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許建領:我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基於大數據分析的視角
2024-09-05 16:25
職業技術教育
作者:

  科教融彙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進程中意義重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彙,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並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意味著科教事業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1]。科教融彙的提出是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的積極回應,其實質是促進科技、教育、產業要素間的動態耦合與協調發展[2],其目標是實現科學技術研發應用與人才培養過程交彙融通。二十屆三中全會又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製機製一體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因此,現代職業教育不僅僅局限於人才培養,也要加大科技創新水平和服務能力,以人才支撐和科技創新助推產業係統和教育係統協同共生,共同服務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3]。當前,科教融彙水平已成為高職院校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但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壁壘尚未打通,課程體係、教學方式、實習實訓內容與科技創新的實際需求相脫節,部分學科專業的設置調整相對滯後,科教融彙缺乏現實基礎和製度支撐[4]。如何從宏觀上改革創新促進科教融彙,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命題。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科教融彙大數據的視角分析全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總體水平,旨在探討全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發展狀況以及地區特征,分析其發展規律,並探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體係與人才培養體係深度融合的改革路徑,為地方和國家推進科研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科技資源與教育資源相互交融彙聚、增強科研反哺教學能力提供政策參考。

  本研究在師生科教融彙能力、科研成果轉換、校企合作項目、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麵選取有代表性、可量化的指標12項,並結合職業教育自身特點,確立各指標所占分值,見表1。在數據來源方麵,相關數據均來自中國職業教育科研發展大數據平台及教育部門的公開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麵,首先獲取全國各區域高職院校30年(1991-2020年)科研產出大數據,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和清洗,包括數據的缺失值處理和異常值剔除等,然後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對全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大數據進行分析。

  本研究以全國六大地理行政區域(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為分析單元。首先,對各地區高職院校30年科研大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為減少由高職院校數量差異而導致的指標差異,每個省份分別選取辦學實力處於上、中、下遊的高職院校各10所作為樣本高校,對於高職院校總量不足30所的省份則選取其全部院校作為樣本高校。其次,采用指標歸一化處理後再以加權求和的方式對院校進行評分,並根據排名取前、中、後各10所高職院校作為統計對象。由於不同高職院校所對接的產業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對於評價結果的側重也不盡相同[5]。最後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科教融彙整體水平、不同地區發展差異以及發展規律,並對結果進行詳細分析和討論。

 二、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大數據對比分析

  (一)全國各地區科教融彙環境分析

  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社會、經濟與產業特征,且各區域發展差異顯著。華北地區是我國的政治、文化和科技創新中心,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但也麵臨資源緊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挑戰。華北地區擁有較多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它們往往與當地的經濟產業緊密相連,因而該地區院校與政府、企業合作較多,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部分院校國際交流頻繁,科教融彙具備較成熟的環境條件。

  東北地區是傳統工業基地,以重工業和裝備製造業為主,擁有較強的工業基礎和科技研發能力,且自然資源豐富。不足之處是產業結構老化,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人口流失嚴重。該地區的高職教育注重工業技能和技術應用教育,有較強的實踐教學傳統,曾為工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然而,隨著地區經濟轉型的壓力,職業教育科教融彙的整體環境麵臨挑戰。

  華中地區農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擁有完善的工業體係,近年來現代物流、金融、旅遊等行業發展迅速,但高新技術產業尚在完善之中。該地區高職院校實力較強,專業設置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特點,注重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科教融彙具備較好基礎。

  華東地區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以上海為中心,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不足之處表現為土地資源緊張,環境汙染問題突出,產業升級壓力大。華東地區的高職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其特點表現為重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廣泛、與新興產業結合緊密,科教融彙具備天然的優越環境。

  華南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地理位置優越,對外開放程度高,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創新能力。不足之處表現為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壓力大,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華南地區的高職教育強調實用性和市場適應性,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相關專業,受地區發展差距影響,科教融彙麵臨資源優化配置問題。西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但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產業結構單一,對外開放程度有待提高。

