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任少波:紮根中國大地 加快一流學科體係建設
2022-11-29 13:40
大學與學科
作者:

摘要: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雙一流”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有力地支撐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兩個大局”背景下,我國高校應當心懷“國之大者”,在紮根中鑄魂育人,夯實學科發展根基;在紮根中引領創新,提升學科競爭能力;在紮根中迭代躍遷,優化學科生態體係;在紮根中贏得支持,激發學科內生動能;探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新模式。

關鍵詞:

  紮根中國大地;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體係

作者簡介

任少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

  大學和學科,是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養各類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經過首輪“雙一流”建設,我國大學和學科改革發展成效明顯,整體實力逐步接近對標的國外一流大學和學科,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邁上了新的曆史起點。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堅持特色一流、服務國家急需的原則。實際上,中國的大學和學科是在中國土地上生長發展起來的,始終與民族複興同頻共振,為服務現代化建設需要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已全麵啟動。在我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意味著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西方的學科評價指標體係為準則,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在融通全球的基礎上力求學科自主自強,精準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走出一條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道路。

一、在紮根中鑄魂育人,打造一流人才方陣,夯實學科發展根基

  學生和教師是大學辦學的動力來源和主體,也是學科的根基所在,學科是培養時代新人和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載體,人才培養質量是檢驗學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就是要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

  強化科教融合,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基於現代化作為國家發展目標的普遍性,各國現代化進程將加快演進,並呈現從以“物”立國向以“人”強國轉變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將更加高於對物質資本的投資,人的現代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突出。在“兩個大局”激蕩的背景下,時代新人的核心競爭力集中體現在創新創造能力上,我們必須立足自身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推動學科從學生、學習側出發實施教育創新,大力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係。近年來,浙江大學按照適應需要、調整改革、助推成長、優化資源的理念,在培養的前段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開展招生和學科專業調整,在中段進行培養方案優化、專業學科建設,在後段強化“接口”意識、塑造培養品牌,建設了麵向產業需求培養“興國巨匠”的工程師學院,打造了基於創新的創業教育品牌。一大批師生紮根中國大地創新創業,浙江大學是培養企業家校友最多的大學之一,近五年來每年有超過10家校友企業在海內外上市。中國大學生在ACM程序設計大賽、機器人足球世界杯等國際大學生競賽的舞台上屢獲殊榮,實踐證明,他們在創新能力上不遜於國外大學生。

  發揮學科引育功能,助推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大學靠人才來辦,學科更是如此,一流的學科是靠一流的人才隊伍建設起來的。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將“建設一流師資隊伍”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中國高校緊緊把握後疫情時代全球人才流動窗口期,圍繞學科需要積極引育各類人才,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要鍛煉和發展人才。浙江大學啟動了新時代人才強校核心戰略,積極實施各類人才計劃,吸引了圖靈獎得主、國際數學家大會報告人、斯隆研究獎得主等一批知名學者加盟。通過引導各類人才擔綱重大任務、紮根中國大地建功立業,“十三五”以來學校高層次人才增長超過50%、優秀青年人才增長了兩倍,湧現出最美奮鬥者、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秀教師、世界傑出女科學家、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等先進典型,形成了人才支撐學科發展的積極局麵。可以清晰地看到,傑出人才是在服務國家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學者在國家戰略決策谘詢層更有話語權,在國際同行中更有影響力,在前沿領域和重大方向上更有行動力。

  以學科思政深化師生共同成長的德育共同體建設。與過去相比,當代師生成長發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將在新發展階段全麵參與我國現代化進程,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全球力量對比“東升西降”的演進趨勢。通過高水平的學科思政,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德育共同體,以德性養成引領有靈魂有方向的大學教育,可以不斷強化師生的人民情懷、政治自信、道德表率、擔當奮鬥,助推師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和文化中健康成長、實現價值。實踐證明,以學科為依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和鮮活的。浙江大學挖掘學科思政富礦,將程開甲、林俊德等優秀校友在馬蘭基地建功立業的故事納入學科思政中。近年來,一批新時代浙大人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與2017屆畢業生相比,浙江大學2021屆畢業生赴西部地區人數增長了32.3%,赴重點單位人數增長了50.9%,選調生錄取增長了168.5%。

 二、在紮根中引領創新,全麵支撐現代化建設,提升學科競爭能力

  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國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期盼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創新是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學科建設必須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提升創新能級。

