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信息】杜玉波. 2022. 新時代本科教育的使命與路徑[J].中國遠程教育(7):1-3.
【摘要】推進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辟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境界,必須辦好一流本科。紮根中國大地辦一流大學,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為立校之基。為此,首先要正確認識新時代本科教育的使命責任,堅守本科教育的初心,明確本科教育的任務,彰顯本科教育的價值,夯實本科教育的根基。與此同時,要係統把握新時代本科教育的發展路徑,在理念創新和戰略路徑方麵多點發力。具體來說,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全人化”人才培養理念,強化一流師資培育一流人才,推進數字化賦能本科教育教學,促進基礎學科與優勢學科的交叉協同。
【關鍵詞】新時代;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一流大學;高等教育;高質量教育;教育質量;立德樹人
以育人為根、以本科為本,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特征和顯著標誌。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再次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習近平, 2022)這條路要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必須把一流本科教育作為立校之基,使本科教育真正成為大學的“底色”和“第一使命”。隻有辦好本科教育,才能夠培養出一流人才、產生一流成果、發揮一流影響,讓學生和家長對學校充滿向往,為一流大學傳承發展人類文明奠定基礎,為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一、正確認識新時代本科教育的使命責任
高教大計,本科為本。大學教育的質量,首先體現為本科教育的質量。沒有高質量的本科,大學高質量發展就缺乏根基。我們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麵深刻認識本科教育的使命。
一是堅守本科教育的初心。本科教育是高校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首要環節,是培養青年學子家國情懷、使命擔當,使之“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習近平, 2021)的關鍵階段。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觀者和反對派。應該說,今天沒有什麼比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重要,沒有什麼比這個方麵出問題更危險。本科階段是人生中牢固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灌漿期”,讓學生們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是本科教育的使命與初心。
二是明確本科教育的任務。本科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陣地,是培養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勇擔民族複興大任的重要途徑。本科階段的青年學子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生力軍,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努力前進的一代人。本科教育要以德為先,把愛國主義的種子埋入每個學生的精神深處,強化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創業精神、奉獻精神、擔當精神的培養,引導他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主動肩負起曆史重任。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製機製是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務。
三是彰顯本科教育的價值。本科教育是落實“四個麵向”(習近平, 2020-09-11)、培養領軍領導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關鍵依托,是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戰略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基礎工程。要以“四個麵向”為方向,把握大勢,加強前沿性、引領性學科建設,全方位謀劃科學教育、工程教育。要走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完善多渠道選拔機製,深入推進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加強創新品格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容錯、包容失敗,引導優秀本科生心無旁騖、潛心科研。積極探索一條紮根中國與融通中外,工程、科學與人文社科並重,團隊協作與個人創造並舉的創新人才培養新路是本科教育的突出價值。
四是夯實本科教育的根基。本科教育是落實“四個自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根基,是在“兩個大局”下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係,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的實踐載體。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國的曆史、文化、國情都有獨特之處,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培養出大師,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要堅定教育自信,自覺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努力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充分發揮我國曆史、文化、國情的特色,在課程、教材、實踐各環節不斷創新,實現對學生價值、知識、能力的全麵塑造,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是本科教育的根基所在。
二、係統把握新時代本科教育的發展路徑
推進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需要在理念創新和戰略路徑方麵多點發力。
一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大學要樹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自覺,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汲取我們黨百年奮鬥曆程中的智慧和力量,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教育引導學生揚愛國情、立強國誌、踐報國行,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要充分利用校史館、博物館、紅色資源等,讓學生們看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一代代的傑出人才為國解難、為國分憂、為國盡責的卓越貢獻,讓學生們聽到革命先烈驚天動地、彪炳史冊的英雄壯舉,讓學生們學到革命先烈艱苦卓絕、自強不息、勇敢挺起民族脊梁的無私奉獻精神。要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世界胸懷,提升人格氣質與心胸格局。要重視價值塑造,著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轉化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力,強化學科專業、校內校外、科研教學等各方麵協同發力。要強化思政與教學協同,構建浸潤式教育模式,打造更有靈魂的大思政育人體係。