  西南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結合地區資源優勢重視發展特色專業,如旅遊管理、民族文化等專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但受產業結構和經濟環境影響,科教融彙的提升路徑仍需探索。

  西北地區土地廣闊,以資源型經濟為主,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新能源和特色農業的優勢。不足之處在於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對外開放程度不高。西北地區的職業教育基礎相對薄弱,但部分院校依托區域資源優勢,強化校企合作,著力培養能源、材料等領域的技術技能人才。綜上所述,各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都麵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環境。

  (二)全國上遊高職院校:產業成熟地區的科教融彙成果突出

  在樣本高校與全國上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對比指標中,華東和華南地區實力最強,東北與西北地區優勢指標最少,這表明產業成熟地區的科教融彙成果突出。樣本高校與全國上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對比見圖1。

  華東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12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學會協會獎勵、中國專利申請、中國專利授權、國家科學技術獎方麵成果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95.00%、196.48%、166.33%、161.11%。

  華南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10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基金數量、部委基金數量、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國家精品課程數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434.03%、273.66%、243.06%、241.20%。相比較而言,它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學會協會獎勵方麵暫無成果。

  華中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7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國家精品課程數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83.33%、174.04%、157.95%,但在國家基金數量、部委獎勵數量、學會協會獎勵數量方麵指標不佳,目前分別占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6.04%、81.60%、82.50%。

  西南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3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中國專利授權量、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中國專利申請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41.32%、101.64%、101.18%,但比較而言,在國家基金數量、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國家精品課程數量方麵還有待加強,目前分別為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38.11%、55.84%、57.35%。

  華北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方麵成果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38.89%、107.46%,但在中國專利申請量、中國專利授權量、國家基金數量方麵有待加強,目前分別為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8.85%、30.17%、49.83%。

  東北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1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方麵成果突出,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03.76%,但在國家基金數量、部委獎勵數量、中國專利申請量、中國專利授權量方麵相對較少,目前分別為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86%、20.25%、36.23%、36.50%。

  西北地區上遊高職院校有1個指標高於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基金數量方麵表現突出,達到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42.27%,但在國家精品課程數量、中國專利申請量、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方麵總體偏低,目前分別為全國上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9.36%、37.52%、37.82%。

  (三)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區域間、區域內科技資源分配影響科教融彙整體效果

  在樣本高校與全國中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指標對比中,華東和華中地區實力最強,華北、西北、東北地區各指標大體相當,華南地區優勢指標最少,由此可見,區域間、區域內科技資源分配影響科教融彙整體效果。樣本高校與全國中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對比情況見圖2。

  華東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11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部委獎勵數量、國家精品課程數量、國家教學成果獎數量方麵有顯著優勢,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414.29%、304.07%、250.00%。

  華中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4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精品課程、省級科學技術獎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58.31%、145.63%,但在部委基金、國家教學成果獎方麵偏弱,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39.53%、51.55%。

  華北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基金指標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28.87%、113.94%,但在國家精品課程、中國專利申請、部委基金方麵有待加強,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4.24%、18.62%、28.85%。

  西南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基金、中國專利授權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03.64%、103.26%,但在國家教學成果獎、部委基金、國內期刊發文方麵還有待加強,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2.37%、46.57%、48.60%。

  東北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58.73%、110.57%,但在國家教學成果獎數量、國家基金數量、國家精品課程數量方麵總體偏低,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7.01%、20.00%、33.90%。

  西北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學協會獎勵數量、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方麵成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400.00%、165.48%,但在國家精品課程數量、國家教學成果獎數量、國家基金數量方麵偏低,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9.49%、28.87%、33.94%。

  華南地區中遊高職院校有1個指標高於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基金數量方麵表現突出,達到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21.21%,但在國家精品課程數量、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國家教學成果獎數量方麵偏低,目前分別為全國中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3.56%、31.75%、41.24%。

  (四)全國下遊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程度不完全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

