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雷朝滋: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2023-04-11 16:52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雷朝滋

  [摘 要]高校科技戰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有力支撐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作貢獻。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集中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新成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科技戰線要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準確把握高校科技創新麵臨的新形勢,引領推動高校科技創新體製機製新變革,以高水平科技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新形勢: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關於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部署,準確把握高校科技創新工作麵臨的新形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要論述,並擺放在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之後的突出位置,極具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多維度、全方位、深層次思考、認識和把握高校科技創新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是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是立足現代化建設全局,深刻認識“三位一體”統籌部署的戰略意義。過去,黨代會報告中,科技一般安排在經濟建設中,教育一般安排在社會建設中,人才一般安排在黨的建設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放在一起,強調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既是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更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一方麵,凸顯了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不但要努力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更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著力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全麵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另一方麵,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辯證統一。教育支撐人才,人才支撐創新,創新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同時,高質量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離不開高水平科技創新的支撐,高水平教師隊伍也需要在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中鍛煉、造就。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高校要強化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更好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結合起來,切實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在應對國際國內複雜形勢、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中的戰略作用。

  二是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提出的“四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明確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簡稱“四新”)既是報告第五部分的重要落腳點,也是第五部分與第四部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結合點,因此,也更應該是今後高校科技創新的著力點。隻有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新發現新突破,才有可能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隻有進一步把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化,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才有可能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高校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麵,要瞄準“卡脖子”問題,利用基礎研究優勢和已有技術積累,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打破傳統賽道上的“壁壘”,為關鍵領域產業自主可控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麵,要主動瞄準“四新”要求,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加快原始創新重大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三是立足完善科技創新體係,更好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的優勢特色。高校、國家實驗室、科研院所、企業是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有效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優勢對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黨的二十大又進一步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這些表述的調整充分體現了我們對企業創新能力重要性認識的不斷變化。從國際上看,蘋果、英特爾等國際頂尖企業的科技創新帶動了全球相關領域的技術變革,也為本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從國內看,華為等科技領軍企業之所以能夠在激烈殘酷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關鍵靠的也是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因此,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與企業強化協同創新,把高校特色與企業主導更好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著力突破製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變革:把加強有組織科研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引領高校科技創新工作新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先後印發實施了高等學校“十二五”“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行動”“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等一批重大行動,推動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體製機製改革持續深化,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成效顯著。十年來,高校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為創新型國家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這些成績是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更好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和信心所在。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作為高校科技戰線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發揮新型舉國體製優勢,加快科學研究範式和科研組織模式變革,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引領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工作新變革,在持續推動自由探索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的基礎上,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追求,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服務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在項目組織上,從被動的“接單式”向主動謀劃、主動服務轉變。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作為科研的主攻方向,建立重大任務組織機製,組織提出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引領性重大科研任務,主動謀劃、主動對接、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需要,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二是在平台建設上,從“自由生長”向定向培育轉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任務,加強高校重大科研平台的培育布局,提高體係化、建製化建設水平。按照“目標任務實”“攻關團隊實”“物理空間實”“條件保障實”“貢獻成效實”的要求,係統布局重大科研平台,著力把國家級創新平台和前沿科學中心、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打造成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的重要支撐。

  三是在團隊建設上,從“戴帽子”向重實戰轉變。依托重大科研平台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或工程,在實戰中發現和造就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在重大任務實施或重大平台建設過程中,以共同價值觀、共同攻關目標為牽引,大力推動專職科研隊伍建設,彙聚各方人才,真正形成協同化、建製化、有“戰鬥力”的攻堅團隊。同時,讓更多的博士生也包括碩士生、本科生中的優秀人才,參與到重大科技任務或工程中來,在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中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四是在支撐引導上,從資源引導向綜合施策轉變。要更加注重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不斷增強政策的係統性、針對性,在資源配置上避免“撒芝麻麵”的現象,促進教育、科技、人才、產業等資源形成有效合力,引導高校聚焦國家戰略需要開展科技攻關。

 新貢獻:切實把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科研是科研組織的兩種模式。加強有組織科研不是不重視自由探索,更不是不搞自由探索,而是在更好發揮自由探索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更加強化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兩種不同模式的優勢,更有利於高校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1.堅持“三個結合”,統籌推進有組織科研工作

