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上下喜迎黨的20大召開之際,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成績卓著。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積極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任憑風浪起、勇毅而篤行,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凸顯、作用越來越重要。
一、思想引領,目標明確
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之一就是堅持胸懷天下。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有關新時代新階段教育對外開放事業,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到給中外留學人員和國際友人的回信、從總體方向目標到具體工作措施等多方麵,都有係列重要闡述和指示。這是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總書記在一係列國際國內重大場合宣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指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如果人思想禁錮、心胸封閉,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對外開放。因此,對外開放要著眼於人、著力於人,推動人們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識上、技術上走向開放,通過學習和應用世界先進知識和技術,進而不斷把整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推進教育現代化,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提升水平、提高質量,加大領導和推進力度,明確發展目標,係統全麵地進行重點部署。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教育對外開放、中外人文交流等文件,要求堅持內外統籌、提質增效、主動引領、有序開放,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鑒、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麵。” 中央各相關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頂層設計為統領,注重開放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召開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出台《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政策文件,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推進製度建設。
二、守正創新,全麵開放
十年來,在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的大變局,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給各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帶來複雜嚴峻挑戰,教育各領域的對外開放抓住新的發展機遇,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優化布局,主動應變,繼續成為推動教育變革創新的關鍵要素,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教育對外開放方位更全、領域更寬、層次更多,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主要表現7個方麵:
(一)持續優化對外開放布局,完善開放體係
在全球布局上,教育合作夥伴關係全麵深化,與181個建交國開展交流合作,在159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舉辦孔子學院(孔子課堂),2020—2021學年在冊國際學生來自195個國家和地區;拓展開放格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高質量發展,與共建國家共同推進教育領域互聯互通,與41個共建國家簽訂學曆學位互認協議,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本土人才培養,建設一批“魯班工坊”,啟動海外中國學校建設試點,為推進“一帶一路”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從區域合作看,點麵結合的區域教育合作機製不斷完善,例如:全麵規劃麵向2030年的中國—東盟教育合作,成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推進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和相關交流合作;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開展“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推進教育政策對話和高校聯合會會議等。
(二)加快內外聯動,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暢通國內國際教育循環,加大開放高地和載體平台的建設力度。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支持港澳高水平大學以更靈活的模式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辦學;長三角地區打造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和國際人文交流彙聚地,推進長三角更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帶動長江經濟帶教育對外開放聯動發展;京津冀深化教育開放,北京推進教育服務領域擴大開放、天津提升中外合作辦學特色和水平、雄安新區在新興和前沿教育領域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海南自貿港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推動高質量中外合作辦學落戶海南,實施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獨立辦學;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立足和發揮區位優勢,建設麵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開放高地。
(三)出國和來華留學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留學工作曆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麵重要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定了新時期“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總書記每年都有重要指示批示,飽含深情給海外學子、留學歸國人員、在華外國留學生、外國beplay體育手機生等回信;將留學人員工作作為新時代統戰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指出要發揮他們的群體作用。十年來,無論出國留學還是來華留學,人數上都是曆史上最多,質量上都是曆史上最高。出國留學目的地多元化發展,出國留學服務管理體係進一步完善,健全“平安留學”機製,規範未成年學生出國學習管理工作。出國留學聚焦育才引才,吸引高層次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廣大歸國留學人員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全力投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有關部門、歐美同學會、有關省市地方合作共建的“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示範區”“留學生創業園”“海歸小鎮”“海創中心”等進一步發揮重要平台作用,落地一批高水平教育科技國際合作項目。來華留學聚焦提高質量,在推進製度建設、實施質量保障、設立高端項目、提高入學門檻、加強國情教育、依法規範管理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舉措,打造“留學中國”教育品牌。2020—2021學年,來華留學生中的學曆生占比達76%,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
(四)助力我國建成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體係
具有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體係是世界強國標誌之一,我國正在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既自主自立,也開放包容。我國的發展更好地促進了與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高等教育的開放合作不斷助力建設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成為我國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的保障,進一步推進了中國特色的完整的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體係的建成和科研創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成為我國重要的科技戰略力量。持續推進中外導師合作培養研究生試點和聯合實驗室建設,中外高校以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等方式推進人才培養合作。近年來,教育部與有關省份合作舉辦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支持強化中外高校聯盟的合作紐帶作用,累計吸引70多個國家超過1.4萬名專家學者參會,開展部門間和專家“一對一”科研合作2300多項,中外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4000多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提升和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我們更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共贏的交流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五)在教育的各領域各層次促進高質量開放合作