二是落實“全人化”的人才培養理念。本科教育要注重人格為先、德才兼備、品德為重的全人化培養,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協同育人。要強化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協作精神、國際視野。要梳理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實踐創新改革路線,實現思政“活化”、知識“衍新”、學以“智用”,推動“全人化”人才培養。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鮮活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個性化定製化人才培養,充分挖掘學生個人潛能,激勵學生自主卓越,實現“學生有價值成長”。學校的成功、教師的高明,就在於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使學生在本科期間養成終身受用的良好習慣,做好未來發展的多種準備。在教學設計上,要更加注重“導向”,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思路導向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教學內容上,要更加注重“更新”,及時反映學科研究新進展、相關實踐新經驗、人才成長新需要;在教學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互動”,多采用參與式、討論式、交互式、個性化的教學;在教學管理上,要更加體現“靈活”,建立起適應彈性學習、學分製和主輔修製的教學管理製度。
三是強化一流師資培育一流人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縱觀世界一流大學,雖然實現路徑各有千秋,但擁有一流師資並依靠一流的教師培育一流的人才這一點是相同的,也是必然的。本科階段是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是樹立崇高價值觀、形成核心能力素養的最佳年齡。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品格塑造、知識學習、創新創造、報國奉獻的領路人,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學深品正的一流教師的示範與熏陶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對培育胸懷天下的未來一流人才至關重要。要激勵教師全身心投入人才培養,營造“科教融合,以教為先”氛圍,實現“教師有價值成就”。要鼓勵教師傾心本科人才培養,將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在青年學子思維最活躍的時期以重大挑戰性問題為牽引,推動進階式研究學習。隻有科研活躍的教師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要建立以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學的機製,把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下決心提高科研對人才培養的貢獻度。要在教師與學生的學術共同體中促進教師交叉合作、形成合力,寬角度、多層麵、高質量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四是推進數字化賦能本科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快速迭代演進,使教育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終身化,學習越來越個性化和泛在化。要準確把握數字時代教育的新變化,統籌推進新技術應用與高等教育融合發展,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先進信息網絡,傳輸學習信息和經驗,以“互聯網+”推進構建網絡化、立體化的全民終身學習“智慧教育”載體與平台。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形態“智慧”教學空間,探索虛實互動、線上線下結合的全新教學體驗,形成人機共生、時空交互、知識衍新的學習環境,實現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知不在。要明了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於教育元素與對象的全維感知、泛在多尺度的教育信息網絡、教育數據挖掘和知識衍新以及多元個性化的教育定製服務。要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麵,加快發展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教育,打造數字教育的升級版,讓更多的國民享有高質量的教育,以滿足社會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要關注數字化戰略賦“智”於人和融“智”於校,更要強“智”於國,將本科教育成果、一流大學建設特色優勢轉化為國家建設發展的動力。
五是促進基礎學科與優勢學科的交叉協同。現代產業和未來技術的發展,要求大學必須重構學科領域,促進學科專業之間的交叉融合。要重視“破界”思維能力培養,鼓勵學生關注本質、打破局限,開展更有價值和戰略性的創新,培養戰略科學家的潛質。要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在“強基計劃”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基礎上,建立本碩博銜接的交叉培養模式,深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互促的培養模式改革,紮實走好“基礎學科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要探索“榮譽學院”“榮譽項目”新改革,不斷迭代創新,統籌基礎學科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成長所需的不同“營養元素”,做到因材施教。要將二者的共性需求相結合,在麵向國家戰略的實戰中磨礪意誌、訓練思維、錘煉能力,真正將卓越工程人才和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技術創新以及國家意誌、重大需求、重大戰略的場景驅動緊密結合,探索建設拔尖人才培養的新範式。
教育興則國家興,本科強則大學強。說到底,本科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在於建設了多少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關鍵是看學校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人才,看畢業生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大學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要能夠看到培養一代又一代人才為國解難、為國分憂、為國盡責的卓越貢獻,能夠看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能夠看到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責任擔當,能夠看到堅持胸懷天下、始終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國情懷。
參考文獻
習近平. 2022.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 人民日報,04-26(1).
習近平. 2021. 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 人民日報,04-20(1).
習近平. 2020-09-11. 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新華社. [2022-05-30]. http://www.gov.cn/xinwen/2020-09/11/content_5542862.htm
作者簡介
杜玉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100083)。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