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強盛、民族複興的戰略基石和係統性工程,科技創新成果隻有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才能完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一環。立足強國複興新征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要心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有組織科研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路徑探索中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以更高站位深刻理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意義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需要以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新通道。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理應以更高站位深刻認識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流大學要勇於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於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在“雙一流”建設中,高校一方麵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不斷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前瞻性謀劃、戰略性部署和係統性推進,另一方麵要以高質量的科技成果轉化有力反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一流學科建設。這既是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應有之義,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實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貢獻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大學、德國的洪堡大學、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高校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之路同時也是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蓬勃發展之路。這些世界一流大學在為所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我國高校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切實承擔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使命,不僅要在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上持續發力,還要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實現價值、贏得優勢、成為一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兩翼,科技創新需要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落地生根,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動力源泉,隻有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堅持“四個麵向”,將科技成果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真正實現創新價值,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力量。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實現產業體係能級躍升的過程,支撐這一過程的關鍵在於科技成果轉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備基礎研究深厚、多學科交叉融合、跨領域技術攻關、高層次人才引領的優勢,容易產生顛覆性、前沿性技術突破,是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力量。但顛覆性、前沿性技術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研究,要瞄準產業發展的製高點,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協同各方創新主體加快實現顛覆性、前沿性技術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製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形成發展新動能。
以更大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以“三個聚焦”為抓手,貫徹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時代要求,將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真正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實現創新鏈、產業鏈精準對接,強化高校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一招。一是找準上下對齊發力點。進一步強化有組織科研,推動“0—1,1—0”雙向發力、上下對齊,強化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雙向互動,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工程技術導向的基礎研究,凝練重大集成創新裝備和重點共性關鍵技術方向,加強麵向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特別是加強對重大工程技術蘊含的基本科學問題的凝練,以理論創新帶動技術突破。二是完善全鏈條科技創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產業發展需要,優化“方向—隊伍—平台—項目—成果”五位一體的創新鏈條,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與重大科技項目一體化配置,形成有計劃、有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實現創新鏈的閉環和高效循環,構建科技創新體係、知識產權管理體係與科技成果轉化體係有機融合的科研格局。三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將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著力構建“論文選題緊扣重大問題、科研訓練緊跟重大項目、實習實踐緊接主機院所”的“三鏈融通”人才培養機製,依托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等,加大力度培養更符合時代需求的複合型、實踐型人才,設立技術轉移學科,加強高層次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人才支撐。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要堅持科技創新和機製創新雙輪驅動,以機製創新破除製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和藩籬,最大限度調動科技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動力。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卡點、斷點,探索製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機製,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保障製度。二是發揮政策集成效應。運用係統思維,加強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等現有改革政策之間的聯動,形成改革合力。三是開展全方位轉化服務。由高校為科技成果轉化“背書”,引導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為成果轉化提供全過程、有組織服務,使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實現精準匹配、創新產品與市場需求實現無縫對接。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營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造有利於原創成果不斷湧現、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創新生態”。要建立全鏈條循環暢通、全要素覆蓋融通的創新生態,實現創新主體的密切協作、創新資源的加速聚集和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一是打造全鏈條創新平台。聯合政府、領軍企業、金融機構等建設從科技創新共性平台、概念驗證中心到中試基地再到應用場景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鏈路,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二是建設全要素服務體係。強化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載體,高效配置和集成各類創新要素,實現精準轉化孵化產業化。三是搭建全周期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體係。推動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聯合政府、領軍企業、社會投資機構等設立研究與概念驗證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和產業基金等,實現從投資學科到投資產業的全覆蓋。
以更實舉措推動真正有產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結合自身實際,以更實舉措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加強重大項目聚智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布局、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雙向互動,努力做真科研、真學問、真貢獻。持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擰緊產學研用鏈條,以“三個一”推進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以“三項改革”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製,以“三條鏈路”營造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以“三個一”推進有組織科技成果轉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樹立“轉一批,扶一程,幫一把”的轉化理念,實現成果轉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轉一批”,將科技成果轉化與“方向—隊伍—平台—項目—成果”全鏈條部署、一體化配置,推動真正有產業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扶一程”,加強人才、項目、平台的產學研合作,為成果轉化提供持續技術支撐。“幫一把”,要注重“投”後賦能,提供資源、政策和投融資對接等增值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西北工業大學踐行“三個一”轉化理念,將200餘項專利作價近4億元,新增成果轉化參股企業40餘家,幫助企業融資超20億元。現有科創板上市企業2家,上市輔導企業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成果轉化企業支撐了多項重點型號任務。
以“三項改革”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樹立科技成果隻有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才是最大損失的理念。重點聚焦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活力問題,推進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教師職稱評價以及橫向結餘經費出資入股等三個方麵的改革,建立符合成果轉化規律的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充分體現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的職稱體係以及“技術+現金”的入股機製,著力破解“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西北工業大學在全國率先實施“三項改革”(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製度、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將全部職務科技成果納入單列管理、單獨設置科技成果轉化職稱係列、明確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出資入股成果轉化企業路徑,為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解除後顧之憂、暢通發展通道、提供資金支持,相關經驗做法,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並在全國複製推廣。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得以及時轉化,打破國外壟斷。
以“三條鏈路”營造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應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加速器”、四鏈融合“促進器”作用,強化大學科技園轉化、孵化、產業化等核心功能,建設概念驗證平台、小試中試基地、尋找應用場景等,推動更多項目、平台、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技術成熟度3到7級之間的技術成果集聚,貫通技術、平台和服務三條鏈路,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孵化、產業培育之間的斷點,助力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穀”。西北工業大學賦予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職能,明確大學科技園統籌管理全校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作價投資所形成的股權,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貫通。西北工業大學科技園先後獲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首批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全國10家),獲評全國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成為2022年度受國務院表彰“推動創新創業政策落地、促進就業、加強創新等方麵成效明顯”的唯一科技園。
站在新起點,麵對新使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勇擔時代重任,緊貼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需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強化基礎研究,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作者:宋保維,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