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沙龍綜述: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討論
2024-04-07 09:19
鄔大光微信號
作者:

題 記: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是一個新話題。在這一話題成為“熱門”之前,我就曾在理論探討方麵做過一些嚐試,但都較為零散。在去年高等教育學學科成立四十周年之際,我開始係統性地梳理和思考高等教育學發展所麵臨的諸多問題,逐漸地將自己零散的理論思考歸聚起來,發現本應邁入“不惑之年”的高等教育學,仍然麵臨諸多困惑,而這些困惑大都可以歸結為“自主性”問題。這些“自主性”問題究竟是“新惑”還是“痼疾”,到底是高等教育學麵臨的理論問題還是高等教育發展帶來的實踐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下,高等教育又作為教育強國的龍頭,回答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實踐所麵臨的問題都顯得尤為迫切。恰在此時,中國高教學會張大良副會長一行來蘭大舉行嚴純華校長重大課題開題,借此機會組織了一場主題是“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的沙龍,兩位深耕於高等教育研究的好友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張煒教授、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宣勇教授蒞臨此次沙龍,蘭大校長嚴純華院士得知此事,立刻放下手頭上的所有工作,也親臨現場,三位嘉賓分別做了精彩發言。可以說,這是一場圍繞“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的具有高度學術自覺的“自主”討論,沙龍以“自主”為題,始於我們的自主思考。該綜述初稿由蘭大高教院2022級碩士生劉暢根據錄音整理,廈大博士後賈佳、博士生呂榭做了部分修改。謹此致謝。

——鄔大光

  2024年4月2日晚,以“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為題的學術沙龍在蘭大高教院舉行,沙龍由鄔大光教授組織並主持。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張煒教授、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宣勇教授、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以及高教院全體師生全程參與,三位嘉賓和和鄔大光教授結合自身多年管理經驗和理論思考,分別就為什麼要構建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怎樣構建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等問題展開討論,現與各位分享。

 一、為何開展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討論

  鄔大光教授在沙龍開場時指出,潘懋元老師開辟了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先河,使高等教育學獲得了“學科”的身份,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根基和框架,如今已是40年。在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各種高等教育新現象、新問題、新需求層出不窮、備受關注,亟需得到全麵深刻的理論詮釋。此時重新探討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問題,可謂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在潘老師的高等教育學思想、理論和著作成熟之後,中國高等教育仍然在不斷發展並在加速時代背景下日趨複雜,出現了許多不在傳統高等教育學關注視野內的全新現象。例如高等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專業教育”,也不再僅僅麵向18-22歲的傳統適齡人口,甚至於出現了許多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如無邊界高等教育、數字化高等教育等等,這些新現象、新理念尚未係統性地融入到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學科理論框架之內,過去所建構高等教育學的許多認識是基於“彼時彼地”而形成,未必仍然適用於“此時此地”。正因如此,在今天,對於高等教育學學科的概念積累、理論積累、方法積累等等,我們都需要係統性地“重新認識”——例如,對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課程體係、組織治理等基本概念要重新認識,對於內外部關係規律等理論要有新的認識,對於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也要重新認識。

  當今社會日益成為一種“不確定性”社會,成為“加速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等教育理論已經嚴重滯後於高等教育實踐的新現象、新問題和新需求,我們需要深入思考高等教育學如何走在高等教育實踐前麵,真正發揮“理論引領”的作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的高等教育學需要以新的高等教育實踐為知識源泉。我們要反思的是,多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究竟有哪些真正的自主實踐?在專業體係、培養模式、組織架構等方麵,哪些才是原創性的、穩定性的教育實踐?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自主實踐,或是沒有挖掘出這些自主實踐,我們又如何去構建“中國高等教育學”?總之,探索新時期的中國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首先必須正視和回答上述問題。目前許多學者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還沒有真正地朝著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構建展開行動,這正是我們需要真正關注、真正發力的關鍵所在。

 二、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應該注重的關鍵問題

  對於鄔大光教授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憂思,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宣勇教授表示深有同感,且援引哈佛大學的校訓以說明自主知識體係構建之必要性。哈佛大學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為校訓,其意涵就在於任何理論都是具有開放性的。理論的建構、完善與發展是一個永不停歇的過程。從高等教育實踐來看,中國高等教育一度以西方為師、以日本為師、以蘇聯為師,而最終能夠推動實踐、紮根本土的知識體係、製度體係一定是具有本土色彩和自主意識的,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構建是我國高等教育本土化的關鍵一步。從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來看,對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構建的思考是對高等教育學的繼承與發展,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應有之義。在新時代對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實踐的新要求下,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認識高等教育學的理論的自主建構與發展問題。

