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靳諾: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 著力提高高校思政課針對性和吸引力
2024-11-05 11:51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建設,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大工作部署。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龍頭作用,高校是培根鑄魂育新人的重要陣地。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針對性和吸引力的提高,對於培養大批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高校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辦好思政課的要求,深入了解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思想動態、心理狀況,做到奔著問題去、盯著熱點抓、緊貼實際做,不斷提高思政課的質量,真正讓青年學子獲得心靈與學識上的豐厚滋養。

代際特征——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需要考察的客觀情況

  當今世界,技術進步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變遷動力機製。當代大學生大多為新世紀“00後”“05後”,在學習、掌握、應用、創新新技術與新知識方麵具有天然的優勢。相近的成長環境、同處的社會階段、共同經曆的重大事件,更是塑造了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的總體特點。

  當代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中更加自信豪邁的“平視一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平視世界的底氣,歸根結底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經濟社會的發展上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以世所罕見的速度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大踏步地實現趕超,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當代大學生親眼見證國家麵貌巨變,親身感受時代發展紅利,民族自信心顯著增強,發展期望值明顯提高。“中國已徹底走出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屈辱”“西方月亮不比中國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將在我們這一代的奮鬥中變為現實”等已成為大學生的主流觀念。從精神力量的凝聚來看,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中國人民的麵貌、中國共產黨的麵貌,4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同構成了當代大學生自信的精神源泉。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信的廣闊舞台,青年學生在網絡上積極地行動起來,將自信化為語句、圖片、視頻等作品和創意,向世界展示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當代大學生是在脫貧攻堅中見證百年夢圓的“小康一代”。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實施了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當代大學生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這對他們的政治立場、價值觀念產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00後”“05後”對中國共產黨人民性的鮮亮底色有著更加堅定的認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等成為他們的主流認識。從生活方式上看,當代大學生向往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消費方式從大眾化邁向個性化,消費需求從滿足生存轉向享受生活。從成長追求上看,當代大學生獲得了更優越的發展機遇,實現人生出彩的舞台越來越寬闊,他們的職業選擇日益市場化、多元化、自主化,不再隻青睞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特別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湧現了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多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

  當代大學生是在大國盛典中唱響時代強音的“強國一代”。近幾年,全國3000多萬在校大學生參與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工作,他們踏著“自由、生動、歡愉、活潑”的青春步伐,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他們是值得信賴、可以寄予厚望的一代。這表現在他們對社會發展有著更加務實的追求上,更加期待社會穩定和文明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充滿信心;表現在他們對價值觀念的建構上,當代大學生不僅是主流價值觀念的接受者,而且積極參與主流價值觀念的再生產,通過人際討論和網絡發聲,主動地亮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還表現在他們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期待上,當代大學生成長於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時代,他們對國富民強有一種天然信心,這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強盛以及個人生活越來越好作為支撐的合理預判,同時也源自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掌聲和鼓勵多、遇到的挫折和坎坷少所形成的自信自強心理。

現實考驗——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需要直麵的突出問題

  不同的時代條件,賦予了時代青年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時代的青年,也麵對著各不相同的“成長煩惱”。雖然現在物質條件、科技手段、教育環境等有了很大改善,但影響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問題也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知識“碎片”製約信息獲取。移動互聯網重塑了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發、傳播過程,對人的認知特別是觀念的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對“00後”“05後”大學生而言,他們更習慣於碎片化地學習、快餐式地閱讀和淺層次地理解。求“快”、求“具體”、求“形象”的背後,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專注度的下降和思考能力的退化。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方式,不同於傳統學習更加注重思考、分析和推理的特點,因其短暫性和變換性,使得知識學習者習慣於淺嚐輒止,難以從更廣闊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因其片麵性和不完整性,使人們很難建立全麵的知識框架,限製了對不同領域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這些“知識碎片”在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快捷信息的同時,也構築了一道阻隔知識係統交相聯結、深化轉化的信息“圍城”。

  認知“早熟”影響成長發展。長期以來,人類的智慧主要是按照代際傳承的關係,由前輩向後輩輸送。如今,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年輕一代對新事物更敏感,會比前一代人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社會開始進入長輩向晚輩學習的時期。當代大學生常常能夠比家長老師更快更早地獲得信息,這讓“00後”“05後”大學生出現一定程度的“認知早熟”,由此而來的困惑、焦慮、反思和挑戰也就更多。深入心理層麵來看,“認知早熟”容易影響對自身能力素質的判斷,削弱進一步追求深層知識的意願;有時會與閱曆不足形成倒掛,導致遇到現實困難便容易產生挫敗感;也會對培養看待問題的眼界、接受反駁的胸懷、持續奮鬥的韌勁等意誌品質產生影響。

  興趣主導造成“圈層”分化。當代大學生群體非常看重個人精神文化生活,在對興趣愛好的追求中,形成了各種有著較強內部凝聚力的不同圈層,比如近年興起的電競圈、“二次元”圈、手辦圈等,圈層為他們彰顯個性、實現價值、獲得認同提供了“同溫層”。各種圈層以特定的共同愛好吸引著不同人群,並在言談舉止、生活方式、價值追求等方麵為他們樹立模仿的“標杆”、學習的“榜樣”。當前,圈層封閉化成為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圈層意味著群體之間的區隔,在以自我興趣為中心、彼此存在清晰壁壘的群體中,通過共同愛好構設的“入圈”門檻正越築越高,不僅老師和家長不易了解大學生思想心理,甚至有時同學也難以走入他們的內心。

