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深情囑托——來自教育戰線的奮進故事
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我國知識分子曆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廣大知識分子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
——習近平
北京時間2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第185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時光倒回到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科大,“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總書記的這番話讓潘建偉心潮澎湃。
在引領創新的這條道路上,潘建偉和他的團隊從未止步。2001年,潘建偉回到中科大組建量子通信實驗室,在不到20年時間裏,他和團隊取得累累碩果,研究成果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量子科技世界前沿的突破,隻是中科大誓攀創新之巔的一個側影。目前,中科大每年科研經費達15億元左右,在研項目達3000餘項,一顆顆未來重大科學發現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能在中科大做研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潘建偉說。學校把最好的條件優先給科研和教學;不論資排輩,給新人施展才華的空間;學術不設禁區,寬容“異想天開”。“正是這種對科學原則的執著和堅守,讓中科大擁有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魅力。”
從大尺度的空間探測到微尺度的量子調控;從發現突破麥克米蘭極限的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到主導研製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開通國際上首條千公裏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到研製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中科大在多個前沿科學領域頻頻亮劍、成果頻出。
中科大科研成果“井噴式”發展有何秘訣?該校科研部副部長朱霽平說,秘訣之一是尊重學術發展內在規律。“科研成果不是學校用‘鞭子’趕出來的,科研有其內在的規律。尊重規律,才能尊重學術。”
為了提供一個“不受幹擾”的學術環境,中科大對高層次人才實施“柔性考核”,通過學術交流會議,對科研人員3—5年階段性工作進行總結,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著力打造無行政化、無門派之分、無後顧之憂的科研環境。
在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畢業或任教於中科大的80後占比很高。目前,該校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427人,占教師總數的1/3;“青年千人”“國家優青”“青年拔尖”“青年長江”人才不重複統計226人,在高層次人才中占比超過半數。
“紅專並進、理實交融”,走進中科大的校門,迎麵便是醒目的校訓。“這也是中科大精神的濃縮。”中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說,60年來,中科大牢記使命,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搶占世界科技前沿。
【代表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包信和:
服務國家戰略 爭當科技中堅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中科大時指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中科大在立校之時就將“紅專並進、科教報國”作為辦學宗旨。60年來,中科大為祖國培養出了32位科技將軍、73位兩院院士及大批前沿科技領軍人才、科技型企業家、國防科技中堅。
60年來,我們開拓創新、奮勇爭先。黨中央、國務院、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合肥市、各級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中科大的關心、支持和厚愛,是我們勇攀高峰、力爭一流的磅礴動力。
未來,中科大將繼續堅持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精神,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國內重大需求,執著攻關創新,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著力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積極籌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努力使之發展成為體現國家意誌、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