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管培俊:將科學精神深度納入教師培養過程
2022-09-06 10:02
中國高教研究
作者:

  摘 要:科學教育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青少年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將科學精神深度納入教師培養過程。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對從根本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改善和提高科學教育的質量水平、有效地整合加強科學教育師資力量、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均具有重要意義。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要充分發揮師範教育工作母機的作用,加快推進一流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師範教育,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全麵提升科學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實施麵向全體教師的科學素養提升計劃,鼓勵一流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團隊參與科學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以科教融合方式創新科學教育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加強農村學校和農村社區科學普及師資力量,強化“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指揮棒。

關鍵詞:科學精神;科學教育;教師培養

  在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中有一個重要命題: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最近,教育部對於強師計劃和小學科學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做出了具體部署。關於科學教育的討論,不時地聚焦到教師素質問題。教育與科研係統內外許多專家高度關注,許多真知灼見給人以新的啟示,更使我們增強了緊迫感與使命感。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事情急不得,有些事情可以等,有些事情等不得。青少年的成長和教師的培養就屬於後者。

  科學教育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青少年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教師首先要提高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引領風氣之先。因此,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將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從習近平總書記“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以及“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戰略高度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極其重要、極其緊迫。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進一步破題。

 一、準確把握“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內涵

  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科技知識,並具有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素質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對於青少年兒童科學思維的啟蒙教育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理解科學精神?當我們強調科學精神的時候,是不是忽視了人文精神?這個討論爭論由來已久。文化有兩個方麵:科學與人文。英國物理學家、小說家斯諾(SNOW C.P.)1959年有一個著名的劍橋大學演講《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他指出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對立是當今時代的災難。即所謂“斯諾命題”。其實,科學與人文是一對辯證統一的範疇。他們有相對的一麵,也有相互聯係滲透,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一麵。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不同與“對立”是就其分屬於自然與社會不同領域而言;兩者的融通與“統一”就體現在科學精神上。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頗有深意。他說,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中科院院士楊叔子先生也認為:科學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人們求真的人文精神。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所說的科學精神,既是一個人科學素養的體現,也是人文精神的體現。

  所以,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不是絕對對立的,不能割裂開來。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教育價值和深遠意義。今天我們講科學精神,需要係統思維、辯證思維,需要從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和立德樹人的高度,從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辯證統一、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正如嚴純華院士所說,強化人文精神培養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融合。沒有人文精神和情懷的科技創新走不遠,甚至還可能走偏、背離科學倫理。這樣的案例,在世界範圍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史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身邊發生的事也屬屢見不鮮。

  因此,“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命題與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確定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目標是一致的。“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的要求,順理成章地包括科學素質和科學精神的要求。這應當是我們討論的邏輯起點。

 二、充分認識“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意義

  科學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在教育理念、課程教材、教師、教育評價、條件保障等方麵,係統謀劃。“科學教師是科學教育實施中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國科學教育的優勢首先體現在科學教師的責任擔當和對改革的熱情和奉獻精神上”。但當前科學教育麵臨的諸多困難中,師資力量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全麵提升教師科學素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任務艱巨,意義不言而喻。至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體會。

  1.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科學教育是大beplay體育手機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貫徹立德樹人、全麵發展和素質教育落實機製的題中應有之義。科學教育,不僅傳授科學知識,訓練科學思維方法、激發好奇心、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正確的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識論方法論的基礎。科學教育也是科教融合、普職融合的結合點,是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教育、美育有機融合的結合點。

  2.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專業水平和科學素養不足,是當前科學教育麵臨的突出矛盾。科學素養主要指必要的科學知識、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也是不斷發展的。提高科學素養、科學精神是教師隊伍的核心素質。

  3.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有利於改善和提高科學教育的質量水平。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是科學教育的四個層麵。科學課程標準明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使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理性、實證、分析、開放、民主、合作、質疑、探究、開拓創新等)。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科學課程分三個階段:小學科學,初中科學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並行,高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分科教學,科學教育的綜合性、貫通性、交叉融合不夠。整合融通課程內容,實施好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作為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以科學精神貫穿育人全鏈條,適應知識生產模式的變革,打破學科壁壘,引導變革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才能提升科學教育水平。

