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部署,專門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獨立章節進行闡述和係統部署,進一步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定位,彰顯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和深遠戰略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緊密聯係、相輔相成。科技創新本質上靠人才驅動,高水平人才培養依靠高質量教育,人才隊伍的成長和建設又對科技和教育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主動成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領頭羊和戰略先鋒力量。
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當代大學生是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量,其人生的黃金時期將貫穿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時代新人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實現者、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設者。高校要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培養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年學生,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實踐中解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
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以立德為本,夯實育人根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深刻指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製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以立德為本,夯實育人根基。“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堅持育人與育才相統一,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化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引導學生以理想信念鑄魂,以民族複興為己任,矢誌艱苦奮鬥,錘煉高尚品格,做有大德大愛大情懷大誌向的時代新人。
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以思政育人,鑄就新人之魂。青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期。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工作,牢記“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造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教師隊伍,進一步鞏固加強思政課程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推動課程思政廣覆蓋,持續提升和改善各專業學科的育人成效,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將理想信念融入擔當時代使命的實踐之中。
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優化培養體係,創新育人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人才培養體係與育人成效密切相關,直接關係到學生在大學裏練就的本領。要堅持麵向國家戰略需求,優化人才培養布局,深化科教產教融合,以數智化教學體係支撐卓越人才培養,不拘一格探索超常規人才培養方式,完善基礎研究人才、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等高水平人才的本土化成長路徑,努力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更多大師。
全力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造引領時代進步的前沿科技
近年來,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校要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四個麵向”,不負時代使命,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在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當好尖刀連、排頭兵。
創造引領時代進步的前沿科技,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領域,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基礎研究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重要貢獻已成為國際共識。同時,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麵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依靠單一學科的知識越來越難以獨自解決某一問題,這使得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滲透成為必然。21世紀以來,重大科技突破往往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有近2/3的獎項是跨學科成果,既是基礎的也是“跨界”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學科優勢,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以不斷優化的學科體係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當好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
創造引領時代進步的前沿科技,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加強有組織的科研。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縱觀世界科技強國的發展史,科技自立自強是其成為科技強國的基礎,而開展有組織科研則是其成功的重要經驗。加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的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校從鬆散的基於興趣的自發性“小科學”研究模式,向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目標的係統性的“大科學”研究模式轉變,助力國家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在持續開展自由探索基礎研究的同時,高校應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重點攻關任務加強定向培育布局,通過加強創新鏈布局、整合科研力量、拓展產學研合作,實現由內到外的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注重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麵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若幹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力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背後的基礎理論和底層原理,為未來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創新策源。
創造引領時代進步的前沿科技,布局一批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增強“揭榜掛帥”能力。當前,我國在科技攻關方麵還有不少尚未攻克的壁壘,一方麵,先進製造技術、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正孕育著新的變革;另一方麵,我國在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台、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方麵的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扭轉。高校要主動承擔起曆史使命,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攻關創新。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方向和關鍵技術領域,加快推進重大科研任務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研製、成果轉化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設計和聯合攻關,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源頭供給能力,更好地將科技勢能轉變為發展動能。
全速彙聚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隊伍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近現代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發生過五次轉移,這與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轉移是一致的、同步的,其中有深刻規律。國家發展同大學發展相輔相成,大學越是人才薈萃,國家就越能成為世界人才中心。我國要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大學就必須肩負起時代重任。
建設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隊伍,堅持黨管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站上了新的曆史起點。黨的百年奮鬥曆程充分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麵領導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優勢,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經驗。麵向新時代新征程,高校要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傾心引才,精心用才,聚焦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人才隊伍等群體,全麵築牢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
建設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隊伍,堅持實踐標準。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鍵少數”,是推動科技創新與高技術產業跨越發展的“領路人”。進入新時代,我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就更加凸顯。高校要聚焦“高精尖缺”,創造有利平台和條件,在重大攻關任務實戰中發現、培養和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鍛煉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形成以領軍人才為龍頭、高水平團隊為支撐的科技攻關格局,讓頂尖學者在科研攻關布局、凝練重大科研方向、組建大科研團隊等工作中更好發揮戰略引領作用。積極培育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持續引進和悉心培養一批基礎紮實、潛質突出的青年人才,支持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建設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隊伍,堅持破除“五唯”。教育評價在促進高校建設高質量師資人才隊伍方麵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全麵構建與我國“雙一流”建設目標相適配的、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高校評估體係是當前緊迫和必要的重點任務。高校應堅決“破五唯”,加快建立以“四個麵向”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係,營造有利於突出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的學術生態。結合高等教育實際,堅持“破立並舉”,持續探索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努力建成彙聚前沿科技領域戰略科學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等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加強學風作風建設,強化科研誠信和科技倫理體係建設,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營造風清氣正的創新環境,持續構建優良的發展生態、人才生態,彙聚天下英才,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新征程上,我國高校應深刻把握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把我國建成世界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科學中心、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作者係北京大學校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