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曆史,眾多世界一流大學在時代洪流中與國家同頻共振,並提供了諸多戰略支撐。立足新時代,現代一流大學如何主動承擔強國使命、進行戰略性謀劃是一個亟需深刻探討的問題。以浙江大學的辦學經驗為例,一流大學應當把握時代變革契機,致力於思想引領和知識創新,通過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鍛造戰略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力量、構築全球學術影響力的人才群峰助力教育圖強、科技製勝和人才引領,從而進一步推進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關鍵詞:一流大學;教育強國;人才培養
一流大學是國家現代化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戰略支撐,曆史上眾多世界一流大學都在與國家同頻共振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劍橋大學產生了理論力學體係和電子學理論等基礎科學的重大成果,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理論依據,引領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現代一流大學應該如何發展、承擔怎樣的責任使命是一個值得探討深思的問題。2023年6月,浙江大學發布了《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提出了具有浙大特色的辦學使命,即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致力於思想引領和知識創新,培育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一、教育圖強: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教育是一所大學的根本,無論時代如何變革,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始終是高校的職責所在。當前,無論是AI技術還是ChatGPT,無外乎是數據、算力以及算法的迭代發展。高校培養的學生應當是能掌握並且運用這些現代工具、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卓越人才。
從基礎學科規律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學科包含數理化、天地生等,以獲取新知識、揭示新規律為目的。基礎學科研究處於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源頭。如磁共振科學技術的發展,歸因於物理學、化學、生理醫學等方麵的重大理論突破,並催生了千億級別的磁共振成像與譜學產業。
縱觀曆史我們可以發現,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三方麵支撐。從人才維度來看,大學應當培育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質疑與批判精神。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宣言中提到的,“高校必須培養學生能夠分析社會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案,使學生掌握有效表達能力、創新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從教育者維度來看,大學應當擁有言傳身教、精神感召的學術大師,提供學知識、做研究的一流平台,以及包容創新、崇尚創新的創新氛圍。從政策製定者維度來看,教育應當避免急功近利,係統性長期支持,多元化投入,進一步健全基礎學科研究人才的評價機製,支持新型高水平研究機構建設發展等。
以浙江大學為例,我們建立了從中學到研究生階段的長周期貫通培養模式,不斷深化大學中學貫通、本博貫通、科教貫通、產教貫通、學科交叉貫通等,助力學生在多平台、多領域提升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快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與此同時,我們鼓勵學生在創新發展中推進創業轉化,建立了全鏈條創業體係。
一是激發創業意識,學校設有154門通識課程、編寫了16部教材,打造了“創業基礎”MOOC課程,年訪問量超過千萬;設立了全國首個創業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開展了中美法聯合培養全球創業管理碩士生項目等。
二是培育創業技能,學校入選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了30個院級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開展了75大類140餘項學科競賽,設立了20餘個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深入推進產學一體,加快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開展了18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卓越培養項目等。
三是對接創業融資,學校利用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紫金眾創小鎮、全球創新創業基地等平台孵化創業企業,開展校友創業大賽,通過校友設立的投資機構等彙聚資源,助力企業融資發展。
四是推動創業公司落地,學校提供強大的項目技術、創業輔導等,對接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谘詢、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代理記賬、法律谘詢、財務規劃、稅務籌劃等服務。
二、科技製勝:鍛造戰略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力量
當今世界進入大科學時代,前沿性、顛覆性和非對稱性創新日新月異,科學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學科交叉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的重要趨勢,基礎研究愈發成為解決核心技術的關鍵推動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加速創新範式演進。一流大學應當緊緊圍繞“四個麵向”,堅持有組織科研和自由探索並重,強化戰略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成為重要創新領域的領跑者、新興前沿交叉領域的開拓者。
以浙江大學為例,一是強化基礎研究,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關鍵核心技術背後的基礎研究、大團隊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推進國際大科學計劃。二是加強科技攻關,在重大領域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整合優勢力量承擔國家研發任務,積極培育重大成果。三是打造國之重器,建強全國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醫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基地。四是推進交叉會聚,實施麵向2030的學科會聚研究計劃,推動文理交叉、醫工信交叉、農工交叉、醫藥聯動。如學校成立了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彙聚了包含工科、理科、信息學科以及人文學科在內的多學科交叉團隊,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腦科學交叉研究平台,研製成功我國首台基於自主知識產權類腦芯片的類腦計算機,同時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三、人才引領:構築全球學術影響力的人才群峰
一流人才是引領科學中心轉移的風向標,世界的科學中心首先是世界的人才中心。16世紀以來,全球先後形成5個世界科學中心。一是16世紀的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促進了科學發展。二是17世紀的英國,產生了牛頓、波義耳等科學大師,開辟了力學、化學等多個學科。三是18世紀的法國,基礎學科在這個時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四是19世紀的德國,產生了愛因斯坦、普朗克等一大批科學家,創立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細胞學說等重大科學理論。五是20世紀的美國,產出占同期世界總數60%以上的科學成果,集聚了全球近50%的高被引科學家。《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發展報告(2022)》指出,世界主要國家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旗鼓相當,亞洲國家跟歐美國家人才競爭實力平分秋色。
麵向未來,一流大學要營造以人為本的最優人才生態環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人才真正“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有發展”。因此,浙大麵向不同人才群體,提出了拉高標杆、分類培養的思路,對各類人才精準施策、精心培育。以浙大數學學科發展為例,學校結合國際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打造了數學高等研究院“人才特區”,通過營造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賦予充分獨立的自主權力、完善激勵評價製度、提供個性化服務等,取得了一批引領世界的標誌性成果。
【杜江峰,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文刊載於《中國高教研究》2023年第9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