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激蕩、全球治理失衡、倫理價值重塑等重大挑戰呼喚思想理論突破性創新;當今中國正處於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期: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加快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麵”戰略布局,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和要求。麵對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理論需求,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麵臨新的發展機遇,需要自覺承擔新的曆史使命。
1、在民族複興中堅定“四個自信”,繼續深入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麵對當今世界和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深刻變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尚未具備前瞻性、規律性的理論詮釋能力和引領能力;在話語創新、議題設置、理論引領、高水平參與國際對話等方麵還處於弱勢地位。麵對世界範圍內各種價值觀念、話語體係、思想理論相互交融或交鋒的複雜形勢,我國迫切需要加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的理論建構,增強軟實力,提高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是民族複興的內在需要,也是夯實“四個自信”基礎的關鍵環節。在這種形勢之下,新時代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肩負雙重使命:一是自身要成為“四個自信”的築基者;二是要通過高品質研究促進“四個自信”的大眾化和普及化。當前,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依然還不同程度存在著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的現象;一些研究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教條化、標簽化以及中國化、當代化不足的現象。麵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並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應主動擔當繼續深入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使命。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原理與70餘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融合,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服務黨的全麵領導和國家製度建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文化和國家治理出發,發展21世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2、在全球化進程中鑄魂育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時代新人
鑄魂育人,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核心使命,也是體現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優勢特色的重要維度。高校應自覺承擔鑄魂育人核心使命,以培育時代新人、武裝人民為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提升民眾的理論素養、道德水平、文化認同和責任擔當意識。
全球化促成了世界的壓縮。貿易自由化、生產鏈國際化和金融市場全球化,三種力量的疊加,使包括國家在內的各種實體、組織變得越來越相互依存。但是,若依此斷言人類將就此步入永久和平,則未免言之過早,且忽略了全球化趨勢中反全球化力量的阻抗與增生。近年來,以各種形式萌生或崛起的激進民粹主義聲音和行為,從一個維度表征出全球化的複雜和艱難;而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又使全球化麵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激烈交鋒,深刻反映出舊的全球化模式以及與之相伴的原有全球治理範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基於平等、多元價值理念之上的全球化發展需要,人類需要重建新的治理理念,尋找新的合作範式。新型全球化的內核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價值準則是共商、共建、共享,其實現路徑是以創新驅動提升經濟增長動力;以平衡普惠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麵對不同價值觀、不同發展道路和模式的交鋒,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需主動承擔鑄魂育人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強精神、塑筋骨,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之中。
3、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助推中國立場中國方案中國理論全麵出場
新興力量的崛起,一方麵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另一方麵也深刻影響了各經濟體之間的對話交往方式。當前,國際體係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國家之間、區域之間戰略博弈呈現出更複雜的態勢。首先,國家之間、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相互依存關係達到百年未有之密切。氣候變化、文明衝突、全球治理、貿易規則等全球性議題的廣泛性、複雜性、深刻性、長期性,決定了建立一種全球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在麵對諸如恐怖主義、氣候變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危機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其次,21世紀以來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將對全球經濟格局和經濟發展持久動力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彙儲備大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攀升。預計到2035年,目前的發展中國家GDP總量將大幅躍升,甚至可能超過發達經濟體;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將逐漸實現戰略轉移,由歐美向亞洲傾斜,並可能外溢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再次,當前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體係將越來越朝向西方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共治轉變。這意味著,自工業革命以來,由西方國家牢牢掌控全球治理主導權的狀態和格局,有可能發生深刻變化。深度推進全球治理體係變革,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治模式將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新治理架構。
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要從方法論高度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製創新和製度優勢,從理論上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創性和典範性價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麵是對當代中國發展“生境”的研判;另一方麵也是對中國當前發展水平和未來前景的概括:中國道路、理論、製度和文化的全麵自信百年未有;中國綜合國力發展和世界影響力提升之快可謂百年未有;中國對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貢獻百年未有;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百年未有……新時代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在理論上對諸多百年未有的內生邏輯做出回答,更需要對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做出戰略上的規劃和論證,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主動助推中國立場、中國理論的全麵出場。
4、積極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構建更具生命力的新世界秩序提供建構性的思想理論
作為破解全球性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被視為中國對21世紀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發展的原創性貢獻。在全球治理體係深度變革的複雜挑戰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做出了中國版本的回答。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世界多樣、國家平等、文明互鑒、包容發展、互利普惠為價值前提,強調人類要克服單邊主義的封閉性、片麵性和孤立性,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製度藩籬和文化藩籬,以全人類文明未來走向和共同命運為終極關懷,謀求創建共生、共享和共贏的新世界秩序和新治理體係。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根本上超越了一家獨大,自我優先的霸權思維,照顧了全球各類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社會製度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利益,順應了全球化催化出的相互關聯、相互依存新格局,反映了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超越單邊主義思維及其困境的廣泛民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麵深刻體現了兼濟天下的世界情懷,為克服少數國家主導甚至主宰的全球治理困境、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了更具張力和建設性的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認知框架的曆史局限,為解決人類麵臨的全球問題,思考人類未來的發展情景,提供了全新視角。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倡國,中國應當主動對這一方案、這一話語做出豐富的、具有滲透力和普遍性價值的闡釋與論證。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要敢於、善於利用這一重要的話語領先優勢,開展麵向未來的非共識創新、非對稱創新,圍繞全球治理、全球正義、新世界秩序等議題,打造一批具有原創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緩釋文明衝突、增進文化理解和認同、促進交流互鑒提供理論論證;要進一步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全球人文交流中的獨特作用,讓世界更好地讀懂學術中國、人文中國,進而為構建更具生命力的新世界秩序提供建構性的思想理論。
作者:任少波(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