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方位展現教育係統麵向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回答“強國建設,教育何為”這一時代重大命題,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的指導下,beplay2網頁登錄推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走好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教育強國建設’係列訪談”活動,彙聚獨家視角,分享真知灼見。
近日,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博導、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援疆)馮用軍接受了beplay2網頁登錄的專訪,就教育高質量發展、高校學科調整、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大學生就業等問題分享了他的觀點和思考。
馮用軍教授接受beplay2網頁登錄專訪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多元化的標準體係
beplay2網頁登錄:高質量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明確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那麼,您如何理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什麼樣的教育才是高質量的教育呢?
馮用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要通過教育強國建設,實現國家整體的高質量發展,對於作為龍頭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認為,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看:
第一是要能夠非常好地滿足黨和國家的戰略需要。第二是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於教育、科技、人才、社會服務等方麵的前瞻性需求。第三,我們還要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滿足整個人類發展的需要。我覺得這三個維度是衡量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
如果再把“高質量”具體細化,視角就更多了。比如,從高等教育的治理來看,現代化的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內在要求和保障。而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定位來看,我們的大學和學院,一定要做到科學分類、精準定位,找到自己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導向。我認為高質量是一個宏觀的、戰略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標準,它可以幫助每個學校找到自己的發展目標。高等教育要實現跨越式、內涵式的特色發展,就要讓各種類型、各種層次、各種性質的高校,走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
比如像清華北大這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它高質量的標準和其他大學的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對於清華北大這類研究型大學,首先是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要去解決國家的“卡脖子”問題;對於應用型大學來說,如何促進區域或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是衡量它是否高質量的一個標準;而對於職業技術院校來說,高質量發展的標準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科教融彙的程度和質量,是怎樣去促進行業、企業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需要構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係,而不是一元化或唯一化。
beplay2網頁登錄:就是要去做分類和定位,了解自己是哪個類型,自己的特色是什麼。
馮用軍:對,這是前提和基礎。隻有把自己的辦學基礎都弄清楚了,你才能夠確定到2035年能實現怎樣的現代化,也才能為整個國家的高質量發展,為黨的下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好的支撐和服務。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援疆)馮用軍
學科調整:厘清主業,做好聚焦,促進交叉融合
beplay2網頁登錄:這剛好引出我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學科專業布局的優化調整。今年4月,教育部會同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各高校也都陸續有所行動。在學科調整方麵,如何穩妥、科學地落地,您有什麼建議和思考嗎?調整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馮用軍:首先,有一個大的戰略方針特別重要。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強調我們每一個係統、每一個單位,都要厘清自己的主責和主業。我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原來為什麼專業這麼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高校沒有搞清楚自己的主業主責。比如,師範大學的主業就是教師培養工作,就是要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良的師資。但是,過去這些年,很多優秀的師範院校卻忘了自己的主業,而是去大量地興辦一些非師範類的專業,導致自己學校的專業性和特色都淡化了。原來我們一看是師範大學,那這個學校的教育學、心理學之類的學科和專業應該是最強的,但現在很多師範大學,最強的學科和專業,不是教育學、心理學,而是一些非師範類專業,甚至還有一些師範大學,師範類專業的比例還在逐年削減。這跟我們黨和國家重視教師發展的總體戰略是相悖的。
資源是有限的,專業越多,資源越分散,這樣盲目增加專業的後果就是師範大學的師範性被大大削弱了,師範專業的發展受到掣肘,非師範專業也沒有發展好,師範大學變成了綜合性大學。因此,我認為,師範類大學的學科專業調整,要有步驟地、穩定地去掉一些非師範類專業的存量,逐步提升內涵發展,走高質量、有特色的教師教育發展道路。
