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張軍:高等教育數字化驅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研究
2024-03-26 17:10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正在重塑社會、勞動力市場和未來發展形態。相較其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體現為技術層麵的創新,而且成為引領高等教育發展變革的重要引擎,更深刻觸及教育體係及策略的根本性變革。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搶抓新領域、新賽道的戰略機遇和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更是在全球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中搶占製高點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為我國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即數字化轉型是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具體來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涉及諸多方麵,當前轉型的重點是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全麵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全麵推進教育理念、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模式等形成全方位、深層次變革,以教育數字化轉型驅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向縱深推進,助力構建中國特色人才自主培養新範式。

  準確研判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麵對數字化浪潮,世界各國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對高等教育數字化進行了係統性、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和布局。美國高度重視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1996年至2017年間先後發布6輪《國家教育科技計劃》,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迅速發展。歐盟鼓勵高等教育機構推廣數字化教育,在2018年發布《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18》;英國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製定了《JISC 2010—2012戰略》等一係列頂層規劃;德國在2016年推出了“數字型知識社會”的教育戰略,並於2019年製定了“數字公約”來規劃學校數字化轉型政策。近年來,我國也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數字化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教育部在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強智慧教育開放合作,不斷推動我國教育數字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教育數字化的新賽道上,中國高等教育已實現優質資源從少到多、學習規模從小到大、應用水平由淺入深的發展新進步,在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習革命、應對疫情挑戰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效。

  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高等教育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些機遇不僅源於政策層麵的明確指引,技術進步的強大推動力,也源於社會對教育創新的迫切需求。從技術動力上看,數字技術的發展演變快速推動著生產方式轉型、產業結構重構、治理方式變革,給人類和社會帶來了一係列革命性的變革。科技革命必然與教育發展深度交織、融通互促,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入、數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數字技術應用水平的日益成熟,正重塑著新時代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形態,為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夯實了底座基礎,為高等教育內涵的縱深發展、模式的擴麵拓新、質量的高效提升注入強勁動力。從現實需求上看,時代之變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數字化已成為高等教育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傳統“同質化”“流水線”的高等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亟需借助數字化推動知識傳授型教育向能力培養型教育轉變。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教育質量標準趨於多樣化、學習形式趨於終身化、人才培養趨於個性化、治理需求更加現代化。因此,利用數字化手段促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變革,成為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入應用,高等教育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麵臨著一係列複雜且多維的挑戰,至少有三個方麵的準備尚不充分。

  數字化思維和能力有待提升。數字化與教育的結合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簡單疊加,更是教育理念與模式的全麵重構和創新、教育生態係統根本重塑的過程。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化思維的缺乏以及對傳統路徑的依賴將直接製約和阻滯高等教育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很多高校管理人員和教師數字素養不高,還難以快速改變固有視野與慣性思維模式,難以熟練運用新興數字技術,並依托其打造新的教育教學範式。

  數字化基礎設施仍需升級。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先決條件,直接決定高等教育數字化的發展水平。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建設,但是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數據要素質量不高、共享不暢,區域、城鄉、校際間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基礎底座仍不堅實。

  數字化製度機製亟需健全。新興數字技術的全麵滲透使得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發生顛覆性變革,也直接導致了當前的製度機製邊際失效,很多以往可行的製度在數字化時代已經出現不匹配、不適應的問題。圍繞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新製度新機製還相對缺乏,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數字化的深度與廣度,限製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安全有序發展。

 深刻把握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內涵特征

  縱觀人類社會的現代化曆程,高等教育始終處於先行引領地位。高等教育要準確把握數字化時代的新趨勢、新使命,破立並舉推進全麵徹底的數字化轉型,構建更高水平的育人體係和生態,以數字化轉型為內涵式提質提供強大動力。把握高等教育數字化的內涵和特征,必須明確價值旨歸、實施主體、目標指向和實現路徑,分別回答好“為了什麼”“由誰完成”“有何目標”和“如何推進”的問題。

  高等教育數字化以立德樹人為價值旨歸。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數字化時代的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開放共享、高質高效、全麵發展,不斷回歸以人的全麵和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宗旨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運用數字化手段重塑高等教育育人方式,基於大數據和智能計算驅動,通過人機互動、數據共享、知識互聯,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創設宜學宜教的現代化教學科研環境,讓學生“學得更好”,教師“教得更好”,學校“管得更好”“服務更好”,切實滿足隨時隨地隨身的高質量學習需求,持續提升師生開展學習、科研活動的效率和水平。