  以使命驅動的有組織創新實現競爭取勝。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世界意義,解決中國問題實際上也是為全世界探路。同時,國家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往往也是學科基礎問題和重大前沿問題,圍繞“國之大者”開展有組織創新的過程有利於學科進一步凝練方向、迭代升級,為一流學科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近年來,浙江大學開展了使命願景大討論、科研大討論,明確提出了使命引領型的創新發展戰略,凝練了一批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方向。學校在應對中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過程中,牽頭實現了防治體係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推動學科在全球傳染病診治領域成為領跑者。學校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萬米深海軟體機器人自主遊動,為人類探索深海及極端環境特種機器人製造提供創新理論和高效技術支撐,推動相關學科進入世界前列。通過承接國家任務,浙江大學在空天海高端製造工藝裝備、高端射頻芯片和微係統、區塊鏈與信息安全、高溫合金、盾構製造、糧棉油主要作物設計育種等領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級成果。

  以“非對稱”趕超加快引領性突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高校正在克服對既有道路、基礎、範式的過分依賴,以更大的想象力、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格局,從全球、國家和時代的需要中尋找新方向、感知新問題、謀劃新布局,由跟跑、並跑逐漸向著領跑進發,並在一些領域已經形成了局部引領的態勢。例如,在量子、凝聚態物理等領域,我國高校一些學科加快範式轉型,在多個方麵取得了原創性成果,在這些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深度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的同時,中國高校也開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國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二位,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數量繼續保持世界排名第二位,其中高校占了很大比重。浙江大學在一些重要指標上已經與對標的世界一流大學達到相當量級,中國高校創新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高。

  以中國為觀照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提出了“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中國之路、中國之治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一方麵,我國高校立足中國實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係,在解決中國問題中推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浙江大學教師隊伍中,有的在全球首創基於中國理念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範式,有的在國際法律秩序完善過程中發出了中國聲音,有的基於數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等浙江實踐向世界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獨特樣本,有的通過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研究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之理。另一方麵,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積極發揮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的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文化,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比如,在習近平同誌的親自批準、關心支持下,浙江大學主持了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曆經16年,踏訪世界各地,為12250餘件(套)中國古代畫作建立起數字化檔案,推出了目前全球範圍內收錄作品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製質量最精、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集成,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三、在紮根中迭代躍遷,加快高質量內涵發展,優化學科生態體係

  學科是大學實現功能的核心載體,其結構布局、組織模式決定了大學的辦學質量和學術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學科發展應當進一步在彰顯優勢特色、構建卓越生態中深化高質量內涵發展。

  樹立全麵的學科發展觀。從高等教育發展史來看,大學學科體係的構建和結構調整都與時代的需求密切相關。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相關軍事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了航空、核物理等學科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之後又根據時代變化和科技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和增設學科門類,從而構建了以文理學科為基礎,以醫、工、經、管等應用性學科為主幹的多學科相互交叉、促進、融合的學科體係。麵對世界高等教育的全方位競爭,中國高校要想在世界文明演進和科技革命中占據先行地位,既要在應用學科上引領潮流,也要在基礎學科上產生全球影響,構建基礎學科、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等交叉融合、相互支撐的分層分類學科生態體係。實際上,大學是一個學科的叢林係統,學科的多樣性有利於大學形成複雜多樣的學科層次、結構和功能。浙江大學將“分類統籌、一流牽引、主幹強身、交叉驅動、生態優化”作為學科發展戰略,持續推進服務國家高精尖缺領域的高峰學科建設和學科會聚造峰、新方向凝練,以及傳統文史哲學科創新發展,完善綜合交叉的一流學科生態係統,不斷提升學科體係的整體競爭力。

  加快學科發展範式轉型。中國高校學科發展或多或少存在基礎學科總體影響不足、主流領域引領乏力、冷門絕學後繼無人,應用學科缺少在物質、能量、信息等基礎領域的關鍵突破,新興學科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學科發展範式轉型是“破題”的關鍵。一方麵是強基。回顧人類科技史,基礎科學奠定了整個學科大廈的根基,我們遇到的“卡脖子”問題,表麵上看是技術問題,深層次則是基礎研究問題。當前,基礎研究正處在醞釀重大突破的前夜,學科必須有誌於進入最前沿、搶占製高點,做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性的或者是非共識、非主流、非利益導向的研究,不能滿足於經費的增長,而應在解決世界前沿的問題難題中勇當開拓者。浙江大學在2020年召開了理學學科發展大會,支持學者潛心基礎研究,數學學科教師近三年已在數學四大刊上發表論文7篇,在若幹數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解決了多個重要公開問題。近年來,中國高校以第一單位在《自然》《科學》《細胞》等期刊主刊上的發文量不斷增長,浙江大學年發文量達20多篇。另一方麵是造峰。世界一流大學往往在某個或某幾個學科率先實現突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而帶動學科整體水平提升。例如,斯坦福大學按照“學術頂尖”的思路,改變傳統意義上所有學科均衡發展的慣例,舉全校之力率先在電子工程學科發展上實現了突破。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各高校已經遴選出重點支持的建設學科,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具體舉措,打造一批服務國家高精尖缺領域的高峰學科,並且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為優勢特色學科和有潛力的學科創造發展空間,以一流引領整體。