師範類院校如此,財經、政法、醫藥、農業等具有行業特色的院校,也是如此。我認為,各高校可以組織召開全校範圍內的大討論,共同探討學校的發展方向,明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專業。截至目前,我國的普通高校已達3000多所,這麼多的學校,其中大部分並沒有絕對優勢或明顯優勢。那怎麼辦呢?我覺得除了清北等可以自主確定使用“雙一流”建設學科的高校之外,其他學校都可以考慮做“聚焦”。一是聚焦你的行業特色,比如你是農業院校,你的學科建設就要以農業為中心,向農業聚焦,與農民連接,向農村靠攏。二是聚焦社會需求,以服務社會為中心,學科建設向社會需求靠攏,向社會聚焦。比如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高校,河海大學,它的學科專業幾乎都與水有聯係,它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要研究水文化,法學專業也要研究水資源相關的法律問題。這樣一來,在學科專業上的調整方向就很清晰了——哪些專業與學校的行業特色、發展定位關係密切,就重點發展;哪些關係較小,甚至沒有關係,就逐步地、有計劃地壓縮它的招生規模,最終讓它退出學校的曆史舞台。
beplay2網頁登錄:這需要一個穩步推進的過程,不能削減得太快,太快了也要出問題。
馮用軍:對,太快的話,可能會產生很多方麵的問題。例如,對於大學來說,教師是基礎,尤其是優秀的名師。如果某些專業被迅速削減,那麼,這些老師的去向如何解決?他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還有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校友。校友對一個大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說,大學的影響力,最終是靠你培養出來的人,你的校友來決定的,有一流的校友才會有一流的大學,你培養出了一流的校友,一流校友會反哺你的學校。你如果快節奏地削減了一些專業,人家校友以後回母校了,專業沒有了。此外,優秀校友也可能對學校和專業的發展提供很大的支持。因此,我們學校在做出調整或削減專業的規劃時,盡量要通過公示等手段,征求一下這些專業的校友的意見和建議。
beplay2網頁登錄:就像您剛才提到的河海大學的案例,實際上,如果學校要打造其特色,比如河海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或者法律專業,雖然這些並非是它的優勢專業或主打專業,但當它們與學校的特色和核心專業相結合時,這些專業就可以不被削減。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交叉融合的思路,同時也是國家現在的導向,即我們要去做一些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這樣一來,既增加了新的專業方向,又解決了“減存量”的問題,也是對資源最有效的整合。
馮用軍:對,這樣整合後,學校有了新的建設目標,教師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校友還有歸屬感。
beplay2網頁登錄:實際上他原來的專業還是在的。
馮用軍:學科交叉融合很關鍵。從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趨勢來看,許多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即從0到1的突破階段,基本上都是在學術交叉領域實現的。例如醫藥化學、物理化學等等,包括人工智能,這些都是學科交叉的產物。202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通知,“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目前已經批準了“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兩個一級交叉學科。比如國家安全學這個學科,跟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密切關係,因為每一個學科都要建立國家總體安全觀。比如我們的教育學科,國家安全學裏設置了教育安全;再比如農學,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業與國家安全的關係不言而喻。
打通東中西部概念,吸引“孔雀西北飛”
beplay2網頁登錄:從學科交叉的角度,實際上也體現了教育在支撐整個國家戰略需求,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們的人才培養及科研成果最終都是要落到實踐中,去解決行業產業的現實需求,解決社會上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複雜和交叉的,不是單一學科就可以解決的。那麼,您如何看待高校在支撐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職責和定位?另外,在實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一目標時,東部高校和西部高校會有什麼不同嗎?
馮用軍:首先,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就是我們的高校一定要分類發展。比如研究型大學,主要瞄準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解決那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行業特色大學,主要解決行業內的關鍵技術問題。而應用型大學,主要是去解決社會各行各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需要。相比之下,它不是麵向全國的,也不是麵向全行業的,它的主要立足點是麵向區域,甚至是某一個行業內的比較具體的部門或環節。第四種是技術型大學,主要是麵向企業,著眼於具體應用型技術在企業裏的使用。所以每一所學校,對應著這4種類型,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了,那麼你該往哪個方向走,該幹什麼,就很清楚了。
此外,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打通東部、中部、西部這樣的概念,根據大學的類型來進行發展定位,而不是他們所在的區域。明確了這個方向,往後的路徑就非常清晰了。許多大學在發展初期之所以迷茫,就是因為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隻要解決了分類定位問題,從“十四五”到 2035年,甚至到2050年的發展規劃,都是很明確的。比如西安交大,它曾經經曆過一段下滑的時期,原因就是定位不明確。後來,學校動員全體教職員工,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的發展非常迅速。
像西安交大這樣,動員全體教職員工做調查、做大討論,這種做法是很值得借鑒的。黨中央國務院也一直在強調大型調查的重要性。按照“雙一流”建設的規劃,2026年到2027年,我們就要進行第三輪“雙一流”的遴選評價。今年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教育部在第二輪遴選時,對警示名單明確規定要在今年進行複查,如果還不能通過調查研究挖掘出自己的優勢特色,很可能會麵臨動態調整。
beplay2網頁登錄:我們這次論壇的一個重要議題是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由於曆史、地理等各方麵的原因,我們西部的高等教育發展確實也麵臨一些困境,在您看來,西部高校麵臨的相對比較共性的難點是什麼?有沒有什麼破局的思路?