  高等教育數字化以係統變革為重要動力。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具體體現為推動高校從“工業時代形態”向“數字化時代形態”發展。在辦學空間上,從物理空間轉向物理和“賽博空間”相融合;在教學模式上,從模塊化、標準化的知識傳承轉向個性化、精準化的知識創新;在教學場景上,從被動式、單一化的師生傳統講授轉向沉浸式、交互式、場景化和遊戲化的多主體參與;在授課形式上,從教師在圍牆內的固定教室講授,逐步發展為教學資源在雲端的知識大平台傳播。高等教育數字化應成為高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打造有特色、有規模、有技術含量的數字化場域,形成更加符合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創新等內在規律的多元化發展環境。

  高等教育數字化以改善治理為內在要求。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一項麵向未來、守正創新的重大工程,從數字技術融入融合、深度應用的轉化階段,到高等教育自我創新、全麵提升的轉型階段,再到高等教育完成再造、打破界限的智慧階段,其主線就是充分利用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推進高等教育格局重塑、形態重構,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關鍵在強化需求牽引,推進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前提在完善新型基礎設施,一方麵,把握好國家智慧教育平台這個先手棋和重要抓手,全麵優化數字資源供給,鞏固拓展數字化應用麵向,另一方麵,建設智慧教室和智慧課堂等,夯實數字化基座,打牢底層支撐。基礎在健全標準規範體係,探索建立資源、數據、應用、平台、素養和安全等方麵的標準規範,把標準化貫穿數字化全程。重點在推進創新試點示範,強化示範帶動,推進一批好理念好方法好場景先行先試,探索與數字政府建設聯動協同,打通難點堵點,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以教育數字化轉型驅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

  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和整體性推進,首先應著眼於根本性、牽引性問題,承擔起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責任,即人才培養任務,以“關鍵落子”帶動高質量發展全麵突破的“滿盤皆活”,牽引帶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加快成勢。

  1.聚焦價值塑造,推進思政格局數字化

  價值塑造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優勢特色,通過推進數字化轉型不斷提質拓新,提升育人感召力。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聚焦入腦入心,堅持紅色浸潤,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拓展思政教育的內容、形式和載體,讓思政教育鮮活起來,提升其吸引力與感召力。一是著力打造“沉浸式”思政空間。以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技術打破時空限製,支撐建設“泛在”思政教育環境。北京理工大學組織學子“雲學”延安紅色場館,足不出校參觀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二是力求創新“虛擬式”思政課程。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將思政課教學內容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技術推進“價值活化”。北京理工大學通過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數字人”徐特立,開發“偉大遠征”“延安十三年”等虛仿課程資源,實現沉浸式教學,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將思政教育和知識學習相融合。三是積極培育“融合式”思政平台。大數據技術以更強的洞察發現力、流程優化力和決策支持力,為更好地驅動思政教育精準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數據支持。要通過建立統一的師生數據中心,連通校內、校際數據孤島,強化智能計算技術應用,動態跟蹤師生思想動態、心理狀態,強化過程性評價和個性化推送,大力提升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準化、科學化、高效化水平。

  2.聚焦知識養成,推進培養體係數字化

  知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要通過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高校知識教育供給的品質,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覆蓋麵,實現我國優質教育資源自身的充分挖潛和優化配置。

  突出全體係,推動教學“場景”向教育“生態”轉變。著力打造空間三維、時間一維、知識一維構成的“五維教育”,在空間三維,基於智聯網技術,逐步推進名師名課上網上線,規範線上教學,打造翻轉課堂,建設智聯教室,以人為中心重塑“人—機—物—環”關係,推進實現無處不在、處處能學的教育空間;在時間一維,通過虛擬教師、虛擬教室、虛擬教學裝備,改變人與課的交互,使學生每時每刻都能與課程中的元素互動,也能與身處世界的同伴相互認同,推進實現泛在高效、時時可學的學習空間;在知識一維,基於知識圖譜,串聯學生的知識元、知識鏈、知識麵,映射到知識空間,實現知識的互鑒、融通、聯動,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以知識創造知識,推進實現知識驅動、人人皆學的知識體係。北京理工大學打造了以“樂學平台”為核心的數字化教育平台,強化名師授課、智聯融動、育教衍新,實現了群智互學互促。

  突出全要素,推動學科“教材”向專業“教境”轉變。一方麵,著力打造“教育元宇宙”,深化“教”與“學”的緊密互動,強化知識圖譜、大模型等技術驅動,開展專業建設、培養方案修訂等智慧教研教改,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創新,為學生提供知識導航、個性化推薦等智慧學習模式。另一方麵,將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相融合、課前課中課後相貫通、正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相結合的全方位學習環境,打造貫穿學生知識獲取、鞏固和創新的全程學習空間,融入教學方法、資源和評價機製,模糊教學邊界,真正實現“處處可學”;利用虛擬和增強現實、全息影像、數字人等多項教育創新技術,開展如角色扮演、劇情互動等活動,增強學習的遊戲化特征,豐富情境預設和價值激勵,調動學生學習實踐參與度,高效地完成學習實踐,讓學生更愛學習、更加自信。