  跳出學科發展學科。學科生態係統構建的一個重要方麵是促進不同學科學術群體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形成協同與共創的學科場域。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於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呈現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快速發展趨勢,產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過程將不斷形成新的學科組織方式,催生新的前沿性學科方向或領域。實際上,依靠單一學科已很難解決複雜的科學問題,許多重大突破都是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產生的,如半數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都屬於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交叉學科是中國高校樹立特色、實現趕超的重要手段,是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需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建構與之對應的新概念、新理論、新命題,形成新的認識論與知識結構,進而建立有別於原學科的豐富知識範疇。近年來,浙江大學主動適應文理知識融通、學科交叉融合趨勢,啟動實施了麵向2030的學科會聚研究計劃,探索了跨學科研究計劃、跨學科研究機構、跨院係學科特區等組織模式,打造了多元交叉、彙聚貫通的學科集群,開辟了腦科學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與感知、生態文明與環境科技、農業設計育種、智慧海洋、精準醫學、超重力場、新物質創製、國家製度與社會治理、亞洲文明等交叉彙聚方向並湧現了一批成果。

四、在紮根中贏得支持,形成可持續發展布局,激發學科內生動能

  中國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進入了新的平台調整期,持久的高水平發展迫切需要我們開放布局、尋找新動能。學科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學科建設的重要任務和出發點之一就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國家、區域和產業的發展也為一流學科建設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戰略空間。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學科,就是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在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激發學科動能。

  強化學科的服務導向。放眼全球,西方很多知名大學的學科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過程中實現了快速發展,如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圍繞美國戰略需要,成立奧本海默理論物理學中心,參與製造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也使得物理學學科躍升至世界頂尖水平;麻省理工學院在幫助美國政府研發隱形戰略轟炸機的過程中,加快實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當前,國家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我們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等主戰場活躍著高校的身影,相關學科和一大批高校師生將論文寫在希望的大地上。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數十所高校萬餘名相關學科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目前已聯合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檢測產品百餘款,也推動了相關學科迅速走向前列。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疫情防控等重大戰略的號角聲中,浙江大學堅持“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的理念,助力景東彝族自治縣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五次入選六屆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在抗疫表彰中榮獲了12項國家榮譽,在此過程中不斷激發涉農、醫學等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圍繞新型校地關係開展學科布局。當前,國家、區域對高校的期待前所未有,對於學校和學科而言,校地合作不再是追求“學術GDP”和資源擴張,對地方政府而言,校地合作也不再是追求GDP、財政收入增長,而是要實現學科生長與區域創新需求耦合聯動,抓住機遇爭取更高層次、具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增量。近年來,浙江大學按照“質量為先、水平為要、聲譽為重、貢獻為上”的原則,有組織地開展新型校地合作,與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浙江省全部地級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建設了北京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長三角智慧綠洲等一批重大平台,在浙江全域創新體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學校也共享了國家區域改革發展的紅利,通過新型戰略合作獲得了高水平增量資源,開辟了學科發展的空間,構築了核心層、緊密層、合作層聯動的人力資源寶庫,近20年來學科橫向科研經費增長了9倍,這些都為學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保障。

  構建學科與產業的互融互動體係。學科與產業是相互促進和創新互動的,這也是學科建設拓展發展資源和空間的重要途徑。在國外,高校與龍頭企業共建實驗室、開展科研合作的情況十分常見。麵對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四鏈融合的新趨勢,構建由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完整合作鏈條,是學科加快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助推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選擇,同時也將有力提升自身建設水平和創新能力。據統計,近十年來高校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顯著提升,專利授權量從2012年的6.9萬項增加到2021年的30.8萬項,增幅達到346.4%,授權率從65.1%提高到83.9%;專利轉化金額從8.2億元增長到88.9億元,增幅達到984.1%,高校正源源不斷地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浙江大學認真開展首批高校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試點工作,布局了紫金眾創小鎮、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青山湖能源基地等產學研創新示範平台。學校能源學科與省內龍頭企業的合作成果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實現規模化應用,近三年應用該發明成果新增銷售額近110億元,學科科研成果在落地轉移轉化的過程中也反哺了學科發展,該學科榮獲了浙江省的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時代浪潮,奔湧向前。麵對更加波瀾壯闊的新征程,我國高校一定能夠心懷“國之大者”,培育時代新人、實現創新策源、加快戰略迭代,走出一條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道路,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做出應有貢獻。

  文章來源:任少波.紮根中國大地 加快一流學科體係建設[J].大學與學科,2022(3):4-10.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