馮用軍:好的。其實如果從民國時期開始算的話,我國現代化的高等教育曆史是很短的,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西部就先天不足。抗戰時期,我們西南地區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時由於政治原因,很多學校也遷到了重慶,後來有些學校就留在了重慶,這對高等教育的戰略布局有很大的影響,使得西南地區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一個重心。西北也是如此,在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之前,西北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也十分稀缺,很多省甚至沒有高等教育機構。在西北聯合大學解散之後,就留下了西工大、西北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大、西北政法等一大批的學校。實際上,我們陝師大也來源於國立西北大學,是從西北大學教育係發展起來的。
所以說整個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受到掣肘,第一個原因就是先天不足。第二個就是整個西部的經濟發展狀況相比東部還是要慢一些。大家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我們的大學在人才引進方麵,就會受到很多掣肘。
我們經常講,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平台留人,還有待遇留人,像我們西部高校,有西安交大的西遷精神,我們陝師大的西部紅燭精神,這些我們都要進一步發揚光大。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也在呼籲黨和國家對於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在預算投入、政策製定等方麵能夠有所傾斜。當然近十幾年來,黨和國家對西部高等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比如像“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一省一校”計劃,還有中西部的一些專項計劃等等,這些支持對於中西部高校實力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希望黨和國家能夠把這些好的政策延續下去。
此外,對於西部高校,我們還可以增加一些特殊的指標,或專項扶持項目。比如我們陝師大,在教育部的指導下成立了陝西教師發展研究院,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解決了中西部基礎教育教師的很多問題,比如學曆提升、知識更新、核心素養豐富、教師專業發展等等。
第三,我們西部的高校還要更主動,一定要擺脫傳統的“等靠要”的觀念,要跑步前進。經常到東部的高校去學習,到自己的主管部門去彙報,跟學校專業對口的企業去合作。咱們以前講“孔雀東南飛”,現在我們需要讓“孔雀”往西北、西南飛,為什麼?因為我們西北已經把“高樓”建好了,現在已經有“巢”了,就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措施去“引鳳”。現在,我們西部的很多大學在硬件設施上已經跟東部的大學差別不大了,那主要差別是什麼?就是理念、環境和平台這類軟性條件。所以我們的學校就要發揮主動性,主動去東部甚至到國外走一走、看一看。實際上,很多人都是願意來西部發展,願意來西部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比如像我也是本科在安徽,碩士在廣東,高訪在上海,博士在福建,博士後在北京,之前工作也在河北,全部是在東部,現在也來了西部。
beplay2網頁登錄:您是典型的“孔雀西北飛”了。
馮用軍:對,越是落後的地方,發展機會越多,發展空間也越大,我們有理想的青年人才、青年大學生如果願意到西北來,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石河子大學
大學生就業:爭取到西部去、到基層去
beplay2網頁登錄:這就說到了近幾年大家都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就業問題。今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再創曆史新高,而北京的研究生畢業人數也首超本科生。龐大的畢業生人數讓今年的就業形勢顯得更加嚴峻。您如何看待當下的就業形勢?您是否支持本科生繼續深造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
馮用軍: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覺得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古人講,“人無誌不立。”我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是高等教育大擴招後的第一屆畢業生,1999年入學,2003年畢業。實際上從那個時候起,我們的就業形勢就開始越來越嚴峻了。我從1999年入學之時,就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我當時的人生規劃就是本科畢業之後要去深造,然後再去工作。目標定下來之後,就知道人生的道路應該怎麼走,走到哪裏去。
第二,我們需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經不再局限於國內,而是可以麵向全球。我們需要更新或清晰自己的思想觀念,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從 2003 年喊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口號開始,我們發現實際上每年都是更難的就業季。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關鍵在於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我要說的第三點。
今年的畢業生有1100多萬,那我們是真的沒有工作崗位嗎?不是的,我們有大量的工作崗位,甚至有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特別是我們中西部,需要大量優質人才來建設。還有我們的“一帶一路”,麵向西南和西北,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要進入這些工作崗位,最關鍵的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素養、社交能力和情商等等。所以,我們在校的大學生首先要打好專業基礎,因為這是你初入社會最重要的一個武器。同時也要重視提升綜合素養和各種重要的“軟實力”,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如今的世界,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流通迅速,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情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還有一個方向就是爭取到西部去,到基層去。我們很多學校都有支援西部和基層的計劃,例如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特崗教師計劃等等。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你來了西部、來了基層之後,才能夠了解到我們中國真實的發展情況,了解到我們國家發展的優勢在哪裏,不足又在哪裏,也才能知道下一步前進的方向在哪裏。在西部和基層鍛煉過之後,對你人生以後的成長、成才、成功會有更大的幫助。