  宣勇教授認為,建構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需要關注的幾個核心問題包括:

  第一,注重高等教育活動的現實需要。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不是“自娛自樂”。目前學界存在大量“自娛自樂”的理論,它們並不是真正的“理論”,更稱不上是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對當下高等教育的實踐活動缺乏解釋力和指導力。因此,定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一定是麵向現實、回應現實且能夠指導現實的。與此同時,宣勇教授從過往的研究經驗,總結出辦學目標偏移與一流建設“泛化”兩大現象。其一,現在的大學辦學都在強調A類學科評了多少、一流學科評了多少、學科排名多少、長江學者和院士有多少。但是,這些數字與指標絕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我們辦大學的目的和初心。其二,在雙一流建設的政策背景下出現了雙一流的“泛化”現象。許多地方高校也將雙一流建設作為自身的戰略“主目標”。所有高校在發展目標上高度一致,都想要“創一流”,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同質化競爭。“泛化”這一問題也曾引起鄔大光教授的關注,他認為這是高等教育“不成熟”的表現,這種不成熟的認識與概念的泛化、窄化密切相關。基於此,前段時間他曾帶領學生探討了高等教育概念的泛化和窄化問題。例如,“績點製”就存在泛化的現象。原本作為一種大學課程的“學分管理”製度的績點製,在中國高校的辦學實踐中遠遠超出了課程的範疇,進入到入黨、保研、評優、學生幹部選拔等“非學術”領域,績點幾乎已經成為“主宰”本科生人才培養的一套體係。這反映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成熟問題,它先是盲目跟隨一種外來的製度和概念,繼而在跟隨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偏離現象,導致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嚴純華校長認為,無論是泛化還是窄化,在根源上是相通的,都是高等教育中人的“無腦化”。這既包括研究者的“無腦化”,如生造概念、濫用概念;也包括實踐者的“無腦化”,如套用製度、誤用製度。這些現象表明目前的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仍然存在許多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

  第二,注重高等教育活動背後的價值問題。宣勇教授認為,對於高等教育的認識一定要從高等教育哲學基礎上來加以轉變,要從“工具理性”走向“價值理性”。例如,目前亟需明晰的一對概念就是從“高水平”到“高質量”,二者不是簡單的等同關係。“高水平”強調的是高等教育的內部同類比較的問題,“高質量”強調的是對外部需求的滿足程度和貢獻力。正因如此,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不是以一套統一的標準去度量,而是根據實際需求的差異性及其回應能力與表現來體現。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一定是特色化而非同一化的高等教育,體現出高等教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態係統”。在這樣的認識前提下,中國高等教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種生態思維,構建起一個生態化的高等教育體係,即多樣發展、多元共生、適度競合,這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一觀點在學界中早就提出過,但目前還沒有真正成為共識,更沒有落實到辦學中,這也是需要重新反思的問題。

  第三,注重高等教育理論發展的自身需要與問題。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也要特別關注到高等教育理論體係的現實困境及其再建構問題。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中存在“為理論而理論,為學術而學術”的問題。例如,在理論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新概念,但這些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並不清晰,甚至相互矛盾、交叉重疊,對高等教育實踐產生了混淆視聽的負麵影響。理論越辯越明,一係列概念和理論急需正本清源,很多模糊、邊界不清晰的概念需要重新認識、重新界定。在構建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過程中,理論界要更多地對已有的概念理論進行商榷,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快發表”而致使模糊知識的無序累積。

  第四,注重對高等教育知識的提煉與整合。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是建設高等教育學學科的必然要求。一個學科的發展首先是要發現新知,但也要在龐雜的知識堆中進一步精煉和整合知識,這是知識爆炸時代的要求,隻有通過精煉和整合知識才能形成有效的知識體係。我國的高等教育理論知識發展到今天,也已經進入了需要精煉和整合知識的階段,需要有學者對過往的理論成果進行一個係統的回顧、梳理和整合,在原有的理論體係基礎上豐富、完善和發展,這是目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特別缺少的部分。新時代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建構,應該是對既有高等教育學科知識體係的突破與升級,是從現實問題到理論和規律的“自下而上”的知識累積過程。基於問題並解決問題是其根本特征,通過對高等教育理論中的常識性概念作出進一步的澄清,可以為高等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更有效的指引。