  在樣本高校與全國下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指標對比中,華東地區實力最強,華北、西北、東北地區優勢指標相當,華南地區暫無優勢指標,由此可見,科教融彙能力不完全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樣本高校與全國下遊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狀況對比見圖3。

  華東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7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精品課程數量、部委基金數量、中國專利授權量方麵成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375.00%、350.00%、288.33%,但在國家基金數量方麵暫無成果。

  華北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56.47%、100.27%;比較而言,在中國專利申請量、中國專利授權量、部委基金數量方麵偏低,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37.50%、38.04%、38.69%。

  西北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中國專利申請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表現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38.96%、123.56%,但在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部委基金數量、中國專利授權量方麵有待加強,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0.50%、33.93%、59.98%。

  東北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2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省級科學技術獎數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成果突出,分別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627.27%、138.35%,但在部委基金數量、中國專利授權量、中國專利申請量方麵偏弱,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20.24%、40.26%、46.91%。

  西南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1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國家基金數量方麵成績突出,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600.00%,但在中國專利授權量、國內期刊發文量、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方麵偏少,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7.04%、24.83%、26.26%。

  華中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有1個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WOS核心合集期刊發文量方麵成果突出,達到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107.91%,但在中國專利授權量、中國專利申請量、國內期刊發文量方麵相對較弱,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54.49%、55.81%、87.23%。

  華南地區下遊高職院校暫無指標高於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在中國專利申請量、國內期刊發文量、中國專利授權量方麵總體偏少,目前分別為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平均水平的8.73%、14.16%、14.59%。

  綜上,從全國下遊高職院校大數據對比可知,科教融彙程度不完全與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院校辦學思路、專業結構與地方產業是否相契合是影響科教融彙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總體狀況:產業環境好壞、專業設置靈活性、產教融合度影響科教融彙效果

  雷達圖可以將多個指標在平麵上展示,能夠清晰展現各地區在不同指標中所處的位置,越靠近雷達中心,說明優勢指標越少,越靠近外圍,說明優勢指標越多,實力越強[6]。

  從圖4看出,處於雷達外圍的華東地區在各個層次的院校對比中均占據絕對優勢,而且形狀規則,證明華東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總體效果位居全國前列,並且上遊高職院校、中遊高職院校和下遊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發展均衡,每個層次院校的科教融彙在全國均具有競爭力。

  而華南地區則呈現出顯著反差,在圖中表現為狹長的圓錐形狀,它與上遊高職院校科研指標對比中位居全國前二,而在與全國中遊和下遊高職院校科研指標對比中卻處在末端,說明華南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存在較大差距,實力強的高職院校可以媲美全國頂尖高職院校,而實力較弱的高職院校,科教融彙效果較差。

  華中地區呈近似三角形形狀,整體位於華東之下,居於西北、東北、西南、華北之上,但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

  華北地區是最規則的三角形狀,發展最均衡,無論是與上遊高職院校、中遊高職院校比較,還是與下遊高職院校比較,其科研優勢指標均為2個。

  東北、西北兩個地區處於雷達圖最中間,整體呈規則的小三角形,由此來看,這兩個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的整體效果欠佳。

  總體來看,華東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效果最好,整體發展較為均衡;華南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兩極分化特征明顯,實力強的高職院校位居全國前列,實力弱的高職院校處於全國末端;華中、華北、西南地區發展較平衡,總體處於全國中間位置;西北與東北兩地高職院校科教融彙效果有待提高。因此,從各地區發展現狀可以看出,產業環境、專業設置、產教融合程度決定著科教融彙的效果。

三、我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一)科教融彙發展水平整體薄弱,科研服務產業和教學能力不足

  我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總體水平有限。許多職業院校科研平台相對缺乏,科研團隊實力不強,科研資源相對匱乏,技術轉化率偏低,科研人員從事科研的條件受限。受辦學層次製約,高職院校缺乏研究氛圍,科研與教學融合不緊,科研反哺教學動力不足,難以將有限的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受辦學機製影響,科研人員與產業行業之間聯係不緊密,科研資源未能有效發揮應有的價值,服務範圍和服務效果有限。大數據顯示,全國各地區科研成果總量巨大,但科研產出整體水平不高,缺乏前瞻性、係統性、理論性的成果,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科研影響力和國際化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由此可見,我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尚處於初級階段,科研服務產業和教學的能力有待改善。

