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張軍:知識驅動的智慧教育賦能全人化培養
2023-02-13 11:51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摘 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核心是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力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智慧教育是一個時代的話題,也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智慧教育的興起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

  [關鍵詞]智慧教育;拔尖創新人才;知識驅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核心是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力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智慧教育是全球教育界高度重視的熱點話題,也是一個全新領域。智慧教育的興起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新時代新征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施科教強國建設和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對人才培養和人才素質認識與理解是多元化和多樣性的,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例如,哈佛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學習成為完整的人,認為核心素質要有有效的思考、清晰的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當的判斷,具有辨別價值。麻省理工學院更加重視實施工程人才跨學科建設教育和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等教育界普遍認為,人才培養包括三個重要方麵,一是價值塑造,二是知識獲取,三是能力提升。因此,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能力,教育是提升人才素質的主要手段。

  從人類文明的曆史方位看,人才素質的教育培養經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農業社會階段,主要依靠口耳相傳,采取學徒模式。第二階段是工業社會階段,主要依靠規範流程和規範培養。學校分班級、分專業就是采取了這種高度複製的工業化教育模式。第三階段是信息社會階段,主要依靠海量共享、分布聯通。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支撐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第四階段是智慧教育階段,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結合。教育內容更加精準,受教育者學習自主性大大加強,實現了群智協同。

 知識驅動為核心的智慧教育變革

  智慧教育的定義和解釋有很多種。一種觀點認為,智慧教育有如下特點。一是利用包括腦智、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新技術,為教與學提供技術依托。二是通過人機互動、數據共享、知識互聯,滿足學生個性化、精準化、智慧化學習需求。三是以知識的融合交叉實現知識衍新,即知識驅動,為師生提供有價值的成長。

  知識驅動的教育強調由獨立的單人到全人,由“群灌”到精準,由能力培養到品格塑造,鼓勵不同的學習體驗和不同學科知識的流動與互通,打造融通、多元、靈活的高等教育學習路徑,加速提升學生的自身能力。

  泛在、智能、普惠、精細是智慧教育非常顯著的特征,即隨時能學、隨地可學、隨求而學。所謂的“求”,既有需求的意思,按照需求來學,也有追求的含義,為自己的追求來學。這是智慧教育最顯著的特征。

  智慧教育要與空間三維、時間維、知識維為一體的“五維教育”有效互動。空間三維提供的是泛在高效,時間維提供的是隨時即時學習,知識維可以實現知識的互鑒、融通、聯動,知識的跨域革新,通過大家的智慧共同促進新的知識融合衍新。呈現出融、泛、衍三個最突出的特點。

  融,即五維融通,破時空、貫知識,實現知識的融合獲取;泛,即泛協作、惠教育,實現知識的開放關聯,使得知識的學習掌握和挖掘更加泛在、精準;衍,即智推理、衍知識,實現知識的演替創新,通過群智使知識創造知識。這也是教育最大的內涵。“五維教育”可以使知識創造知識更豐滿、更完備,將給學校的教學組織、學習空間、教育模式、創新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帶來顛覆性變化。

  知識的創造有賴智慧的賦能。數據是測量的結果,給數據賦予意義、背景,加以整合就是信息。找出數據之間的關聯規律,呈現的信息結構就是知識。依靠智慧,人類能夠發掘規律、探索本質,通過思維加工將數據變成知識。這是知識的創造過程。獨立、零散的知識被稱為知識元,知識元通過關聯構成知識鏈,不同知識鏈聯通交叉形成知識麵,進而通過融通、衍新形成不同的知識空間。這樣就實現了從認知理解到知識的遷移實踐,以此支撐知識的探究衍新。這就是教育最核心的本質。

  人工智能加速了人類知識的生成和融通。智慧教育通過知識的重組、延伸、貫通、衍新,賦能人才培養的所有環節。從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到學習評價,最後賦能人才的素質培養。因此,知識驅動是智慧教育的時代變革,要高度重視。

  人才培養如同“魔方”還原。不論怎麼轉動,“魔方”的坐標軸都不會變,變的隻是邊緣、顏色和方向。如同人才培養也是如此。知識的廣度、深度、創新交叉融合的黏度等三個維度一直在變,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從來不變,這也是對智慧教育賦能的總體把握。

  一要講清楚數據的來源,準確描述符號表征,把數據記錄下來。二要挖掘規律,得到信息,通過語義得到知識。三要探究衍新,創造知識。四要知行互促,在實踐創新中實現能力的提升。五要融通活化知識,塑造素養。通過這種螺旋演進、求實升華的方式,才能實現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這既是人才培養的規律,更是人才發展的目標。