  一是把加強有組織科研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相結合。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拚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新形勢下應對國際挑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抓手。有組織科研是高校科技創新實現建製化、成體係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加強有組織科研是高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必然選擇。

  二是把加強有組織科研與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相結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辦好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出中國特色。科技創新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方麵,也是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把加強有組織科研作為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把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要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在服務國家中實現“雙一流”建設。

  三是把加強有組織科研與深化高校科技體製機製改革相結合。當前,科學研究範式從線性發展向非線性、非單向轉變,科研組織模式從自由探索為主向與重大問題導向的多學科交叉融合並重轉變。要深化高校科技體製機製改革,適應科學研究範式和科研組織模式變革,推動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因此,要加強有組織科研,以問題和需求為牽引,以重大任務為驅動,帶動科研評價機製改革、資源配置方式變化和科研組織模式變革,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活力、激發創新潛力、提升創新效能,推動新時代高校科技創新取得更大成效。

2.聚焦“四個方麵”,加快有組織科研重點任務落實

  一是要在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上下功夫。把提高層次、提高質量作為進一步加強高校基礎研究的重中之重,啟動基礎學科研究中心、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建設,持續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瞄準若幹重大前沿科學問題,高質量布局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組織跨學科團隊,長期堅持、長期積累,力爭不斷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

  二是要在攻克“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下功夫。實施“有組織科研重大項目培育計劃”,既瞄準當前產業發展亟需,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加快戰略高技術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又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製高點,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科技的命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要在服務國家區域創新發展戰略上下功夫。主動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等為核心,充分發揮高校的區位優勢和學科人才優勢,強化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科技資源聚集,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四是要在提升行業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主動與行業產業部門和龍頭企業加強對接,立足高校、企業在國家創新體係中的不同定位和優勢,加快實施“千校萬企”協同創新夥伴行動、“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百校千城”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3.著力破解“三個難題”,保障有組織科研有效實施

  一要著力破解科研方向與國家需求銜接不緊密的問題。高校科研與國家需求對接不夠緊密的問題長期存在。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將完善“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係統,把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效納入監測體係,引導高校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布局。高校與教育部要形成合力,堅持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出重大科技計劃和工程,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強與科技、產業部門的互動,有序推動相關計劃和工程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切實做到提出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二要著力破解跨學科、跨學院組建科研團隊難的問題。當前,高校難以組建多學科領域穩定的研究隊伍,特別是有利於跨學校、跨學科、跨專業的協同創新機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有些“團隊”表麵上看起來在編製和人數上都有一定規模,但是實際上各幹各的,是“散兵遊勇”,這不是真正的團隊。人數不代表戰鬥力。一定是有共同價值觀和共同目標追求、有組織的、能協同作戰的建製化隊伍才是團隊,才具有“戰鬥力”。要以重大任務為牽引,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台等高水平創新平台為依托,建設政策特區,打破學科專業界限,賦予平台或團隊負責人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經費使用、人才引進等自主權,打造敢於攻堅克難的攻關團隊。要建立資源配置一體化機製,在重大人才計劃、研究生招生計劃、本科生推免名額等方麵對有組織科研的傾斜支持政策,打破傳統的以學院、學科為單位的科研組織體係。

  三要著力破解評價激勵機製不完善的問題。科技評價是風向標、指揮棒。近些年,高校科技評價改革取得了係列成效,但科研團隊“小而散”、科研成果追求“短平快”的狀況沒有實質性改變。特別是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評審等評價激勵機製過多強調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排序,強調第一完成人,導致科研人員熱衷於牽頭幹點小項目,不願意參與承擔重大任務,“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心態和現象還普遍存在,這些都不利於有組織科研的實施。要真正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係。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獎勵評審等各類評審活動中,鼓勵引導科研人員積極參與重大任務攻關;不簡單以科研成果完成人排序作為衡量標準,更加強調科研成果的實際貢獻,讓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攻關任務並作出貢獻的各類科技人才有幹勁、有盼頭。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進號角。高校科技戰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勇擔使命、奮勇爭先,以隻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以更加卓越的成績,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有力支撐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雷朝滋: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

  原載2023年第7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