技創新能力保持在世界前列。

  從科研鏈條優化維度看,各國普遍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大力強化科研鏈條“頭鏈”布局。例如,美國於2020年發布《無盡的前沿:未來75年的科學》報告,提出通過改革國家科學基金會、增設技術與創新部門、強化對十大關鍵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投入,將自1945年以來建立起的“由純粹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同“麵向國家戰略和技術運用轉化的基礎研究”相結合,更加凸顯大國博弈的戰略導向。

牢牢把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路徑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一項宏大的係統工程,需要係統把握“怎麼自立”“何以自強”“如何賦能”三個關鍵命題,以使科技創新的“底盤”更穩、“能力”更強、“貢獻”更突出,這就需要我們牢牢把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路徑。

 1.練就“科技自立”之功

  自立,就是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維護自身安全。解決好科技自立問題,必須從底層安全邏輯出發,掌握源頭創新;從發展安全邏輯出發,掌握關鍵核心;從係統安全邏輯出發,掌握自主體係。

  掌握源頭創新。要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主要科技強國推進基礎研究的理念變化、戰略變化、行動變化趨勢,堅持將戰略導向的體係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統籌推進,探索構建宏觀目標導向下的“自由探索模式”,推動形成既能有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又能充分激發科學家自主探索潛能的基礎研究發展生態,全麵係統掌控新一輪科技革命賦能產業革命的科技創新“底層邏輯代碼”。

  掌握關鍵核心。要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強國漸次崛起曆程中關鍵核心技術主動權攻守“易主”的曆史發展規律,在全球科技競爭的“博弈場”中,保持戰略清醒、強化戰略謀劃、增強戰略定力,實事求是、以我為主選準事關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敢於善於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聚力攻堅,重點突破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掌握自主體係。要深刻認識試圖通過“跟跑”來反超製勝的戰略被動、巨大代價和空前難度,緊扣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布局,聚焦解答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沉下心來係統全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科技創新體係,牢牢掌握我們自身的科技創新重大命題研判權、重大路徑製定權、重大成果裁判權,切實把發展主動權全麵掌握在自己手上。

2.掌握“科技自強”之道

  自強,就是要通過艱苦奮鬥實現由弱變強,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好科技自強問題,必須從內部力量組織邏輯出發,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從外部力量統籌邏輯出發,建強全球科技治理能力;從鍛造持久發展動力邏輯出發,建強人才“第一資源”。

  建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我們要深刻把握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在構建國家有組織科研體係中,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發掘、組織、布局、使用所形成的有效經驗和關鍵教訓,以係統思維把準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在內的各類戰略科技力量的角色定位、主攻方向、協同機製,探索大國博弈背景下的資源整合模式、力量建強模式、攻關協同模式,以係統增能鍛造具有強大戰略競爭力和戰略威懾力的國家創新生態係統。

  建強全球科技治理能力。我們要牢牢把握“全麵開放”和“自主創新”的辯證關係,牢牢把握增強科技創新“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辯證關係,發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引領優勢,發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國外交優勢,在探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關鍵基礎平台技術互融互通、全球科技智力資源有序流動等方麵形成一套全球科技治理的係統方略,在全球科技秩序迎來重構的“窗口期”,加快推動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建強人才“第一資源”。我們要牢牢把握曆次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人才培養、遷移、彙聚規律,深入研究人才在推動科技強國崛起中的作用發揮機製,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趨勢,對共性關鍵技術進行係統超前研判,全麵強化對人才培養方向的精準化布局、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顛覆式變革,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能夠引領科技未來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3.打通“科技賦能”之路

  賦能,就是要把科技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科技創新生態的良性循環。縱觀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曆史,那些真正從科學中心發展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在推動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模式。解決好科技賦能問題,必須從體製機製層麵出發,破除障礙藩籬;從實施路徑層麵出發,打通鏈條通道;從提升效能層麵出發,強化共性關鍵技術賦能。

  破除障礙藩籬。我國科技體製改革大致經曆了四個主要階段:從1985年至1994年打破原有計劃體製,推動科技服務經濟建設;到1995年至2005年深入推動市場化改革;到2006年至2015年推進和完善國家創新體係;再到2015年之後構建麵向創新驅動的新型科技體製和推動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現代化。麵向新征程,我們要遵循科技發展底層規律,把穩方向、乘勢再上,破除一切製約科技創新轉化的思想障礙和製度藩籬,一以貫之、層層遞進推動各類前沿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打通鏈條通道。我們要深刻把握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資本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的客觀規律,通過係統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深度貫通,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機器人、大飛機、軌道交通等我國重點產業鏈加速發展中,探索持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中國模式,以關鍵領域的有效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全局實現結構有效調整、動能順利轉換。

