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的根本問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係列重要論斷,多次強調“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要求我們不斷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在育人的高度、力度、效度上下功夫,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以正確方向提升育人高度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推進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變革的重大命題。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緊扣問題導向,進一步壓實責任,不斷把立德樹人的體製機製優勢轉化為育人實效。
目標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製度運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有豐富學識、科學思維,還要有遠大理想、良好修為。大學生處在成長的關鍵期,知識體係搭建和價值觀塑造尚未完成,情感及心理活動非常豐富,思維進入最活躍的狀態,接觸的每一個人、從入學到畢業的每一個階段、所處的每一個場所,都會對其成長產生影響。隻有凝聚各方麵的力量,進行精心澆灌和栽培,才能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真學問真本領、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問題導向。這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持續加強改進、不斷向上向好的態勢,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當代青年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認可,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但也要看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仍有不盡人意之處,課程思政、網絡思政、教師思政三大攻堅戰還未取得全麵勝利,理論傳授仍存在照本宣科、就事論事的問題,優質網絡文化產品供給不足,育人實效性有待增強,教師、學生、家庭、學校、社會五大育人主體的全過程鏈接未完全實現,不同領域的優勢育人資源還在各自圈子裏循環。破解這些問題,必須運用好一切場合、一切載體、一切方式,深入持久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貫通辦學治校各方麵。
責任倒逼。教育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工作的關鍵任務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除了受教育者自身努力外,我們還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麵構建一體化育人工作體係,明確不同主體的責任,形成從上至下、由內到外的推動力量。宏觀上,省(區、市)要把關定向、統籌指導,擴展育人渠道,把學校與社會、家庭聯結起來,圍繞一致目標行動。中觀上,高校要改變教育是簡單知識傳授的觀念,從課程、科研、實踐等方麵入手,促進知識教育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微觀上,院係要充分挖掘各項工作蘊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邏輯,將其融入整體製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中,使其由崗位職責逐步轉化為育人行為。
以要素集聚加大育人力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全方位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三全育人”就是要發揮不同育人主體的作用,把各類要素集聚起來,通過融入經常、滲入日常的辦法,給學生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課內課外資源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價值觀教育的第一課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統一”要求,打好組合拳,提升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領會科學理論的實踐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力量、中國發展的時代意義。每堂課都有傳播知識和美德的功能,要發揮育人功能,著眼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弄清“教什麼、教給誰、怎樣教”等問題,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蘊含其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校園是富含育人資源的地方,大學要深入挖掘形象、載體、氛圍、情感、儀式、使命等要素,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校園文化中,通過富有時代感、獨具學校特色、符合現代傳播特點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其真正沁入學生心中。
網上網下供給優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緊扣當代大學生“互聯網原住民”的特點,同信息技術融合,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努力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轉化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比如,針對學生樂意表現才能、熱衷交流分享、內在需求多元等特點,主動提供網絡互動應用和資源。網絡資源最重要的是供給,學校要統籌協調線下資源和線上資源,積極彙聚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精品文藝文化資源、豐富就業創業資源、日常便利物資資源,服務學生的學習需求、精神需求、發展需求、生活需求。線上的活動不能完全代替線下的實踐,因此,還要拓展學生鍛煉的平台和路徑,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生產勞動、社會活動中增長見識、經受曆練、收獲成長。
校內校外力量協同。辦好教育事業,學校、家庭、政府、社會都不是旁觀者,不能置身事外。就思想政治工作整體看,育人力量集中在高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部門,其中,黨政幹部、共青團幹部、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谘詢教師等是主力軍。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師也承擔著育人的職責,對學生開展政治領導、思想引導、行為教導、學業輔導等工作。此外,家中父母的身體力行、政府部門的統籌協調、社會力量的支持配合都很重要。就某一領域工作看,要將育人這篇文章做大,也必須調動各方麵力量。比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心理谘詢教師要與輔導員、班主任甚至社會專業人員緊密合作,才能實現育德與育心、專員與全員、教育與救治、心域與場域“四個結合”。