  4.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有利於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內校外資源,加強科學教育師資力量。我國科學教育的格局,要用好“兩個課堂”(學校主課堂、社會大課堂),依靠“六支隊伍”。①學校科學教育課程教師、相關學科課程教師;②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③實驗技術、圖書情報資料等專業人員;④工業農業生產、研發專業技術人員;⑤校外教育、文化機構、科技、文博場所專業人員;⑥科普工作者。目前科學教育課程教師數量與質量水平都有短板,一是科學教育課程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特別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師匱乏;二是專業水平不足;三是科學素養教育評價存在功利化傾向,影響科學教育課程的育人功能;四是能夠有效利用校外科技資源開展科學教育的教師緊缺,校外科技人員對教育問題深入了解不足。大beplay體育手機貫通教育、校外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以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有效整合並加強科學教育師資力量,才能實現校內外科學教育有效銜接,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協同育人。

  5.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對於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創新人才培養非常緊迫。基礎教育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期、關鍵期,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對於培養未來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傳統課程體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單一,少了最能激發、刺激好奇心和創造性的探索曆程,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科普教育有利於激發潛質、喚起好奇、激勵創新創造。需要改進與加強的重點,一是教育內容上實現“融合”,科學普及與beplay體育手機教育有機融合;二是教育教學方法上重點鼓勵“探究”;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機製上實現“貫通”,打破大beplay體育手機的“圍牆”,構建開放共享平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教師培養中強調科學素養、科學精神,對於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6. “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對於全社會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高質量教育體係也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普及有關的科學知識,正確理解“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要讓所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從科學普及的渠道和意義上,得到“確切的知識”:那就是“早期發展不等於過度的早期教育,更不是小學教育的下移。不適當的早期教育同樣會給孩子帶來有毒害的應激。應努力防止兒童早期經受困境”。教師不僅在學校教育中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責任,也是麵向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的指導管理者。以教師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帶動全社會科學的教育理念的全麵普及。庶幾,所謂“教育內卷化”的問題有望從根本上得以糾偏正向。

三、努力探索“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創新舉措

  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加強科學教育,提出2061計劃,《麵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全麵描述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習中應該具有的科學素養。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製定了K-12學生科學教育標準(教學、內容、評價、教師專業進修培訓等)。美國科促會《科學教育改革的藍本》,深入研究影響科學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環境和教師培訓等支撐體係,促進支持科學教育。日、英、法、德等國的做法也值得借鑒。

  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要結合新時代全麵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總體部署,創造性地推進實施。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引導教師從科學素質建設高度深化理解科學教育內涵。加強新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促進提升科學素質和科學教育能力。加大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強化科學教育創新研究,創新科學教師培訓模式。

  1. 充分發揮師範教育工作母機的作用。教師教育在科學教育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體係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均納入了科學教育相關內容。如提高教師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形成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提升師範生的科學知識素養和科學教育能力。按照“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要求,建議進一步采取若幹重要舉措,推進教師教育總體改革:一是修訂充實完善和正式頒布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體係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目前還是試行),強化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素養,以新的教育理念塑造和創新教師培養的理念;二是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適應貫通科學普及教育與學校教育課程體係;三是改革教育教學內容,整合課內課外科學教育內容,加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四是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重點鼓勵“探索”與“動手”實踐;五是加強教師養成教育,培養未來教師和教育家。

  推動高等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加強師範院校四年製科學教育專業建設,重視師範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適應各科教學的beplay體育手機科學教師。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健全教師培養培訓體係,全麵提高師範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水平。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師範專業。在中央、地方兩個層麵,持續推進擴大實施公費師範生教育。積極推行初中畢業起點五年製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培養。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高校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重點考察學生的科學人文綜合素養和從教潛質,招收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學生就讀師範專業。