  最後,宣勇教授強調,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的高等教育知識體係,要特別重視與別的學科交叉融合。學科的交叉、會聚與融合是一個以問題為導向的複雜係統,但是僅僅解決問題並不一定催生一個新的學科。學科融合是學科在交叉會聚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的學科,是學科交叉與會聚的化學反應。目前我國將交叉學科視為一個學科大類,但從實質上說,交叉學科本身並不是一種知識的分類,而是知識生產的一種方式。嚴純華校長指出,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較早地推進了學科交叉,並提出了整合(Integrated)科學的概念。整合科學不是簡單的把現有學科進行相加,而是以一個複雜的互動係統,以問題為導向,來綜合不同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複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整合科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組織,而是不斷圍繞問題去接觸、吸納和融合不同的學科,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

 三、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需要思考的基本問題

  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張煒教授充分肯定了這一研究議題的重要性。張煒教授認為,首先,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的意義重大,當前的高等教育學者應該積極地肩負起這一份責任;其次,至於如何建構起新時代的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目前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心裏還沒有“底”,因此還有許多需要努力探索的問題;再次,在對高等教育學理論體係的“重新認識”中,要明確過往理論可能存在的曆史局限性,如有的理論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就受到了翻譯錯誤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必將它們奉若圭臬,而是要基於紮實的證據基礎、學理基礎,敢於提出質疑。

  張煒教授認為,新時代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的建構,首先需要反思與明確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學科邊界問題。在潘先生和王偉廉教授2013版《高等教育學》的後記中,提出要向“理論體係”的高等教育學邁進。這一思想提出至今已有十餘年時間,我們需要思考的高等教育學究竟獲得了怎樣的理論進展,到底有沒有可能自成一套理論體係,當時這本《高等教育學》出版時,是教育學一係列叢書的其中一本,那麼今天高等教育學和普通教育學的體例關係是怎樣的,是否發生了變化?國家最新發布的二級學科目錄中,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之下新增了五個二級學科,高等教育學還需要考慮與這些新增的二級學科的關係,進而思考如何確定高等教育學的學科邊界。

  第二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研究範式問題。高等教育學麵臨一個新的背景和趨勢,即高等教育與教育數字化、教育技術的關係要不要體現在高等教育學理論體係中。在過去,中國的教育學學科係統比較封閉,不太願意和其他學科主動互動、交叉,導致教育學學科自己“築牆圍城”。甚至有一些學者認為教育學出現了危機與困境,且將這些危機困境歸咎為自然科學範式的影響,這是值得存疑的。盡管我們不能簡單地套用自然科學的範式去研究高等教育的問題,但仍然可以從自然科學的思路、方法中獲得有價值的借鑒,如果中國的教育學、高等教育學繼續保持自我封閉,就很可能被其他學科擠占研究邊界和發展空間,喪失本學科的獨立性與完整性。因此,一定要不斷地將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新的理論引進高等教育學,在保持自身內涵和基調的基礎上,融合創生新的研究範式和理論範式。

  第三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主線任務。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是應該按照學科的發展脈絡來寫,還是按人才培養的主線來寫。目前絕大多數相關教材都是根據學科體係來組織和撰寫,強調的是學科理論的範式。然而,高等教育學和管理學在這一點上是相似的,它們並沒有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真正學科範式。但同時,高等教育學又是一個相當鮮活和實踐的體係,不能完全套用傳統學科的某些固有範式,去要求高等教育學這樣一個應用性的學科。學科既有知識分類的含義,也有教學科目的含義,還有規訓的含義,對於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學科來說,不僅要回答“是什麼”的問題,還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這就要有一種問題導向的思維——為什麼要有高等教育學。學科本質上還是人才培養的體係,高等教育學的“2.0版”應該回歸到人才培養主線上。

  第四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問題。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它麵向的對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好的教材影響力會更大,對於人才培養具有直接貢獻。而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教材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建議本書主要麵向碩博士和教育工作者。

  第五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屬性問題。反思為什麼高等教育學始終未能成為一個一級學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高等教育學過多地談研究,而談人才培養不夠,高等教育學人才培養一定是要麵向高等教育的,這跟普通教育學是區別的。如果隻是從學科範式來看,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實質上沒有區別。所以高等教育學的理論建構,還要回歸到高等教育學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上。同時,高等教育學具有較為明顯的交叉學科的屬性,那麼這種交叉學科的屬性如何在高等教育學學科體係中體現出來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第六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概念問題。教育學的很多概念都缺乏明確的定義,這就導致許多研究沒有一個可靠的“出發點”,或者許多討論本就建立在不同的概念基礎上。最終,這種概念的混亂也是高等教育學與實踐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實踐者不是不看高等教育學,而是高等教育學自身對於許多問題沒有說清楚,針對性不強、也不夠實用,往往從概念到概念地進行推演和交叉解釋。然而,高等教育學不僅是麵向學者的學科,更要麵向老百姓、研究生、一線教師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他們想看、需要看、看得懂的內容。