  壓力多元催生消極傾向。當代大學生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競爭機製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在物質至上、消費主義的裹挾下,大學生的個人追求不斷遭受侵蝕。畢業求職、社會融入、婚戀交友等方方麵麵的操心事、煩心事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同時壓在他們的肩膀上,這使得許多青年焦慮情緒嚴重,心理防線脆弱。與前一輩人相比,當代大學生的壓力呈現出從物質層麵擴散至精神層麵、從單一源頭轉向多源疊加、從低頻次低強度轉向高頻次高強度的特點。“00後”“05後”大學生的父輩一代在青少年時期麵臨的壓力以經濟壓力為主,與之不同的是當代大學生壓力更多地體現為精神需求、價值滿足方麵,其思想動態的隱蔽性、變動性明顯增強。同時,“壓力山大”也讓消極避世、活在當下、及時行樂、躺平自嘲等觀念有了“溫床”。

目的意義——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需要厘清的思想認識

  伴隨著創新發展思政課實踐,對思政課建設現狀特點、內在規律、重要意義的認識也經曆了不斷深化的過程。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亟須在認清目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找準工作切入點,以認識的深化帶動實踐的進步。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立德樹人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根本標準。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重要任務,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大學期間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的“拔節孕穗期”。高校思政課是夯實學生思想基礎的主渠道,隻有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才能更好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深耕教學內容、厚植理論根基、講透理論熱點、激發學生興趣,讓青年學生充分感受豐富的理論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底蘊,引導他們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中,成長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的重要舉措。“青年者,國之魂也”,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我們黨從延安時期創辦陝北公學等一批新型學校開始,就非常重視用黨的創新理論吸引青年、武裝青年,這是一代代青年矢誌不渝跟黨走的思想保證,也是成長為時代新人的思想淬煉。培養青年離不開價值的引領,價值的傳遞需要透徹的理論;培養青年也離不開品性的塑造,品德的培育需要理論的指導。高校思政課是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新時代青年的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並不容易。”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我國發展麵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並將其作為思政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深入講解,才能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凝聚學生,用貼近生活、言之有物的語言闡明道理,引導青年學習掌握黨的創新理論,持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並全麵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後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全國教育大會等,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形成了一係列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係的關鍵一環。要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係,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形式,就必須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通過深入研究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切實了解掌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在機製建設、師資配置、課程設計、資源整合等方麵深化改革創新,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麵。

緊貼學生思想實際——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中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提高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需要切實貼近學生實際,著力在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性、實踐性、現實性上狠下功夫,把道理講準講深講透講活,更好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1.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性

  講好思政課,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前提,學理性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強調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並不是要把課講成簡單的政治宣傳,而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在思政課堂上,學生會提出一些有疑惑的問題,這說明困擾學生的不是科學的結論,而是得出結論的科學依據。如果忽視學理性,隻講一般結論,講不透背後的曆史規律、理論真諦、實踐邏輯,在解釋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時,就會捉襟見肘。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性要“求真”,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反對各種錯誤思潮,將政治上的“真”與學理上的“真”統一起來,用嚴謹的邏輯分析和權威的數據事實講道理、辨是非。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性要“達意”,“意”不僅意味著講得準,更要運用學生的語言、靈活的表達、敘事的技法、網絡的載體,用當代大學生普遍接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將教材體係轉化為教學體係,將理論話語轉化為生活話語,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現實思想問題。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性要“入情”,思政課教師既做好“引路人”又當好陪伴者,始終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工作,不僅要刻苦地動腦、動口,而且要真誠地動心、動情,把課程講到學生心坎裏,融入學生情感中。

  2.增強思政課的實踐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指明了“大思政課”的改革方向。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絕不能做象牙塔裏的清談家,必須關注日新月異的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引導當代大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增強思政課的實踐性要綜合施策,將青年學生這個“點”、思想政治教育這條“線”、全黨全社會這個“麵”有機結合起來。“點”就是指緊緊圍繞青年學生做工作。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引領他們在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中樹立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線”就是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全線條。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等緊跟時代的大事件,到創新中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法治中國等緊扣社會現實的大主題,挖掘學生“看見過”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捕捉學生“經曆過”的社會熱點和問題,讓學生直觀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激發“大課堂”的育人潛力。“麵”就是指爭取全黨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廣泛吸收黨員領導幹部、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中的有識之士、各條戰線的先進典型和模範人物參與思政課教學,調動多領域育人主體、發掘全要素育人資源,讓思政之花綻放於廣闊的社會實踐中。

  3.增強思政課的現實性

  現實是學生關注的重點,也是學生產生思想困惑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這就需要不斷拓展思政課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素材,善於瞄準學生關注的現實熱點、難點、疑點,結合國內外時事政治,既講曆史,更講現實,既講教材上的原理,更講現實中的道理,真正把思政課講好、講活、講出彩。在教學內容上,要實現時效性與係統性相結合。社會時事政治有著很強的時效性,需要教師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而從思政課的要求出發,還要對事件本身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進行較為係統的闡釋和講解。在教學方法上,要實現跟進式與專題式相結合。很多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思政教育很多時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根據進展及時跟進。這期間還要在若幹重要節點或事件結束後進行專題式總結。這種總結既包括事件本身的內容,又包括更加深入地分析、總結,甚至還要對未來趨勢作出科學判斷。在教學形式上,要實現講授型與互動型相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鼓勵學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運用所學知識對事物進行客觀、理性、科學地分析。通過課外討論、課堂互動等形式,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思政課的育人成效得到進一步彰顯。

  【作者:靳諾,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

  (原載2024年第19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