  2. 加快推進一流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師範教育、設立“科學教育”專業。發揮高水平大學的學科優勢和學科綜合的優勢。一是創辦師範學院,舉辦教育專業或師範專業,招收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懷的學生,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培養高素質教師。有關實證研究表明,雖然學曆層次不等於科學素質,但學曆層次在總體上與科學素質呈正相關。人大附中、深圳中學等學校招聘許多名校的畢業生任教,如能進行適當教師教育、科學教育的專業訓練,相信將會如虎添翼。要鼓勵高校針對非師範類專業學生開設教師教育課程。二是積極承擔學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當年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參與競標承擔“國培計劃”骨幹教師和科學課程教師培訓任務,競標得到專家一致支持,培訓質量廣受讚譽。為大beplay體育手機聯手培養優秀教師帶了好頭。遺憾的是一流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培養的積極性還不高,尚未形成燎原之勢。

  3. 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全麵提升科學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全國小學科學質量監測結果表明,科學教育專職教師的多少,跟科學教育的質量成正相關。新修科學課程標準,已經打通了1~9年級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學段連貫和核心素養導向。但科學教育專職教師配備不足或質量不高,導致科學教育氛圍不夠。必須根據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規範課程實施,配齊配足科學教育教師,開齊開足科學課程。要加大對科學教師的專業化培養,要建設一支較為穩定的,具備從事科學教學水平和能力的專職教師隊伍,以滿足科學課綜合性、活動性、實踐性的特點和要求。教育部要求各師範院校和相關高校逐步加大小學科學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規模。

  加大科學教育教師培訓力度。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始於2010年的beplay體育手機教師“國培計劃”,就包括科學教育教師,並將科學教育相關內容有機融入物理、化學、科學技術、通用技術等學科教師培訓課程體係中,為科學教育培訓了一批“種子”教師。要進一步設立“國培計劃”科學教師專項。堅持以科學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特別是對轉崗教師、非專業教師等專業素養相對薄弱的教師,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

  4. 實施麵向全體教師的科學素養提升計劃。將科學素養作為beplay體育手機教師培訓必修內容。建議在國家層麵,由主管部門主導和地方參與,依托“雙一流”建設高校資源,大規模實施beplay體育手機教師培訓提升計劃。重點是科學思維、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當代科技新進展、先進教育思想等。同時,全麵提高beplay體育手機校長和教師的綜合素養。校長既要懂管理,又要懂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發展規律。科學引導和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製定了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標準,持續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要促進線上、線下科學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共建共享。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方麵的積極作用,促進學校科學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動有效銜接。實施全國beplay體育手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過程中,特別重視與加強信息素養、科學素養的培養。

  5. 鼓勵一流科學家和一線科研團隊參與科學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院士做了一件特別重大而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推進探究式科學教育、神經教育學、兒童早期發展等領域的研究與實踐,開創了我國的學習科學和神經教育學學科,創建了兒童發展與學習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著有《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十年“做中學”為了說明什麼》等書,參與國際團隊編寫並翻譯了《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和《以大概念理念進行科學教育》,並身體力行,領銜發起了“Learning through doing”(做中學)科學教育改革實驗項目,一直潛心研究和積極推進科學教育,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科學標準等教育政策製定、教育教學實踐提供實證的科學基礎,對人力資本發展、課堂教學的評測、教師培養培訓產生重大影響。她親自領銜東南大學的學習科學重點實驗室和團隊,通過競標承擔“國培計劃”項目,培訓小學科學教育教師,她親力親為,開班式上講授第一節課,深受小學教師的歡迎。2006年韋鈺院士獲得PuRkwa國際兒童科學教育貢獻獎。她說,“科學教育需要科學家和科學教師的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就是教育部與中國科協共同推進的。”“在科學家和教育家之間建立同心同德的合作橋梁,形成合力,這也是我們的優勢”。當年周光召院士、陳竺院士等許多院士專家親自對項目進行指導,並積極參與推動“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的起步。如能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研中心、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學、大項目、大平台等通過一種常態化機製積極支持、廣泛參與,一大批院士、科學家、知名學者、大學教授能像韋鈺院士等科學家那樣躬身入局,潛心研究、親自參與科學教育,將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教師的培養培訓,推動科普和科學教育。