以改革示範增強育人效度
“三全育人”改革通過試點先行,培育了一批示範區、示範校、示範院係。要鞏固這一格局,必須在理念、路徑、方法、評價上下功夫,從試點到示範、從局部到全部,把積累的經驗和規律進一步推廣,不斷放大育人效果。
理念更深化。深化“三全育人”改革,首先要變革理念。當下,一些地方和高校還存在“兩張皮”“掛空擋”“空轉”的現象,究其本源,是理念認識缺位、不到位造成的。地方和高校要將“三全育人”放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來思考,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整個教育事業分離開來,不能脫離學生成長過程和教師教書育人實踐來開展工作,要把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實在一些,從淺層到深層、從感性到理性、從外在到內在,不斷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政治共識,抓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紅線的思想共識,遵循“三全育人”鮮明導向的行動共識。
路徑更明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製機製。這標誌著“三全育人”改革的深化升級,即由載體資源的要素整合上升為體製機製的全新驅動。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要站在全員參與、全時貫穿、全域協同的育人起點上,持續優化路徑,加快建立理論武裝、學科教學、日常教育、管理服務等“七位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體係,用製度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體係貫通學科體係、教學體係、教材體係、管理體係,把點上經驗轉化為麵上模式,及時把實踐成果鞏固為製度成果。
方法更精準。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好滿足學生成長訴求和時代發展要求,就必須方法得當,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弄清學生“關心什麼、需要什麼”,踐行“一線規則”,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推動管理服務力量把更多精力用在立德樹人上,主動走進課堂、班級、宿舍、食堂等,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願意把想法講出來。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長久堅持”,可圍繞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等,主動設置議題,選取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開展“青春告白祖國”等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深入思考”,用好實踐中的資源,堅持理性原則和情感原則的辯證統一,注重情和義、情和理的交融,啟發學生聯係實際思考回答一些綜合性、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幫助學生辨明大勢、找準方向。
評價更科學。推進“三全育人”改革,用好評價指揮棒至關重要。要從思想政治工作的供給側、需求側、管理層等方麵,評政治生態,評全麵加強的成果和水平,不評花瓶、不評盆景,把評估的落腳點放在育人效果上。要建立內容全麵、程序合理的評價體係和多元多層測評指標,把開展情況和實施績效納入“雙一流”建設、教學審核評估、學科評估等剛性評價體係,強化督導考核,讓評價硬起來、實起來,讓退出機製用起來、轉起來,切實解決約束力不強的問題。要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注重學生的成長評價和成才評價,通過評價實現資源調度,讓育人鏈條都動起來,最大程度釋放育人活力。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次大考。在這場全民動員、全線出擊的總體戰、阻擊戰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牢牢把黨旗插在基層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怕犧牲,在與病魔的較量中救死扶傷;廣大誌願者無私奉獻,默默傳遞愛與暖;人民群眾守望相助,凝聚起共戰疫情的強大能量。這是一場各方麵力量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戰鬥,也是一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難得良機,為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積累了豐富素材。我們要把家庭、學校、社會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用好社會大課堂和生活教科書,引導不同主體結合自身經曆,加強生命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和責任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學生要在身邊優秀人物的耳濡目染、良好社會氛圍的沁潤熏陶中學會自律、自護和守規、互助,也要通過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認清疫情與身處“地球村”的每個人休戚相關,從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心中紮根。
上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必須發揮每個崗位、每位教師、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把教師課堂授、學生自己說結合起來,從中外防疫模式的比較中生動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共同做好愛國主義教育這篇大文章,不斷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文化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理論認同。要挖掘梳理先進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將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等學生成長各環節,引導學生從舍家為國、舍生忘死的故事中體悟人生、感悟力量,為學生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
【作者:魏士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