  強化共性關鍵技術賦能。我們要深刻把握蒸汽革命、電力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等曆次產業革命中共性關鍵技術賦能產業發展的規律,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地位,將人工智能作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全麵推進數智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做優做大做強我國數字經濟,以並跑、領跑之勢把握時代先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迸發強大新動能。

 奮力探索高校有組織科研的創新變革之路

  構建國家有組織科研體係,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有研究者通過考察各國創新生態係統發展曆史,提出了國家有組織科研體係的“三階段”模式,無論是自發市場行為階段、強勢政府行為階段,還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創新自由階段,核心都是政府同創新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之間係統互動機製的迭代升級。作為國家有組織科研體係的子係統,高校有組織科研體係必須站位全局,精準定位自身角色,在“大體係”中謀劃好“小係統”,使高校科技創新效能充分迸發。本文以哈爾濱工業大學推進有組織科研實踐為例,重點闡釋對高校有組織科研的創新變革的思考和探索。

 1.突破關鍵核心:以航天“兩總製”組織大項目攻關

  “兩總製”是我國航天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總結凝練出的科研攻關模式,是指在科研攻關中同時設立負責技術抓總工作的總師和負責統籌管理工作的總指揮,以此實現重大項目的高效運轉。同樣,高校在開展大項目攻關中,不僅需要科學素養深厚、攻關能力突出的科研“攻堅手”,也需要熟悉科技創新規律和科技管理規律、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管理“多麵手”。哈工大借鑒航天“兩總製”科技攻關模式,總結凝練學校自身大項目攻關經驗,探索形成一套符合學校人才隊伍結構特征和發展模式的“兩總製”大項目攻關模式,將校內技術攻關特別突出的人才隊伍與善於組織管理的人才隊伍組織起來,協同相關優勢力量,打造了一批具備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攻關能力強的戰略大項目攻關團隊,形成了“大師+團隊”的大兵團作戰體係,創造了以“實現從原始理論、實驗驗證到整機裝備全鏈條突破”的新體製雷達攻關和“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跨越式發展”的空間機械臂攻關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之重器攻關戰例,實現了一大批國際國內“首次”“第一”。

 2.建強科研“頭鏈”:以“人才特區”模式支持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作為科技創新的基石,其成果非一朝一夕就能產生,這需要我們以“人才特區”的“熱待遇”讓科研人才坐穩“冷板凳”,真正使其沉下心來、潛心治學,在基礎研究攻關中啃下“硬骨頭”、拿下“攔路虎”。哈工大聚焦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等基礎科學領域,先後實施理學強盛計劃、“0-1”原創探索研究支持計劃等,成立了一批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建立了一批領軍人才成長特區,在資源配套、經費支持、引人進人等方麵給予政策傾斜,通過每年投入穩定科研經費、開辟人員聘任和研究生招生特殊通道、配套頂尖儀器設備等各類超常規創新舉措,鼓勵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潛心攀登。以黃誌偉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在這一“特區”模式下快速成長,取得了一批原創性、引領性科研成果,並相繼在《自然》《科學》《細胞》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3.建強“第一資源”:以超常規路徑培育引領性拔尖人才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就必須培養一大批能夠引領未來科技革命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哈工大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未來人才培養提出的需求,聚焦如何塑造青年人才的“引領性”素養這個核心問題,堅持在縱向上強“貫通”,深入實施本研一體化貫通培養,“量身定製”培養方案,探索創新本科綜合設計(論文)答辯申請製、博士研究生招生優秀生源“快響行動”等係列舉措,加速構建與彈性學製配套的教育教學管理機製,助力引領性拔尖創新人才加速成長。堅持在橫向上強“融通”,全麵實施“1+1+X”傑出人才培養方案,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創新模式,推動課程與項目“雙驅互融”、大學與產業“嵌套互融”,以高品質的“融合菜”,支持學生自主選擇成才方向、自行定製培養路徑。在此基礎上,在本科階段聚焦未來革命性顛覆性技術人才需求,打造了全國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在研究生階段聚焦行業產業“卡脖子”難題,打造了全國首批卓越工程師學院,以這兩個“人才培養示範區”為全校全麵鋪開改革“打樣”,推動全方位突破培養資源“圈層”,全麵提升人才培養資源供給效能。

  【作者韓傑才: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原載2023年第23期《中國高等教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4-01-15 09:05
SRC-779654313 2024-01-12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