  形成“大中小一體化”的師資培養模式,通過高校和beplay體育手機融合式教研備課,建立縱向跨學段、橫向跨學科的交流研修機製,提升beplay體育手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的質量。構建高校與beplay體育手機校之間的教科研共同體,帶動教師發展。筆者曾在法國考察,從法國國民教育部統計手冊上發現,法國30萬教師,其中高中數據中有教授,進一步了解到法國大學的部分先修性課程是在高中上的。大學與高中學習內容緊密銜接,同時教師培養使得大學與中學相得益彰。

  6. 以科教融合方式創新科學教育教師的培養。強調跨學科的重要性。建議讓教師與科學及科技專業人士合作,由於科學與科技專業人士未有接受教師培訓,直接到課堂授課未必能有效發揮長處,如能加強學校教師與科技專才之間的協作,教育成效將會更大。構建beplay體育手機學校與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科教融合教育基地,建設科教融合創新實驗室等;依托本地科技館等校外科技教育陣地加大STEAM教育研究與實踐,開發STEAM課程體係,促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知識的融合,引導學生以創新應用為導向,在觀察、提問、設想、實驗等探究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新素養。

  高校也要強化教師科研素養的培養與訓練。“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建議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課程形式和內容、建立高校前沿科技通識教育課程體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校企合作,推進高校通識教育和科普工作。

  7. 提高教師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加強校外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專家未必是好的beplay體育手機教師。知識創造、知識應用與知識的傳授是不同的學問。beplay體育手機教育又有其特點。加強科技教育名師、專兼職科技創新輔導員等師資力量的培養。善於圍繞科學教育的育人目標,組織校外科技資源,會設計校外科學教育課程,具有利用校外科技資源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在beplay體育手機科學教育教師培養環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校外科技教育的內容,讓科學課師範生有機會接觸了解各種形態的校外科技資源,培養他們利用校外科技資源開展科學教育的能力。要在現有beplay體育手機科學教育教師培訓中,增加校外科學教育的模塊。對校外科技人員,也要有針對性地讓他們多了解學校和學生,使其能夠將校外科技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真正發揮校外科技資源的育人功能。

  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也十分重要。我記憶中,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清華大學曾經有徐同安等6位技師與副教授待遇相同。他們悟性很好,能夠將教授們的想法做成模型,而且能夠和師生互動,在科研實驗和教學實驗中很受尊重。許多學校科學教育實踐性不強,普遍配備了科學實驗儀器設備,但由於師資和技術力量缺乏、理念跟不上、能力不足等原因,理科實驗教學普遍較為薄弱,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

  8. 加強農村學校和農村社區科學普及師資力量。鄉村學校科學課程的教學是短板中的短板,師資力量不足等狀況亟待破解。現在許多鄉村beplay體育手機缺的不再是教室課桌、電腦教具,真正緊缺的是合格教師,特別是科學教育課程教師。一些鄉村學校因師資不足導致科學課不能開齊、科學實驗儀器長期空置,科學教育不能有效落實。要持續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特崗教師”、公費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為鄉村小學培養補充全科教師,為鄉村初中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鼓勵教師要有至少上好兩門課程,包括科學課程的能力。尤其是加大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和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教師培養力度。“國培計劃”要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推進本土化教師培養,支持省區擴大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規模,為鄉村學校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合格教師。農村科學教育有先天不足,也有天然優勢。與大自然親近,是開展校外科學教育的沃土。而有效利用大自然,教師素質尤為關鍵。

  9. 強化“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的指揮棒。一是資格考試和職業準入製度。教師資格考試、定期注冊認定要進一步強化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科學教育的內容。要提升科學教育教師的入職門檻,提高學科和科技創新綜合能力要求。完善和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出台《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標準》。認證結果向社會公布。二是教育教學考核評價。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在內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製度,引導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完善科學教育質量評價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監測評估。貫徹《科學課程標準》,改進考試評價,引導科學教育教學改革方向,杜絕以一張試卷評價教與學的做法,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科學教育質量。三是體現鼓勵科學教育的評價激勵機製。“要為那些不一定寫出SCI論文,而是把科學研究寫在中國的教育事業裏,把心血注入學生成才路上的科學工作者,給予支持和正確的評價”。

  【管培俊,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2年第9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1-07-14 14:54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1-06-23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