  第七個問題是高等教育學的教材問題。張煒教授提出有沒有必要翻譯引進美國或其他國家高等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教材的疑問。如果有價值則進行借鑒,沒有價值則可以對我們自身的理論建構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以學科分類為例,中美學科代碼所承擔的功能就存在很大的區別。美國學科分類中,在教育學科之下有100多個“六位數代碼”學科,相當於我們的二級學科,其中名稱中含有“高等教育”的有三個“二級學科”。在美國學科代碼更多地是具有統計意義而非管理意義,但是在中國學科代碼主要肩負著管理職能,政府和高校學科管理的工作量都很大。因此,在構建中國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時應進一步加強比較研究,明晰“我”與“他”之間存在的差別。

  鄔大光教授針對張煒教授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感想,認為要真正駕馭和完整建構一個學科的理論體係是相當困難的。對於高等教育學這樣一個學科來說,許多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如果認真去討論實質上是存在許多模糊和爭議的,因此從概念到概念的體係並不適合高等教育學,新時代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的建構還是應當從問題出發。從潘老師提出的高等教育內外部關係規律來看,目前有許多學者對於這一規律提出了自己的創新亦或質疑。盡管如此,高等教育在存在“內部關係”的前提下,絕不可能脫離外部關係,這不一定構成一種嚴密的規律,但我們仍然要以一種“關係”的視角理解高等教育,可以用“關係”來代替“規律”,這也符合高等教育應用性、實踐性的特色。針對張煒教授提出的中美高等教育學科差異,鄔大光教授認為非常值得深究的問題是有兩個:其一,為什麼許多在國外僅僅是統計價值的概念或者做法,一經引入到國內就被賦予了一種管理價值;其二,美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對於中國具有借鑒意義,但美國和中國的情況還是有極大的不同,因而我們在學習和批判美國高等教育學的同時,可以從中發現我們建構“中國式高等教育學”的合理性和具體出路。

四、對新時代高等教育學自主知識體係建構的兩點期待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最後做了總結性發言。

  嚴校長指出,建構新時代的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並不是要推翻前人的說法,而是在潘老師打好的理論基礎上繼續進步。從一個高等教育學的“外行”視角,也就是作為高校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作為一線教師、學生,對於高等教育學的理論體係建構與“內行視角”是不同的,那就是要從我們應該讀、想要讀什麼樣的《高等教育學》來思考高等教育學。嚴純華院士為新時代高等教育自主知識體係的建構提出了兩點期待:

  第一,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知識框架還是舶來品,我們要對現在的龐雜的理論體係進行一個再組織,也就是說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要對目前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回顧、評價和提煉。雖然未必是“conclusion”,但也要有一個“remark”。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很大程度上不同的。我們要考慮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實踐問題、曆史問題、理論問題,特別是“中國問題”,要把高等教育還原到本真,也就是解決高等教育問題。當“機器”類腦超過人腦能力的時候,我們的知識創造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過去是一個自然的發育過程,而目前將迎來一個新的挑戰,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內容和理論框架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我們需要從底層邏輯上認清的問題。過往的學科體係是為知識而定,而到目前從知識的創造、傳播、傳播都要發生變化。對於中國現況而言,一定要從管理學的角度思考高等教育問題,從基礎到職業到高等教育,很多問題都是管理上的問題。盡管許多問題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但是我們還沒有真正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高等教育研究要堅持穩中有進、進中促穩、有破有立、先立後破的原則,要先把正確的學科體係、理論體係建立起來,再去給實踐問題具體的方案。同時,還要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構建高等教育學,要關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特別是還要注意到,現在的研究和教學已經不再是學習重複知識,而是學會創造知識,這是一個人才培養底層邏輯的變革。

  第二,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學的自主知識體係和理論體係都不需要追求完美,因為高等教育知識一定會不斷發展,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跟得上時代發展的“過渡性成果”,高等教育學會在時代的演進中被一直重建下去。同時,高等教育學天然地就是應用性、功能性、交叉性的,這個特性要體現到高等教育學理論中。總之,目前是社會科學的“中國學派”尚未建立起來,但是已經在“孕育”時代,我們不一定要追求完美,隻求產出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並為後續研究的深入化、體係化提供基礎。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4-03-2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