  (二)科研資源與產業環境分布不均,科教融彙效果存在明顯的地域差距

  我國地域遼闊,社會發展基礎與教育特色各不相同,產業結構及其發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別,職業教育科研資源分布不均,因而科教融彙效果存在明顯的地域差距。從大數據分析結果來看,高職院校的科研水平在地域、院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7],科教融彙效果不夠突出。具體表現在產業結構豐富的發達地區科教融彙指標偏高,而產業結構單一且落後地區的科教融彙指標總體偏弱。由此看出,科研資源與外部經濟環境是影響科教融彙的關鍵因素。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研資源配置存在差異,科教融彙程度不同,致使高職院校科研服務能力受限。因此,高職院校科研競爭力與地域產業特征緊密相關,亟須結合當地產業特點提高區域經濟服務能力。

  (三)科教融彙類型特色尚不明顯,普遍存在學術漂移現象

  職業教育是區別於普通教育的一種類型教育。在科研方麵,高職教育科研應用性更強,注重校企合作、產業需求及科技成果轉化,而普通高等教育科研則更體現學術深度和理論高度,注重科研成果的學術影響力及原創性。從這個特征來看,當前高職教育科研學術漂移現象明顯,沒有體現出類型特色。學術漂移含義之一是指非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按照更接近於大學“麵目”的方式來確定其活動實踐的一種趨勢[8],其本質就是“重學術”而“輕技術”[9]。大數據顯示,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與地方經濟產業對接特征不明顯,科研成果應用性不強,產教融合度及成果轉換率較低,大部分院校科教融彙處於初步階段。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麵:一是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職業教育的辦學路徑依賴於普通高校;二是科研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單一,未能結合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製定符合職業教育科研特征的多元評價體係;三是類型教育理念提出的時間不長,各類製度還在完善之中,短時間內成效不明顯。

  (四)科教融彙製度供給不足,區域經濟服務能力受限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與其製度供給不足的矛盾製約區域科教融彙發展水平。大數據顯示,科教融彙發展的許多指標並不一定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許多經濟落後地區依然有優勢指標,說明產業基礎不是決定科教融彙發展水平的唯一因素。科教融彙的發展程度體現在科研成果應用的效率和效能兩個方麵,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在落實科教融彙理念的過程中,在製度層麵存在缺乏針對科教融彙的製度供給、在主體層麵存在行動主體科教融彙意識薄弱等問題[10]。在製度設計未能支撐教育、科技、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情況下,科教融彙就表現為粗放式發展形式,製約其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五)資源、產業、製度因素存在不確定性,科教融彙可持續發展麵臨挑戰

  調研及大數據分析發現,受資源環境、產業結構、製度供給等因素影響,我國各地區高職院校科教融彙均麵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首先,地域差距和兩極分化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影響各地區整體的人才儲備和創新能力。其次,職業院校科研條件和科研質量整體不高,限製了高職院校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不利於地方產業發展。再次,科研與教學互動關係不緊密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就業力和競爭力。此外,優質的科研資源集中在少數院校,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不合理分配,進而限製各地區整體的經濟增長潛力。

 四、政策啟示

  相較於普通教育的學科化育人,科教融彙更有望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類型化育人手段,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獨特體現[11]。我國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科教融彙服務水平也參差不齊。為促進科技創新、產業體係與人才培養之間深度融合,推進科技資源與教育資源相互交融彙聚,可以從四個方向進行改革。

