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地方高校如何釋放改革活力
2019-03-11 00:00
中國教育報
作者:

  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抓住機遇,精準定位,辦出特色,釋放活力?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和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共同探討地方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

  對於地方高校而言,凝練特色、精準定位是投身“雙一流”建設的先決條件。特色與定位產生於一所學校曆史、現實、未來三者的交彙,探索地方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要讓曆史透過現實照亮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

  總體而言,地方高校麵臨的問題主要是“資源瓶頸”。當前國家推動的“雙一流”建設具有開放性,打破了學校身份的壁壘,為地方高校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

  發揮區位優勢,彰顯地方特色

  記者:在當前我國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爭創一流,應如何認識自身特色與優勢,找準發展定位?

  熊思東: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各高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要抓住這一曆史機遇,一是要充分認識到“雙一流”建設對各高校發展的意義,促使學校把各項工作目標統一到“雙一流”建設的要求上來。二是要明確自身定位,有了精準、清晰的定位,學校的建設才能向著合理的目標方向前進。三是要彰顯特色,特色是一所大學有別於其他學校的重要標識,是大學獨有的“身份證”,隻有特色彰顯,才能在世界大學之林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對於地方高校而言,凝練特色、精準定位是投身“雙一流”建設的先決條件。特色與定位產生於一所學校曆史、現實、未來三者的交彙,即源自學校辦學的曆史積澱,符合並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把握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內在規律。概言之,探索地方高校的特色發展之路,要讓曆史透過現實照亮未來。

  沈滿洪:正如熊校長所言,一所大學如何尋找自身特色、明確自身定位,是關鍵性的問題。學校要提升辦學水平創一流,必然要有“人無我有”的鮮明特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係中,地方大學數量眾多,如果廣大地方大學能夠辦出特色、辦出亮點、辦出活力,就能顯著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加快我國向世界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

  地方高校植根於地方,學校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地方高校的特色必然受到所在區域影響,學校的特點往往體現著城市的特點。比如,寧波是一座著名的濱海城市,以“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為城市特點,這成為寧波大學組建“海洋生物技術與海洋工程”學科群的基礎;寧波較為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也為寧波大學注入創新創業基因。

  記者:在服務地方發展中實現自身發展是地方高校的一大優勢,在新時代,地方高校應如何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充分利用地方資源促進自身發展?

  熊思東:地方高校承擔著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要完成好這一使命,必須要將學校發展與地方發展緊密相連。首先,地方高校要真正樹立服務理念,以服務謀發展。地方大學與地方發展的互動較為直接,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資源,做好服務地方的工作。其次,地方高校要真正為地方發展作出貢獻,以貢獻求支持。最後,地方大學要推動“政產學研用”合作,以合作促共贏。蘇州大學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近年來學校服務江蘇省500多所企業,與蘇州市共同實施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學校培養的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和專業技術隊伍在江蘇省就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沈滿洪:可以說,地方資源是支撐地方高校發展的關鍵性資源。地方高校可利用的地方資源非常豐富,既有區位優勢、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先天性資源”,也有經濟資源、政策優勢、地方政府支持等“後天性資源”。如果能夠對這些資源進行較好的彙集、整合、利用,學校的發展就會後勁十足。同時,這些資源的特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發展特色。例如,寧波大學充分利用了浙江省和寧波市的創業文化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借助地方優勢,依靠社會力量設立創新創業基金,讓當地優秀企業家成為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學校通過利用地方資源,有效推進了創新創業教育,使畢業生的創業率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優化治理結構,突破發展瓶頸

  記者:近年來,地方高校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與一些高水平大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當前,地方高校還有哪些發展瓶頸?怎樣有效破解?

  熊思東:地方高校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條發展之路堪稱是在困難中前行、在困難中崛起。地方高校數量多,但麵臨的問題存在共性:一是曆史形成和政策局限。地方高校的“地方性”源於受地方政府管理,有的地方政府重視教育,區域資源豐富,地方高校辦學條件較好,而有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夠,這就造成地方高校發展不平衡。二是在資源的獲取和有效利用方麵還有待提升。三是學校的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四是辦學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在學校層麵,要破解上述問題,就必須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在宏觀層麵,解題之道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指引。近年來,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推動“放管服”改革,為釋放地方高校的活力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放管服”改革落地的過程中,地方高校非常積極地用足政策,學校的發展動力與內生驅動力得到了釋放,促進了學校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屬大學建設和發展,在綜合改革、依法治校改革等方麵都將蘇州大學作為試點單位重點給予支持,推動了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麵向未來,希望“放管服”改革能夠進一步創新,升級為“2.0版本”,準確把握當前高校的特點,體現針對性和精準化,使“放管服”改革能夠解決痛點、撓到癢處,有效解決地方高校麵臨的問題,調動起廣大師生參與“放管服”改革的積極性。