開放合作有機融入高質量現代化教育體係建設,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為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官民並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鞏固發展基礎,又拓展新領域新空間。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各種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推進教育交流合作活動此起彼伏,“互聯網+”的開放合作大大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beplay體育手機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新進展,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國際理解教育深入開展。出現一批優質的高中階段國際合作項目。實施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國際理解教育,統籌設立“一帶一路”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職業教育的對外開放成為新亮點,2022年8月19—20日,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辦,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潛力巨大。高等教育領域的各種國際交流合作更加體現高等學校的主體作用,內容形式不斷創新發展。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幾大“國際教育年會”之一。“亞洲教育論壇”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此外,中外合作辦學繼續發展,目前機構和項目2400多個,其中本科以上約1300個,辦學特色和優勢持續顯現;審批、管理、評估、退出機製不斷完善,區域布局、類型層次、學科專業協調發展,支持聚焦理工農醫、薄弱空白、交叉前沿等學科領域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評價標準。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為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錄取近10000人。
(六)發揮教育在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
國之交在與民相近,民相近在於心相通。堅持以人文交流為紐帶,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外人文交流的主要內容之一。人文交流格局不斷完善,發揮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的示範作用,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元首外交引領、領導人高訪帶動、高級別機製示範、雙邊多邊結合、國內國外統籌、中央地方聯動、官方民間並舉的多元互動新格局。十年間共籌辦機製會議37場,簽署300多項合作協議,達成近3000項具體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機製框架下,設立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中俄同類大學聯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職業教育聯盟等一係列教育品牌項目,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正能量和暖力量。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實驗項目在各地落地,通過“國際友好學校結對子”“多語種外語學習”“國際友好學校中文教學支持”“人文素養提升”“國際理解教育”“中外課程共建共享”“互聯網+人文交流”等項目的實施,引導廣大師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發揮人文交流主體作用,促進中外青少年友好交往,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深化語言交流合作,為中外民心相通發揮夯基壘台、鋪路架橋的作用。
(七)更加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和區域教育合作
主動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堅持以多邊合作為平台,深化國際組織和多邊機製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參與和引領教育領域全球治理,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通過經驗分享、發展合作、對外援助、教育培訓等,圍繞教育減貧、抗擊疫情、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全球性議題,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教育赤字和數字鴻溝,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持續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合作,共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全麵普及和質量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安全返校行動”等項目。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推進在中國設立相關機構。全麵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APEC)、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製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成立“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和舉辦相關活動,主辦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設立APEC教育研究網絡。舉辦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國際中文教育大會、中國留學論壇,在職業教育、數字教育等領域積極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創新外語院校和高校外語院係人才培養機製,深化高校公共外語教學改革;加強各類國際化人才培養,加強青年學生的“全球能力”培養。同時,在推進教育開放合作中,助力各國讀懂中國故事,促進中國經驗、智慧、方案的國際傳播。
三、製度保障,麵向未來
十年來,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安全發展,堅持兩手都不鬆,保持開放合作的韌性。
一是堅持構建全方位的開放合作體係。全麵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紮根中國,立足國情。高質量教育體係必然是開放的體係,開放合作不僅推動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科研創新,而且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增進了教育理念的交流互鑒,更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應有之義,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多元教育需求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堅持以改革創新為牽引。改革促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破除製約教育對外開放的體製機製障礙,深化“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有益經驗。例如:授予“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定的外事審批權,取消高等學校赴境外辦學、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等審批事項,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協議書公證等事項,以信息化手段支撐全鏈條留學服務體係。
三是積極應對外部嚴峻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挑戰。織密防範化解風險的製度防線,守牢安全底線,主動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堅持把新形勢下教育對外開放中工作服務對象遇到的各種“急難愁盼”問題,特別是健康和安全問題,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多措並舉予以應對和解決,緩解不確定外部環境造成的各種困難,有序重啟和恢複教育對外開放,鞏固拓展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空間和渠道。
教育對外開放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新時代新階段教育變革創新為教育對外開放提供了廣闊天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動蕩變革。教育對外開放要在新的征程上實現更大的作為。
一是實踐更大格局的開放合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教育的全麵領導,自覺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到教育對外開放各領域全過程。努力為應對人類共同的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共同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貢獻。
二是實施更加自信的開放合作。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暢通國內國際教育循環,構建麵向全球的教育夥伴關係,全麵提升中國教育的世界影響力,更深入地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更主動地搭建更加開放的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合作的載體和平台。
三是實現更高質量的開放合作。不斷加強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建設,切實提高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育外事服務和治理體係建設,提升依法開展涉外監管的水平;全麵引領各級各類教育交流合作提升質量,主動參與和主持更多的國際重大合作項目,在教育對外開放新征程上行穩致遠。
(作者江波,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原秘書長、同濟大學原副校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