beplay2網頁登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馮用軍:對,要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身邊,寫在農村、基層和鄉鎮,寫在人民和國家真正需要的地方,這將是你人生成長至關重要、也非常難忘的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上山下鄉時,就在我們陝西梁家河當知青,他在很多場合都回憶起當年這段經曆對他的人生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
beplay2網頁登錄:這麼說來我們大學生更需要的是解放思想。
馮用軍:對,解放思想,不要總盯著北上廣深。首先,自己要有一個觀念上的轉變。其次,家庭也要有一個觀念轉變。長久以來,我國傳統的家庭都非常重視讀書,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這個觀念無可厚非。但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他發展的地方,並支持孩子去實現夢想。我們廣大的父母,特別是中西部的父母更要解放思想觀念,支持孩子創業、立業,如果孩子願意來中西部發展,父母應該大力支持。
beplay2網頁登錄:是的,如果父母給予支持,年輕人會充滿幹勁和熱情。
馮用軍:對,父母的支持會給到孩子更大的動力和信心。
立德樹人:培養全麵發展、知行合一的人
beplay2網頁登錄: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落點。您剛才談到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包括專業基礎和軟實力等等。那麼,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您覺得我們到底應該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馮用軍: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說教育要立德樹人,就是要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問題,“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三個問題無論是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需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隻有先明確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你才能夠知道怎樣去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黨和國家提出,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就應該根據教育的根本目的,倒過來反思和調整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
那麼,立德樹人,立的是什麼德?立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立的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係。樹的是什麼人?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勞動教育和體育,這也是我們各教育學段都要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所以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運動能力和勞動能力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們的學生,不能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我們要主動接受勞動教育,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所謂知行合一,隻有自己參與了勞動,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平等看待每一個職業。
beplay2網頁登錄:一旦樹立了這種觀念,就業的路子一下就打開了,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工作崗位等著你去嚐試、去創造。
馮用軍:是的。很多同學沒有參加過勞動,沒有真切地去了解某個行業,刻板印象裏認為這個行業或職業發展前景不好。他們往往會把一些行業想象得很艱苦,沒有發展空間或者待遇不好等等,然而當他們真正深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發射“天宮號”宇宙飛船的報道,我們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是30多歲。原來很多人都覺得航空航天工作是很辛苦的,也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現在,我們國家最優秀的青年人才,都去了那些最寂寞、最需要坐“冷板凳”的專業和行業。像飛控中心這些年輕的同誌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是90後甚至00後,人家就能夠坐得下“冷板凳”,“坐下來”之後就能夠產生重大的貢獻。
每個行業和工作崗位都是如此,在你不了解它之前,不要被傳說中的“苦、累、髒、差”給打敗了,抽出一點時間真正去體驗一下,走一走,看一看,體會一下,你的收獲將是無窮的。
比如建築施工,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10年、20年前,覺得它是一個工作環境很差,很髒很辛苦的行業。但其實現在我國已經有地方用3D打印技術建造整棟房屋了。現代化的施工與過去那種人工抹砂漿之類的手工勞動已經完全不同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沒有所謂的夕陽行業或朝陽行業,任何行業都有發展空間,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周期,現在可能發展空間小一些,待遇差一些,但是過幾年可能發展空間就變大了,待遇就提高了,這都是有可能的。比如曾經有一段時間考古是很冷門的專業,沒有人願意學,但是近些年考古又變得熱門了。
所以,我們要用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問題,當你認準一個目標後,一定要能夠堅持做下去。隻要你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你就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
文字整理:楊菲菲、黃卓
本文版權歸beplay2網頁登錄所有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beplay2網頁登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