  沈滿洪:我們要看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地方高校的發展是極為迅猛的,發展質量總體上是好的。地方高校在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頸”,是相較於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而言的,這是基本前提。因此,我們也要將地方高校的問題與破題之法放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全局中進行思考。從這一角度出發,地方高校存在三個明顯的短板:一是人才短板,地方高校的高素質人才還較為缺乏;二是平台短板,在國家重點平台布局中,地方高校排序偏後;三是辦學自主權短板,地方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還有待擴大和落實。

  總體而言,地方高校麵臨的問題主要是“資源瓶頸”。當前國家推動的“雙一流”建設具有開放性,打破了學校身份的壁壘,為地方高校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地方高校要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麵重點突破,想方設法爭取更多資源促進發展;緊緊抓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關鍵點,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完善學校的治理結構,理順辦學者、主辦者和支持者的關係。

  記者:兩位校長都提到了辦學資源對地方高校發展的重大意義。在各類資源中,人才被視作第一資源。地方高校采取了哪些方式用好人才資源?

  沈滿洪: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確立“三個一”的理念: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人才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學校“一把手”要擔負起人才工作的責任;在考核中,對做不好人才工作的學院實行“一票否決”。在明確人才工作理念的基礎之上,彙聚人才資源,一是要擴大人才規模,提升高水平人才數量。學校發展要向著高水平邁進,必須要有充足的人才支撐,所以學校必須持之以恒地做好高水平人才引進工作,不斷加強引進力度,把人才規模先做上去。二是要提升人才層次,學校人才引進的層次要與學校發展目標共同提升,使人才隊伍有能力支撐學校的新目標和新發展。三是要優化人才結構,對於學校的重點學科,要優先引進人才、成集群引進人才。同時,在結構上,還要協調好海外優質人才與國內優質人才的引進。

  高校人才工作的一大難點是處理好引進和培養人才的關係,既要招來“女婿”,又要留住“兒子”。寧波大學將一碗水端平:隻要“兒子”達到標準,享受與“女婿”同樣的待遇。通過這種方式,盤活人才資源的“存量”,使人才安下心來,專注於教育和科研,為學校發展服務。由於現代科學發展呈集群化趨勢,單槍匹馬式的研究難以成功,因此,寧波大學在關鍵學科的人才引進中注重團隊引進,尤其是在有院士級人才領銜的情況下,保證足夠的編製,建設強大的科研團隊,實現關鍵學科點的突破。

  熊思東:我非常讚同沈校長“三個一”的人才工作理念。正是由於人才隊伍對學校發展如此重要,各高校才花很大的心思和精力做好人才工作。蘇州大學也將人才工作放在關鍵位置,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核心任務,重點體現為引、育、用三個方麵。

  所謂引,就是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地方高校要實現特色發展,還麵臨著師資隊伍數量、質量和結構上的短板,所以做好人才引進是地方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人才引進分為兩部分,一是帶動學科發展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二是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才俊,兩類人才組成“大師+團隊”優質師資力量。所謂育,就是做好存量人才培育工作。每所大學都應持之以恒地加強人才培育,不斷探索人才培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所謂用,就是真正用好人才。人才工作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注重內涵發展,實現高校轉型

  記者:實現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兩位校長如何認識內涵式發展?地方高校應怎樣走好內涵式發展之路?

  沈滿洪:我認為內涵式發展的本質就是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把學校的辦學質量提上去。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核心,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實現內涵式發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例如,在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方麵,近年來,寧波大學在探索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上推動“專業瘦身”,下決心砍掉了近三分之一的專業,彙聚有限的資源,集中發力,辦出一流學科。同時,進一步明確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此外,高度重視本科人才培養,把優質的教育資源首先用到本科人才培養上,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熊思東: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是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途徑。內涵式發展內容豐富。一是全麵深化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優化學校的治理理念。二是在發展中處理好五對關係:處理好學術與行政的關係,堅持以學術為魂,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處理好學校與學院的關係,協調校院兩級關係,明確是“大學辦學院”還是“學院辦大學”;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根本的思想理念;處理好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關係,統籌推進教學與科研;處理好校內與校外的關係,今天的大學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而是與社會有著密切聯係的學術共同體,學校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潮流,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並從社會發展中獲取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高校的內涵式發展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這一大學的最重要職能,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記者:《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的明確要求,地方高校轉型應該向什麼方向轉?應該在哪些方麵推動轉型?

  熊思東:轉型發展是新時代對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也順應了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當前,地方高校的轉型有兩個主要方向:一是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甚至是向研究型大學轉型;二是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蘇州大學基於自身的曆史發展脈絡,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目前學校正在夯實研究型大學基礎。但是,對於蘇州大學這樣一所地方高校而言,向著研究型大學邁進並不意味著忽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際上,研究型大學如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蘇州大學也正在積極探索建設應用型本科專業,培養更加貼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沈滿洪: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方向,還需要根據各地區高等教育總體布局而定。地方高校轉型隻有與區域定位相結合,抓住地方需求,利用特色資源,才能找準方向,真正釋放辦學活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