  我們可以通過構建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素養圖譜、素質圖譜等四個圖譜,來理解知識驅動核心的“五維教育”。知識圖譜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認真推理,對知識的規律進行辨識,同時還要拓展衍新,迭代形成新的知識。能力圖譜就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素養圖譜要有自己的素養和價值養成、價值塑造,就是要有責任,有情懷。我們要培養科學家、戰略家、軍事家、教育家,等等,所有的“家”裏麵都有它最大的公約數,就是數字公約數,這個頂峰就是素質圖譜。四個圖譜如能合一,我們就能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這是智慧賦能教育的核心。

  具體來看,知識圖譜就是教學中的專業教材、課程,以及對學生的講解方式和思辨課堂提供,知識圖譜活化的路徑。學生的知識元、知識鏈、知識麵到知識空間,如果能融會貫通起來,就有了知識圖譜,才能真正通過知識驅動來實現“五維”貫通。

  能力圖譜像一個雷達圖,包含學習能力(自主解決、持續學習)、實踐能力(實踐操作、主動實施)、創新品格(批判精神、邏輯思維)、創業創造和團隊協作五類能力。可以通過研究型項目和課程實現元知識的汲取與研究能力的提升;通過產學研一體化賽創空間的建立,提升創新創造能力;通過跨學科協同創新打造賽創空間,激發創新品質,進而在知行合一與理論聯係實踐中,不斷把理論變成實踐的知識,最終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既要有能力的提升,更要有追求卓越的創新創業品格的塑造。這就是品能互促、知行合一的能力圖譜。

  素養圖譜的核心是篤行、創新、協作、申辯。其核心是個人修養、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強調以價值塑造育才樹人。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素養圖譜通過螺旋迭代得到素質圖譜,培養領軍領導人才所具備的素質圖譜,是知識驅動為核心的“五維教育”最核心的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智慧教育絕非完美教育,也應辯證看待。例如,智慧教育大多依靠計算機工作,與人交往減少,容易使得家國情懷、社會情懷淡薄。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重視。同時,智慧教育還麵臨個性化精準培養從粗到精、創新性品格塑造從拙到優等問題。比如,搜索引擎的普及和便捷對創新品格和興趣挖掘造成很大衝擊,使得很多學生不再願意背誦單詞,更不用說創造單詞。長此以往,創新品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必將受到挑戰。這些都是我們要麵對和解決的新挑戰、新問題,亟需妥善應對和解決。

智慧教育的初步探索與實踐

  北京理工大學“知識+”智慧教育的實踐探索核心為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實踐創新,以保證全人化人才培養質量、數量和核心競爭力。學校實施iSPACE計劃:i是思想價值引領,S是專業,P是人才培養的模式,A是創新創業,C是課程改革,E是教與學激勵機製,簡稱iSPACE。

  第一,重視價值塑造。學校開設院士、大師課程,加強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的熏育。通過邀請老校長講校史、講黨史、講教育學史等,使學生在大師素養的熏陶下,可以沉浸式感受和體驗智慧教育的魅力。學校利用服務北京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活動的契機,邀請冬奧會冠軍進教室、上講台,實現科技為智慧賦能。學校還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素養。新冠疫情暴發後,學校率先在全國打造“雲端畢業典禮”,使畢業生可以和校長進行真實化合影。這就是價值塑造中包含的活化價值理念,把價值具象化、形象化,讓師生通過活化的方式增進相互學習、相互了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掌握,更容易入腦入心。

  第二,強化知識養成。要找到學習需求,可以通過知識圖譜對知識進行漫遊和路徑規劃。為支撐智慧“五維教育”,學校打造了一係列智慧化的課程和教材,對學生進行智慧化評價。這是一種智慧化的學習過程。從入學到畢業均采用柔性選拔、柔性培養,最後實現柔性成長。學校重視學生的精準化、個性化培養,引導學生取長補短,發揮強項。采取教學供給側改革,提升智教能力,通過大數據提供資源,進行師生互動的成長分析,以此實現精準評判。學校開設了7000餘門課程,並打造了“延河課堂”線上智慧教學平台,實現了群智互學互促。通過“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混合式學習模式,讓學生更理解、更愛學,更加沉浸式地學習。

  第三,推進實踐創新。為激發學生潛能和品格,學校邀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知名品牌設計總監等在內的大師領銜,通過國家級平台和課程,打造了任務牽引、場景驅動的智創空間。通過舉辦首屆“元宇宙”挑戰杯大賽等活動,打通科教賽創平台,做到學用合一,為學生服務,對人才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校重視學以致用,通過知識驅動的智慧教育提升“五維教育”的培養,取得顯著成效。在育人理念上,實現了從單一的智育教育到全人化培養;在培養體係上,實現了從定製的“群灌”到精準個性的培養;在教育模式上,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到品能互促,有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麵發展,為新時代對拔尖創業人才的培養積累了寶貴經驗。

  作者:張軍,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2023年第2期《中國高等教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3-02-09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