  (一)推動構建多元科研治理體係,探索科教融彙高質量發展路徑

  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是職業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2],關係到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水平,在類型教育體係的目標定位中,高職院校的內涵式發展對科學研究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挑戰。科研成果和技術突破可以轉化為創新的驅動力,對於彙聚科技界、產業界和教育界的多方力量,推動職業教育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尤為關鍵[13]。因此,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科研治理體係,推動創新學科專業集群科研模式,探索高質量推進科教融彙發展的路徑。政府部門應製定政策和創造條件,激勵企業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編製、課程標準的製定、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案例的製作和創新實踐平台的共建[14],積極促進校企合作進行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此外,國家應在宏觀層麵加強體製機製改革,構建多元的治理體係以促進職業教育科教融彙。

  (二)地方政府應當引導區域高職院校因地製宜調整發展戰略,結合校情打造科教融彙特色

  從各高職院校出台的“十四五”戰略規劃來看,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共識。高等職業教育應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發掘地方特色產業技術需求,充分發揮地區技術比較優勢[15],以特色辦學支撐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全麵提升政府、高職院校、企業、科研院所等主體的協同創新水平,加強需求傳遞、成果創新、市場反饋等各環節的溝通以及職能分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率[16],積極推動科教融彙發展。具體而言,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從宏觀層麵加強科研戰略規劃和宏觀布局,鼓勵科研人員瞄準行業領域前沿和經濟社會轉型的熱點問題,推動學校科研人員進行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中部區域職業院校應當加強科學研究領域的多元化,鼓勵教師尋找交叉科學研究領域,突破學校科研專業化的發展瓶頸,以提高綜合型職業院校科學研究水平;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應進一步夯實科學研究基礎,並提高人才引育力度,鼓勵科研工作者結合區域發展特色進行科學研究,打造區域特色型職業院校科研高地。

  (三)積極推進科教融彙評價機製改革,完善激勵機製,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高職院校麵臨科技創新動力不足、質量不高、後續市場轉化銜接不暢等問題[17],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科教融彙評價製度問題。科教融彙評價製度是針對科技人才評價的重要內容,現有的評價機製難以滿足廣大教學、科研工作者的專業發展需求,因此應當積極推進科教融彙評價機製改革,完善激勵機製,提高教師及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提高科教融彙的整體水平。此外,在“五唯”慣性的影響下,職業院校教師科研活動存在急功近利的問題,不利於職業院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18]。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從職業基礎研究、職業應用研究以及職業技術改進和創新等各個環節,進行科技創新成果評價的製度改革,積極鼓勵科研人員在科研單位與企業之間的雙向流動,主動吸納企業科研資源,提高職業教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時效性。

  (四)建立校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高職院校科教融彙服務能力

  為解決高職院校科教融彙水平地域差距過大問題,需要建立區域信息共享平台並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在職業教育科教融彙初期,政府需要為職業教育提供充足的科研資源,奠定科教融彙快速發展的基礎,有方向、有重點地開展資源投入和政策傾斜,為職業教育與科研項目搭建協作平台[19]。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利用數字技術,可以促進科教融彙信息互通,加強科教融彙發展水平。創建覆蓋區域高職院校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各個學校、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能夠共享科研成果、經驗以及資源,促進知識交流和協作,加快科研領域的發展。同時,利用數字技術提高科研服務能力和效率,通過搭建虛擬實驗室、遠程訪問設備以及在線數據共享平台,讓更多人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促進科教融彙。此外,還可以鼓勵高職院校之間、院校與企業之間開展跨地域的合作研究項目,通過合作共享資源和人才,提高科研競爭力。這些措施有助於縮小地域差距,提高全國範圍內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的整體水平。

  作者簡介:許建領(1971- ),男,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校長,研究員,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深圳,518055);卿中全(1971- ),男,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政策通訊作者:袁禮(1987- ),男,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副研究員,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改革(深圳,518055)

  來源 | 《職業技術教育》2024年第22期

  引用格式:許建領,卿中全,袁禮.我國高職院校科教融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基於大數據分析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24(22):60-67.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3-06-27 09:55
beplay2網頁登錄 2024-05-15 10:34
陝西省教育廳 2024-07-12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