  突出全流程,推動“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注重分析拔尖人才成長要素與路徑,提升學習的個性化、精準化和智慧化,實現柔性選拔、柔性培養、柔性成長。推進素養圖譜、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素質圖譜“四譜合一”,圍繞“德”,以素養圖譜做“畫像”,指導學生強化價值塑造,涵育責任情懷;圍繞“智”,以知識圖譜做“畫像”,推進現有專業知識體係的分析重構,拓展知識養成的廣度、深度和黏度;圍繞“能”,以能力圖譜做“畫像”,鼓勵支持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圍繞“才”,以素質圖譜做“畫像”,幫助學生精準定位自身發展坐標,明確成才目標方向,找到數字化成長的“最大公約數”。“全流程”的關鍵核心在於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師生互動的成長分析,對學生進行智慧化精準評價,加強教學供給側改革,有的放矢提升智教能力。

  3.聚焦創新創造,推進實踐教育數字化

  創新創造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通過推進數字化轉型更好地營造便捷高效的創新創造空間,拓展實踐教育的數字化新形態。塑造使命引領、品格塑造的“雙創”新生態,打造學科交叉、任務牽引、場景驅動的“智創空間”,推進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把學校科研人才優勢轉化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造一體化創新創業教育體係。

  強化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讓創新創業教育更加立體直觀。將創新創業與課程體係融合,深化研究型教學改革,強化重大項目、重點平台、創新團隊賦能,將國家重大成果創新點、成果樹轉化為課程知識元與學生能力集,構建融專業、融課程、融平台的人才培養鏈條。北京理工大學以一流科學家和一流科研環境打造學生研究性學習新場景,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通過對專業核心課程實施“慕課+研討式教學+項目製答辯”的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能力發展。

  深化科教融合、產教協同,讓創新創業教育更加精準高效。深化數字技術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線上打造產學研一體的跨域協同賽創空間,讓賽創更真實、更聚焦、更前沿。加強網絡化協同,將傳統課堂、智慧課堂與重大科研平台、實踐教學中心、校外實踐基地相融,動態構建由不同學院、高校、研究院、企業組成的育人聯合體。推進精細化育苗,學生按照專業領域、興趣愛好和發展規劃選擇實踐項目,來自科研大平台的創業導師持續跟進指導,同時為每個學生團隊提供實驗平台的支撐。打造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推動創新創業活動大規模線上參與,構建可視化創新創業項目庫、成果庫,讓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永不落幕”。北京理工大學以挑戰杯為契機,打造了“挑戰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實現元宇宙技術在創新創業實踐領域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4.聚焦治理高效,推進支撐保障數字化

  數字化推進教育教學和治理模式創新,不斷深化拓展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融通,讓治理更好地適應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不斷提升支撐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硬能力和軟實力,保障高等教育數字化行穩致遠。

  打牢數字化轉型的治理基礎。全麵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通過優化教育治理主體間及主體內部的信息流動方式,提高教育領域的溝通交流效率;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資源配置流程優化、數字創新和技能培訓中心建設、數字素養與技能人才保障等為著力點,補齊教學資源短板;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提高對數字教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讓數字教學學習技術和優質教育資源動起來、用起來、活起來,切實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

  守牢數字化轉型的安全紅線。數字化的各個環節都隱藏著信息安全、倫理安全等隱患,必須下好數字化轉型的安全“先手棋”,加強內生安全水平,築牢內生安全底座,提高數字安全保護能力。高等教育數字化加速衍生多元化的數字場景,圍繞高等教育數字化特征,還要強化智能協同,整合安全檢測、防護、響應等技術,加強持續自適應檢測和主動防禦,保護敏感技術信息、師生個人信息等,為高等教育數字場景提供全鏈條、全周期、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提升數字化轉型的軟實力支撐。全麵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對標《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依托數字化教育教學場景加強專業培訓,開展有組織有設計的智慧教育教研活動,建立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係,將數字素養作為考核評價、職稱評審的重要方麵,推進以評促學、以評促用、以評促優,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和協同育人的能力水平,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更具時代性和創新性。要強化師生數字倫理和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師生數字倫理修養,完善數字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倫理規範,持續打造良善的數字教育新生態。

  【作者張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原載2024年第3/4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